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植酸水稻籽粒植酸积累与结实特性的环境生态响应及其生理调控
本文关键词:低植酸水稻籽粒植酸积累与结实特性的环境生态响应及其生理调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低植酸水稻籽粒植酸积累与结实特性的环境生态响应及其生理调控
苏达
【摘要】:培育低植酸作物是改善作物营养品质和提高谷物籽粒中矿质微营养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但低植酸突变作物通常却表现出籽粒灌浆不良和籽粒饱满度较差的农艺性状特征,其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相对较突出。因此,探明低植酸作物籽粒植酸含量的积累变化及其环境生态响应与作物产量形成间的生理联系,对于通过品种改良和栽培调控途径,协调低植酸作物的优质种性发挥与其籽粒灌浆充实间的矛盾、提高低植酸作物的产量水平和环境生态适应性,均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指导意义。为此,本文以辐射诱变的低植酸突变体及其对照野生型亲本为供试材料,利用人工控温处理、盆栽水培试验和稻穗离体培养等方法,对低植酸突变水稻在不同环境生态条件下的籽粒植酸含量变异及其与籽粒结实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对植酸合成代谢关键酶基因的沉默和超表达,以及植酸合成代谢途径相关功能基因对不同外源磷浓度和碳/氮处理响应的转录表达分析,探讨了低植酸水稻籽粒植酸积累和结实性状特性的环境生态响应及其分子生态学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温胁迫是影响水稻育性和结实特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对低植酸水稻与其野生对照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籽粒植酸含量变化及其与结实率和千粒重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高温胁迫对低值酸突变水稻籽粒植酸含量和结实特性(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其野生对照;高温胁迫不仅会引起水稻糊粉层占籽粒总重量的相对比例和糙米植酸含量的显著增加,而且提升了精米部位的植酸含量,高温处理对水稻籽粒中的植酸积累量及其部位分布均有显著影响;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的植酸含量高低与品种间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并无密切联系,但在高温逆境条件下,籽粒植酸含量中等偏高类型的水稻品种具有相对较好的高温结实特性。与野生对照相比,低植酸突变水稻对环境温度变化更敏感,其籽粒植酸含量和结实特性(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生态稳定性也明显变差;适宜浓度的外源植酸喷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胁迫对水稻灌浆充实度的不利影响,但会引起籽粒植酸含量的同步提升,而高浓度外源植酸喷洒对水稻的高温结实性状影响不大,既不利于优质也不利于高产。 2.通过MIPS基因的沉默载体pTCK303-RiOsMIPS和超表达载体pTCK303-OeOsMIPS构建,以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纯合株系鉴定等工作,分别获得了MIPS沉默和超表达转基因水稻植株,对转基因阳性植株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结果表明,MIPS沉默和超表达分别会引起水稻发育籽粒中靶基因(MIPS基因)的表达量下降48.5%或提高34.2%左右。与野生对照相比,MIPS沉默水稻籽粒中的植酸含量下降36.9%,MIPS超表达水稻籽粒中的植酸含量提高23.3%。此外,MIPS沉默和超表达对籽粒总蛋白、直链淀粉和蛋白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也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与野生对照日本晴相比,MIPS超表达籽粒中的总蛋白含量比日本晴对照增加34.0%,直链淀粉含量降低24.0%;MIPS沉默在抑制靶基因(MIPS基因)表达的同时,对水稻籽粒植酸合成代谢途径其它功能基因(如ITP5/6K-6和MRP)的表达量也产生抑制效应,但MIPS超表达对植酸合成代谢途径其它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不甚明显;利用人工气候箱对转基因阳性水稻(包括MIPS基因沉默和超表达水稻)进行控温试验结果表明,MIPS沉默和超表达水稻籽粒中的RINO1基因在高温胁迫下均呈上调表达趋势,这与野生型对照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似,但MIPS沉默水稻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植酸含量变化幅度相对更明显。 3.采用盆栽水培试验和稻穗离体培养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不同磷浓度处理下水稻籽粒植酸、无机磷和总磷含量变化检测结果表明,水稻籽粒植酸、无机磷和总磷含量(相对含量)随外源磷处理浓度升高呈大致增加的趋势,磷处理对千粒重和单位籽粒中植酸积累量的影响则较复杂,但高磷浓度处理会导致水稻千粒重和籽粒植酸积累绝对量的显著降低;与此同时,随外源磷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籽粒中的锌和铁元素含量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高浓度的外源磷会导致水稻籽粒中锌、铁等矿质营养元素生物有效性的显著降低;外源磷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与RINO1基因在不同磷处理下的相对表达变化存在较密切关系。其中,高磷浓度(12P)会抑制RINO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但中磷浓度(3P)处理会诱导RINO1基因在水稻籽粒中的转录表达,揭示RINO1是外源磷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合成代谢过程调控的一个重要功能基因位点,而IPK2基因与水稻籽粒在不同磷浓度处理下的植酸含量变化无直接联系,可能与磷逆境胁迫诱导的信号代谢有关;IPK2在不同磷处理下的表达量变化与ITP5/6K-6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效应。 4.大田剪叶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减少源器官向库器官的光合同化产物供应量,不仅会引起籽粒灌浆充实度和千粒重的显著降低,而且对水稻籽粒中的植酸含量有较明显影响。