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印楝素作用靶标蛋白的筛选和验证

发布时间:2019-08-24 07:59
【摘要】:印楝素作为优秀的植物源农药之一,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以及低毒、低抗性、低残留的特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印楝素的杀虫机制主要表现为拒食作用和调节生长发育,但到目前为止印楝素的作用靶标蛋白尚不明确。为了寻找和验证印楝素的靶标蛋白,从分子水平揭示印楝素的作用机制,本文以哺乳动物细胞系为研究对象,以昆虫细胞系作为参照体系,通过检测印楝素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检测生长因子受体激动剂和PI3K抑制剂与印楝素协同作用,研究印楝素与生长因子受体和PI3K的关系,筛选PI3K/Akt信号通路上可能的作用靶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重组筛选到的可能作用靶标蛋白,利用荧光光谱淬灭法和等离子共振法体外研究印楝素与目标蛋白的结合,分析印楝素的作用模式。在此基础上,解析印楝素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细胞生长速度和印楝素的抑制程度,从11种细胞系中筛选出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株,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人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 3种哺乳动物细胞系和斜纹夜蛾卵巢细胞系SL-1。检测不同浓度印楝素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3μg/mL、12μg/mL、48μg/mL、192μg/m L工作浓度,在4种细胞系中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抑制生长增殖的活性,抑制率与印楝素浓度成正比。根据试验结果,为后续的试验选取了低浓度组3μg/mL、12μg/mL作为后续试验工作浓度。采用罗丹明123染料处理细胞检测印楝素处理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印楝素的工作浓度处理组,与正常细胞对照组相比,检测到膜电位的降低,证明印楝素处理的4种细胞作用机制涉及线粒体途径。2.利用反向对接分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上的重要蛋白与印楝素结合能力,根据打分和结合位点综合评估,初步确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和PI3K为可能的靶标。外源添加生长因子受体激动剂FGF-2和EGF和PI3K抑制剂Wortmannin,通过细胞生长和增殖变化,研究印楝素与生长因子受体、PI3K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生长因子受体激动剂FGF-2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印楝素显著的抑制外源FGF-2的促细胞生长和增殖。在外源生长因子最大促生长浓度18.75ng/mL,印楝素工作浓度2μg/m L和3μg/m L,可抑制90%的促增殖作用。3.基因工程重组FGFR-2胞外段。采用荧光淬灭试验和SPR两种不同的方法在体外检测印楝素与FGF-2和FGFR-2,分别证明了印楝素与FGFR2相互作用,以及印楝素抑制FGF-2和FGFR2的结合。SPR试验结果表明,经印楝素与分别与FGF2和FGFR2孵育后结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印楝素浓度相关。印楝素与FGF-2孵育进样,在130nM浓度下,和260nM浓度下,印楝素处理组结合分别下降7%和35%。在FGFR2与印楝素分别以1:1,1:1.5,1:2,的浓度比孵育时,测定的结合抑制率分别为14.04%,14.6%,57.9%。4.利用分子模拟技术,以FGF2-FGFR2晶体结构为模板通过分子对接软件,建立印楝素与FGFR2的结合复合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通过抑制FGF-2和FGFR2之间的结合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印楝素通过抑制膜上受体信号启动,而对下游信号产生影响,致使细胞生理活动的异常,最终表现出生长和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凋亡。
【图文】:

印楝素作用靶标蛋白的筛选和验证


印楝素化学结构

印楝素作用靶标蛋白的筛选和验证


印楝素对幼虫中肠、成虫盘、脑以及营养代谢物、胰岛素受体InR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82.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祥,田永清,程东美,徐汉虹,江定心;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稳定性比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韩丙军;陈丽霞;黄华平;何书海;林靖凌;蔡春茂;彭黎旭;;印楝素A降解动力学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08年01期

3 谭卫红;宋湛谦;;多溶剂萃取法精制印楝素的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8年03期

4 ;江苏省基金项目“印楝种仁中印楝素类活性成分的光稳定性研究”顺利通过验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8年04期

5 杨磊;李家磊;祖元刚;赵春建;李晓娟;李佳慧;;印楝种子中印楝素A的匀浆提取工艺[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6 程金焕;徐永强;彭兴民;张燕平;;印楝种仁中印楝素含量的变异[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5期

7 刘宏程;马雪涛;黎其万;;印楝素的分离、分析和合成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0年03期

8 刘青;李扬;何芳;张清靖;倪健;邵森林;;印楝素对大型n炆妗⑸ず头敝车亩拘孕в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9 徐霖;冉雪琴;王嘉福;;印楝素作用分子靶标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段龙;;印楝素问世[J];农业知识;2004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东升;张金桐;邓兵;向鸿;汤芳;赵洪梅;;川楝素和印楝素对家蝇生长发育的影响[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宗乾收;林军;张征;苏鹏娟;武永昆;;印楝素微波萃取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冯沙克;刘茂华;武永昆;吴宝常;张征;林军;;印楝素微波提取放大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任太军;贾建文;戚晓娴;黄劲飞;钟国华;;印楝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调节果蝇生长发育[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吕朝军;贾建文;胡美英;钟国华;;MPTP参与印楝素诱导Sf-9细胞凋亡的调控[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熊忠华;曾鑫年;;印楝素等对红火蚁生殖力的影响[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森木;印楝素及其使用方法[N];中国花卉报;2005年

2 王怡飞;我省开发印楝素提取制备工艺[N];云南日报;2003年

3 记者 冯海波;华农大在“印楝素维权案”中胜诉[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曹学仁;英国禁用印楝素[N];农资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熊燕;宝中之宝:印楝素[N];云南日报;2004年

6 潘以楼 杨敬辉 宋立妹;印楝素和苦参碱[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7 李闻芝;种印楝树开发印楝素前景广阔[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8 屈明光 肖宇;印楝素——开辟生物农药广阔前景[N];经理日报;2003年

9 刘南丰;生物农药印楝素产业化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顾奇志 朱文;华南农大巩固印楝素王国地位[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玲;印楝素作用靶标蛋白的筛选和验证[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赵淑英;印楝素的萃取、分离、改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王秋芬;印楝素的萃取、分离和提纯工艺及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黄志伟;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和斜纹夜蛾的生长调节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谭卫红;印楝种仁成分的化学及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剑晖;苦参碱·印楝素应用于储粮害虫可行性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2 程金焕;印楝素含量变异及其影响因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3 李永红;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仁中印楝素的提取及其杀虫活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王曼;双水相提取印楝素的工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何书海;印楝素分离、纯化及对瓜绢螟的生物学活性测定[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6 高振兴;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应用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7 王玉林;树干注射印楝素对雪橙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8 宋宜娟;印楝素对黄粉虫生长发育与免疫功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9 韩丙军;印楝素纯化、萃取及对仓贮害虫玉米象的防治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杨国荣;印楝固体组织培养条件及对印楝素含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8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528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