夏玉米农田土壤水氮迁移转化及其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施氮水平对喷灌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氮迁移转化及其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不同施氮水平对喷灌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氮迁移转化及其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李艳
【摘要】:化肥氮的施用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重要作用,但过量施氮并不能增加作物产量,反而会引起土壤和水环境污染,因此合理的水氮管理措施对于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于2008年-2012年在北京东南郊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喷灌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生长、土壤水氮动态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了6个施氮水平,分别为单季作物施氮0,110,220,330,440,550kg ha-1。并采用根区水质模型(RZWQM)进行了不同灌水条件、不同水文年份及气候变化条件下作物生长和土壤水氮过程模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农田0-60cm土层土壤水氮动态变化较大,且根层(0-100cm)没有水氮淋洗。夏玉米季土壤水氮淋洗到100cm以下土层。单季施氮220~550kg ha-1时,土壤氮素锋面在深层土壤中(100-500cmm)的运移速率为50cm yr-1。经过四年轮作试验后,未施氮处理0-200cm土层内土壤氮素处于消耗状态;单季施氮110kg ha-1保持相对稳定土壤氮素,根层土壤氮素渗漏量可以忽略;单季施氮220~550kg ha-1时,0-3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四年根层土壤氮素淋洗累积量分别为700、1293、1689和2412kgha-1。 (2)与未施氮相比,施氮处理冬小麦的干生物量、产量和吸氮量分别增加43%~70%、51%~72%、60%-160%,夏玉米的干生物量、青贮产量和吸氮量分别增加20~48%、26%~41%、30%-63%,各施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四年间,单季施氮110~550kg ha-1处理氮素损失总量为348~3136kg ha-1,占施氮量的40%~71%。作物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3)施氮后土壤NH3和N2O排放速率显著增加,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20排放速率小于NH3挥发速率。夏玉米季NH3排放速率高于冬小麦季。不同施氮处理对夏玉米生育期内CO2、CH4的排放没有显著影响。 (4)RZWQM可以较好地模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氮迁移转化过程和作物生长过程。根据模拟结果,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情况下,本文推荐喷灌条件下累积蒸发皿水面蒸发量达到30~70mm时灌溉,灌水量为0.65×(水面蒸发量-降雨量),且作物单季施氮量为110kg ha-1. (5)1952~2014年期间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冬小麦季温度增加将缩短作物生育期长度,从而降低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将增加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夏玉米季气象因子的变化对产量和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1;S5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虎元,程国栋,安黎哲;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4年04期
2 王珏;巨晓棠;张丽娟;张家铜;袁丽金;;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郝志新,郑景云,陶向新;气候增暖背景下的冬小麦种植北界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4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J];第四纪研究;2003年05期
5 解婷婷;苏培玺;;灌溉与施氮量对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青贮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2期
6 王忠美;赵敏;朱玲玲;戎郁萍;;氮缓释复合肥对坝上地区青贮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2年05期
7 翟学旭;王振林;戴忠民;王平;尹燕枰;曹丽;崔正勇;吴光磊;;施氮时期对冬小麦植株-土壤体系肥料氮去向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8 韩金玲;刘奇勇;杨晴;李彦生;;不同类型小麦植株氮素同化、运转和分配比较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熊又升;袁家富;赵书军;彭成林;徐祥玉;柴彦君;刘晔;;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差异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10 李明峰,董云社,耿元波,齐玉春;草原土壤的碳氮分布与CO_2排放通量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胡星明;;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郭晓燕;袁玲;;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9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10 冯波;王法宏;刘延忠;金桂芳;;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2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祥明;;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常江;杜艳;姚艳娟;;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刘虎成;徐坤;;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贺春燕;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沙晨燕;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陈波浪;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侯钰荣;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少伟;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仁燕;模拟氮沉降对三峡库区两种土壤碳、氮和盐基离子淋失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莫琼;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马琳;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倪玲珊;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潘媛;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宁大伟;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毕磊;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朱小娇;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杨莹莹;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张永丽;不同土壤肥力下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2 王江春;于波;王荣;王丽;耿荣萍;陈永娜;李美玲;;山东省小麦品种演变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杜娟;关泽群;;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4 张金帮;孙本普;;高产小麦品种栽培正交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5 刘光琇,胡昌勤,张靖溥,沈永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微生物的分离分析及其意义[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6 徐柏青,姚檀栋,ChappellazJ.;工业革命以来青藏高原与南极冰芯高分辨率甲烷记录对比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7 刘光琇,马晓军,陈拓,安黎哲,王勋陵;冻土微生物研究进展与意义[J];冰川冻土;2004年02期
8 冯虎元,程国栋,安黎哲;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4年04期
9 金会军,程国栋;水合甲烷与全球变化[J];冰川冻土;1997年03期
10 周存宇,周国逸,王迎红,张德强,刘世忠,王跃思,孙扬;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呼吸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寇长林;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作区不同种植体系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崔振岭;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邹国元;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肥料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4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曹宁;基于农田土壤磷肥力预测的我国磷养分资源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郭李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碳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7 杨建仓;我国小麦生产发展及其科技支撑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红英;控释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2 邢晓旭;施肥对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CO_2释放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张玉玲;氮素营养对不同年代小麦主栽品种产量和品质及其生理机理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陈彬彬;河南省气候变化及其与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相互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左启华;冀西北高原旱砂地青饲玉米平衡施肥效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6 李斌;密度和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不同施氮水平对喷灌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氮迁移转化及其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1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