与精米部位相比,剪叶处理对糙米部位植酸含量影响相对较明显;对稻穗离体培养条件下外源碳(C)、氮(N)浓度处理与水稻籽粒植酸、无机磷和总磷等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水稻籽粒中的植酸含量(%)和总磷含量随外源碳(C)、氮(N)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外源C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要比N浓度处理效应更为明显。即,外源蔗糖处理浓度的提高会对水稻籽粒中的植酸积累量产生较明显的抑制效应。与此同时,水稻籽粒中的无机磷含量也有所降低。此外,外源C和N浓度处理对水稻籽粒中的锌和铁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也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对水稻灌浆籽粒中植酸合成路径相关基因在不同碳浓度处理下的表达量变化检测结果,外源碳(蔗糖)处理会抑制RINOI在水稻籽粒器官的转录表达水平,且IPK1、ITP5/6K-3、ITP5/6K-6、IPK2和MRP等基因也同时表现出较明显的下调表达特征,这可能是外源碳浓度增加引起水稻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影;焉石;孙涛;李佶恺;崔国文;;施磷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2 马冬云;左毅;牛吉山;张艳菲;郭天财;;中国冬小麦品种籽粒植酸含量差异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01期
3 任学良,舒庆尧;低植酸作物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核农学报;2004年06期
4 王雪艳;王忠华;梅淑芳;洪隽;舒庆尧;吴殿星;;高无机磷低植酸含量玉米突变体筛选初报[J];核农学报;2006年01期
5 袁名安;罗红兵;王忠华;陈进红;梅淑芳;舒小丽;吴殿星;;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营养品质分析[J];核农学报;2008年01期
6 杨文竹;蒲凌奎;张琪;陈平;陈茹梅;范云六;;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植酸酶蛋白在模拟消化液中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年S1期
7 刘巧泉,陈秀花,王兴稳,彭凌涛,顾铭洪;一种快速检测转基因水稻中潮霉素抗性的简易方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年03期
8 吴一群;张丽娜;郑丽敏;陈怀海;李延;;高磷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6期
9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Levels on Fe,Mn,Cu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 Shoot and Grain Qua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J];Rice Science;2007年04期
10 居超明,周勇,徐国成;水稻种子植酸含量的地域差异[J];水生生物学报;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欣春;潜在缺锌土壤上土施锌肥对冬小麦锌营养品质及土壤锌形态转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智挺;;特种功能稻研究进展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2 王洪君;栾天浩;栾博宇;李源;梁烜赫;于洪柱;陈宝玉;;土壤—水稻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与施用磷肥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3 苏义臣;苏桂华;柳迎春;金明华;;谈提高玉米饲料中磷利用率的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2期
4 刘峰;赵伊英;郑金贵;;籼稻胚乳特异性启动子Gt1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年02期
5 许靖;靳小利;王翠兰;孙志梅;彭正萍;张阔;;高产田不同玉米品种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效应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李镇刚;赵爱春;王茜龄;吴文铂;金筱耘;李军;余茂德;;桑叶植酸的提取条件优化及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检测[J];蚕业科学;2012年02期
7 吴娜;卜洪震;曾昭海;任长忠;胡跃高;;灌溉定额对夏播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0年05期
8 匡艺;李廷轩;余海英;;氮素对不同氮效率小黑麦基因型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年06期
9 胡培松;功能性稻米研究与开发[J];中国稻米;2003年05期
10 王彩芬;;植物铁结合蛋白基因及在水稻中的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杰;卞芬茹;马文奇;李兰海;;施磷对玉米磷素分配及植酸磷积累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Samuel S.M.Sun;;Biotechnology in 21st Century Crop Improvement[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马慧;赵开军;徐正进;;含芥菜几丁质酶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常二华;杨建昌;;结实期氮磷营养水平对根系生理及养分吸收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琳琳;王雪艳;杨朝柱;赵海军;吴殿星;;米成分(功能性成分)改良与设计育种[A];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仲齐;;水稻体内镉转运机理的研究进展[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陆艳婷;张小明;王俊敏;金庆生;;浙江省水稻诱变育种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孙雅文;高优美;刘国红;赫英英;魏颖;厉玉婷;于红霞;;低聚果糖促进矿物质吸收作用的研究[A];山东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金国;崔秀芳;杨雨云;李庆芬;;植酸转化膜在镁合金表面有机涂层中的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六)[C];2010年
