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裂腹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鱼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它们对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温,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逐渐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模型。虽然近年来已有学者将裂腹鱼类和亲缘关系较远的平原鱼类做了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裂腹鱼类的遗传适应性。但是有关青藏高原上亲缘关系较近的裂腹鱼类之间的比较研究目前还比较缺乏。在本文中通过两项转录组学的比较研究,凭借高通量测序的大数据优势,分别对高、中、低三个海拔鲤科鱼类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裂腹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高原适应性进化机制。首先,选择分布于不同海拔的2种裂腹鱼类:生活在较高海拔(海拔约4000米)的特化等级类群裂腹鱼——软刺裸鲤(Gymnocypris dobula)、生活在较低海拔(海拔约1200米)的原始等级类群裂腹鱼——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同时以生活在平原的鲤科鱼类——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应用Illumina测序,获得2种裂腹鱼类共8个组织的测序原始reads,去除接头以及低质量的reads后,利用Trinity从头组装,得到2个物种的contigs序列,基于Transdecoder预测2个转录组的编码基因,再对预测的编码基因分别进行NR、KOG、GO和KEGG等多种数据库注释。最后采用同源基因查找软件OrthoMCL筛选得到了三个物种的同源基因聚类。经过同源基因的序列比对以及过滤处理后,共计得到11007个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用于后续进化分析。利用PAML中的自由率模型计算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的dN/d S值,比较发现裂腹鱼类的进化速率明显较斑马鱼快,并且许多GO通路的进化速率也显著加快。说明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裂腹鱼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为了适应环境,经历了一个快速进化的过程。随后对两种海拔的裂腹鱼分别使用PAML的分支-位点模型鉴定正选择基因。它们主要分布在低氧应答、能量代谢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等与高原适应性相关的生物学过程。进一步的GO富集表明在两种裂腹鱼中正选择基因富集在不同的GO条目,提示两种裂腹鱼的对高原的适应机制可能是不同的。其次,选择了分布在高低两个海拔的4种裂腹鱼:两种高海拔裂腹鱼——软刺裸鲤(Gymnocypris dobula)、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两种亚高海拔裂腹鱼——贡山裂腹鱼(Schizothorax gongshanensi)、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ii),同时选择两种平原鲤科鱼类——斑马鱼(Danio rerio)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比较分析转录组。对4种裂腹鱼的5个组织提取RNA转录组测序。按照前文类似的方法,得到了6个物种共计7532个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家族,提取这些基因的4倍简并位点串联后,Modeltest检测最优模型为GTR+G+I,Paup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高海拔裂腹鱼、亚高海拔裂腹鱼以及平原鲤科鱼类分别各自聚为一个类群,而裂腹鱼亚科鱼类又聚为一个大类,并且进化树支持率(自展值为100)较高。参考多个已有文献报道的鲤科鱼类分歧时间,运用PAML包中的MCMCtree估算了裂腹鱼亚科鱼类的分歧年代,结果表明,裂腹鱼亚科鱼类的共同祖先在3270万年前分化,与青藏高原第一个阶段隆起的时间一致。高海拔裂腹鱼分化的年代大约在810万年前,正好是青藏高原第二个抬升阶段开始的时间这都表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裂腹鱼类的分化具有一致性。此外与平原鲤科鱼类相比,所有裂腹鱼类的dN/dS值都显著升高,并且一些和高原适应相关的能量代谢、低氧应答以及DNA修复等方面的GO条目的进化速率也明显加快,说明青藏高原的鱼类经历了一个快速的进化过程。通过分支-位点模型计算和似然比检验,在高海拔裂腹鱼和亚高海拔裂腹鱼中分别鉴定得到了208个和137个正选择基因,其中仅有12个基因是重合的。分别对这些正选择基因进行GO富集,GO功能也呈现了不同的富集分布,在包括“感官器官形态发生”、“蛋白质泛素化调节”、“血液循环”和“血管发育”等方面都出现了差异。这些结果提示在高海拔和亚高海拔的裂腹鱼亚科鱼类在青藏高原隆起的过程中可能面对不同的选择压力。比较正选择基因和已知的低氧应答相关基因,在两个海拔的裂腹鱼中分别得到了28个和21个低氧应答相关的正选择基因,其中部分基因还参与能量代谢过程,说明裂腹鱼类的能量代谢网络和低氧应答网络可能是相互联系的。最后基于FPKM法计算了两个海拔裂腹鱼的基因表达谱,然后利用DEGseq比较基因的表达差异,显示在肝脏、肌肉和脾脏中的差异基因数目较多,这些组织主要和代谢、免疫和造血相关。其中有27个基因既为差异基因又为正选择基因,暗示着这些基因在裂腹鱼亚科鱼类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兴阳;;云南移植驯化裂腹鱼初探[J];当代水产;2011年09期
2 马宝珊;谢从新;霍斌;杨学峰;;裂腹鱼类生物学研究进展[J];江西水产科技;2011年04期
3 杨义,李山友,周小宁,段玉磊;裂腹鱼的生物学及养殖[J];水利渔业;2003年04期
4 代应贵;肖海;;裂腹鱼类种质多样性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32期
5 赵兴阳;;云南省腾冲县移植驯化裂腹鱼初探[J];科学养鱼;2011年12期
6 ;裂腹鱼属鱼类在云贵高原的演化过程[J];水产养殖;2013年07期
7 陈宜瑜,张卫,黄顺友;泸沽湖裂腹鱼类的物种形成[J];动物学报;1982年03期
8 傅天佑,叶妙荣;四川裂腹鱼属一新种的记述[J];动物学研究;1984年02期
9 傅天佑;叶妙荣;;四川裂腹鱼属一新种的记述[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10 陈永祥,罗泉笙;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繁殖力的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楠;钟俊生;;伊犁裂腹鱼年龄和生长的初步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陈永祥;肖玲远;严太明;赵海涛;沈诗军;周定刚;;野生和养殖裂腹鱼血液学指标的比较研究[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涂志英;袁喜;王从锋;许晓蓉;刘德富;黄应平;;巨须裂腹鱼游泳能力及活动代谢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孟立霞;张家波;;应用RAPD技术分析5种裂腹鱼的亲缘关系[A];生物技术对水产业的促进作用——2005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王德忠;;新疆的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鱼类分布特征[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关俏俏 马松岳;新疆将建基地保护裂腹鱼[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吴松柏;裂腹鱼繁殖试验陷入低谷[N];中国渔业报;2004年
3 姜天骄 曹文宣 (本报记者 姜天骄);用心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深奥[N];经济日报;2009年
4 杨金志;三江源现鲤鱼,专家忧物种入侵吁科学放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王光熙;利用资源发展大鲵养殖业[N];巴中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俞梦超;通过裂腹鱼类的转录组比较分析揭示青藏高原鱼类的适应性进化[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2 邵俭;四种高原土著鱼类养殖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陈永祥;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 Nikolsky)种质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4 周贤君;拉萨裂腹鱼个体生物学和种群动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亚莉;青藏高原三种裂腹鱼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及分子进化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洁雅;西藏巨须裂腹鱼个体生物学和种群动态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6年
2 季强;六种裂腹鱼类摄食消化器官形态学与食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孟立霞;雅砻江5种(亚种)裂腹鱼类遗传关系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邹习俊;四川裂腹鱼核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5 郝汉舟;拉萨裂腹鱼的年龄和生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许静;雅鲁藏布江四种特有裂腹鱼类早期发育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
本文编号:
2252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25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