10 崔秀芳;李庆芬;王福会;;镁、铝及其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研究[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六)[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长青;适合转基因抗虫水稻和棉花PCR检测标准质粒的构建及试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杨习文;小麦磷锌关系及外源施锌对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严红;植物人工微RNA(amiRNA)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学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宁慧峰;氮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理化基础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陈洁;水稻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舟;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抗寒相关转录因子ZjDREB1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于林惠;机插粳稻群体特征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陈微微;拟南芥缺铁响应细胞信号转导调控因子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黎裕;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及其它农艺性状的QTL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10 李志刚;水稻籽粒锌积累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安;花生粕中植酸的提取及纯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付力成;叶面喷施锌肥对水稻锌吸收、分配及积累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克敏;稻米重要矿质元素的分布及铁锌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霏;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Pea-Fer基因对转基因水稻重要生物学特性及品质性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5 谢锋香;棉仁植酸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及与棉纤维品质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翁燕霞;胭脂草Fe、Mn耐性与积累机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惠;转phyA基因棉花改善土壤有机态磷的利用能力[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宋世佳;施肥模式对棉花生长生理特征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瑞娟;水稻新型植酸酶基因OsPHY1和OsPHY2的克隆、表达和遗传转化[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边江;番茄叶片动态光合的光响应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波;;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及其影响因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2 郝玉兰;张秋芝;南张杰;潘金豹;;不同生育时期青贮玉米主要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文亦芾;白冰;赵俊权;毛华明;;收获期对玉米茎秸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7年02期
4 许庆方;张翔;崔志文;李志强;;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9年02期
5 高飞;高洪雷;王丽霁;李红影;焉石;崔国文;;不同成熟期青贮玉米混播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9年04期
6 李洪影;焉石;孙涛;李佶恺;崔国文;;钾肥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0年03期
7 田秀英,石孝均;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贾可,刘建玲,廖文华,崔哲;磷肥在油菜和大白菜上的产量效应及土壤磷素的化学行为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赵同科;植物锌营养研究综述与展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10 李正春;杨永林;孟季蒙;李国庆;;青贮玉米的种植、利用及经济效益[J];草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海军;磷素营养对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2 赵遵阳;高油玉米品种与成熟期的互作对青贮发酵品质和生长牛饲喂价值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陈洋;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碳水化合物形成和积累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鑫斌;施卫明;杨林章;;叶面喷硒对水稻籽粒硒富集及分布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7年01期
2 杨玉峰;黄标;齐雁冰;赵永存;孙维侠;黄耀;;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J];土壤;2009年01期
3 邱白晶;姜国微;杨宁;管贤平;解金键;李耀明;;水稻籽粒流对承载板冲击过程离散元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4 莫家让;;几种药剂处理水稻籽粒对萌发及早期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56年04期
5 殷宏章;余志新;李娉嫦;沈允钢;;水稻籽粒成熟过程中淀粉合成及水解酶活力的变化[J];实验生物学报;1956年01期
6 李豪喆;;低温对水稻籽粒不同灌浆阶段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年03期
7 乔振先;水稻籽粒材料力学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8 宣正奎;汪结春;徐阳春;;机收水稻籽粒破碎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农业机械;2002年09期
9 杨春刚;廖西元;章秀福;朱智伟;陈铭学;王丹英;牟仁祥;陈温福;周淑清;;不同基因型水稻籽粒对镉积累的差异[J];中国水稻科学;2006年06期
10 李美善;刘宪虎;许明子;邱献锟;赵孝东;李玉花;刘桂英;;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水稻籽粒增重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影;黄耀;;水稻籽粒镉积累模型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义芳;周卫东;刘爱平;陈刚;孙国荣;;水稻籽粒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的测定[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左清凡;宋宇;谢平;李伟;许良珠;李燕;;不同环境下水稻籽粒增重的动态遗传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4 汤日圣;郑建初;金之庆;黄益洪;张大栋;童红玉;;高温导致杂交水稻籽粒不实与内源激素的关系[A];2007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张玉婵;陈月琴;;miRNA在水稻籽粒大小及产量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A];2013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赵雷;廖江林;宋宇;黄英金;;灌浆初期高温对水稻籽粒充实和剑叶理化特性的影响[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刘传平;李芳柏;刘新铭;王世华;;叶面施用两种硅溶胶抑制水稻籽粒Cd吸收及其机理研究[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卫星;朱德峰;廖西元;朱智伟;徐一成;林贤青;张玉屏;陈惠哲;周平;;水稻籽粒形态的机器视觉检测及其在抗旱性鉴定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才哲;张群;孙继超;王乐丰;;吉林省高产水稻籽粒库容特性的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程旺大;张国平;姚海根;Peter Dominy;王润屹;;水稻籽粒中五种重金属含量的品种和粒位效应研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范敬群;[N];科技日报;2010年
2 欣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记者 万建辉 通讯员 彭小东;[N];长江日报;2010年
4 新沂市粮食局 王恒周;[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志刚;水稻籽粒锌积累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程旺大;水稻籽粒有毒重金属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李天;温光对水稻籽粒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4 周晓冬;水稻籽粒接受灌浆物质的能力及其与谷壳的关系[D];扬州大学;2004年
5 苏达;低植酸水稻籽粒植酸积累与结实特性的环境生态响应及其生理调控[D];浙江大学;2015年
6 张其芳;水稻籽粒淀粉品质形成的基因型差异与粒位特征[D];浙江大学;2012年
7 袁玲;水稻籽粒铁锌生物强化农艺调控因子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韩小花;水稻籽粒中控制淀粉合成关键基因OsPDIL1-1的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曹翔;砷污染水稻高光谱特征及水稻籽粒产量光谱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吕倩;新型铁锌肥对水稻籽粒铁锌积累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3 周宏伟;水稻籽粒在萌发过程中胚乳消耗和淀粉体形态的变化[D];扬州大学;2006年
4 黄莹莹;水稻籽粒花色苷、矿质元素含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张现伟;水稻籽粒硒、锌含量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6 赵宏;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OsVDAC蛋白的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刘佳;灌浆结实期弱光对水稻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慧;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的遗传及QTL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9 黄婧;杂交水稻籽粒比重与穗粒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遗传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孙明茂;水稻籽粒铁、硒、锌、铜等矿质元素和花色苷含量的遗传及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低植酸水稻籽粒植酸积累与结实特性的环境生态响应及其生理调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2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