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拌种剂的研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12-13 02:31
“东农冬麦1号”是目前唯一可在黑龙江省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品种,田间返青率大于85%。但其在生产中易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导致抵御严寒能力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探讨拌种剂对提高其抗寒力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低温,筛选拌种剂成分及成膜剂浓度,并采用正交设计L9(34),确定适宜配比,进行室外盆栽及大田试验,测定低温胁迫后麦苗的抗寒生理生化指标、返青率及生物学状态(与化工种衣剂“麦宝”进行对比),采用隶属函数及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适拌种剂(BZJ)配方。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室内试验,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状态及低温处理后抗氧化酶SOD、POD、CAT、APX的活性,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腐植酸、氨基酸、脱落酸、硫酸锌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2mg/10ml、0.35mg/10ml、0.03μg/10ml、0.32mg/10ml;确定上述四种物质提高幼苗抗性的最适浓度分别是:2mg/10ml、0.175mg/10ml、0.03μg/10ml、0.04mg/10ml。2、通过测定成膜剂的干燥速度、成膜性、水溶性、粘接性...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拌种剂研究进展
1.1.1 拌种剂的概念
1.1.2 拌种剂的分类
1.1.3 拌种剂的拌种方法
1.1.4 施用拌种剂的意义
1.1.5 国内外种子拌种技术研究进展
1.1.6 冬小麦拌种剂研究现状
1.2 成膜剂研究现状
1.3 低温冻害影响冬小麦生长的原因
1.4 分蘖节与植物的抗寒性
1.5 国内外对植物抗寒鉴定研究主要方法及指标
1.5.1 大田直接鉴定法
1.5.2 人工模拟气候室法
1.5.3 生长恢复法
1.5.4 间接鉴定法(植物抗寒的生理生化特性)
1.5.5 综合鉴定法
1.6 提高冬小麦抗冻性措施
1.6.1 低温锻炼
1.6.2 栽培育种
1.6.3 化学诱导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自然概况
2.2 试验材料
2.2.1 供试品种
2.2.2 成膜剂的筛选
2.2.3 育苗方法
2.2.4 实验试剂
2.2.5 实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测定
2.3.2 返青率调查
2.3.3 鲜重、干重以及产量的测定
2.3.4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3.5 电导法测定膜透性
2.3.6 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
2.3.7 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2.3.8 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力
2.3.9 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力
2.3.10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2.3.11 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测定
2.3.12 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2.3.13 G-250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
2.3.14 茚三酮法测定脯氨酸(Pro)含量
2.3.15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2.3.16 蔗糖含量的测定
2.3.17 淀粉含量的测定
2.3.18 光合参数的测定
2.3.19 抗坏血酸(AsA)含量的测定
2.3.20 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
2.3.21 酶联免疫法测定内源激素含量
2.4 综合评价
2.4.1 变异系数
2.4.2 隶属函数评价
2.4.3 因子分析评价
2.5 数据记录及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室内筛选拌种剂各组分最适浓度
3.1.1 腐植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3.1.2 腐植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综合评价
3.1.3 腐植酸对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4 腐植酸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1.5 氨基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3.1.6 氨基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综合评价
3.1.7 氨基酸对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8 氨基酸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1.9 脱落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3.1.10 脱落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综合评价
3.1.11 脱落酸对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12 脱落酸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1.13 硫酸锌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3.1.14 硫酸锌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综合评价
3.1.15 硫酸锌对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16 硫酸锌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2 成膜剂的筛选
3.3 拌种剂对室外盆栽冬小麦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1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3.2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3.3.3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淀粉含量的影响
3.3.4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5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3.3.6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呼吸速率的影响
3.3.7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气孔导度的影响
3.3.8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3.3.9 拌种剂对室外盆栽冬小麦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3.10 拌种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因子分析
3.4 拌种剂对田间种植冬小麦分蘖节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4.1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的膜脂过氧化影响
3.4.2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的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4.3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中抗氧化酶的影响
3.4.4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3.4.5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中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3.4.6 拌种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4.7 拌种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因子分析
3.5 拌种剂对冬小麦翌年返青率及穗粒重的影响
3.6 拌种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相关性分析
3.7 拌种剂对东农冬麦1号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4 讨论
4.1 拌种剂中四种成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2 拌种剂中四种成分对冬小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 拌种剂对室外盆栽冬小麦抗寒性的影响
4.4 拌种剂对田间种植冬小麦分蘖节抗寒力的影响
4.5 拌种剂对冬小麦翌年返青率影响及相关分析
4.6 本研究的创新点
4.7 下一步工作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山西旱地小麦品种的抗旱性[J]. 姚景珍,席吉龙,张建诚,席凯鹏,李永山,李秀绒,柴永峰. 陕西农业科学. 2014(11)
[2]外源硒对Na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膜脂过氧化和AsA-GSH循环的影响[J]. 王建伟,何晓玲,崔金霞,樊新民,刘慧英. 新疆农业科学. 2014(10)
[3]火龙果开花坐果期寒害指标研究[J]. 袁小康,谷晓平,杨再强,龙先菊,梁平.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4)
[4]发芽小麦研究进展[J]. 田建珍,菅桂玲,沈莎莎,张友娟. 粮食与油脂. 2014(08)
[5]弱光条件下亚适温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杨全勇,王秀峰,张蒙,魏珉,杨凤娟,史庆华,李岩. 山东农业科学. 2014(07)
[6]油菜素内酯合成酶基因DAS5促进杨树生长及提高抗旱性的作用[J]. 王沛雅,周剑平,王治业,张军,强维亚,杨涛,郭琪,杨晖. 植物学报. 2014(04)
[7]施氮期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的影响及其抗倒伏生理机制[J]. 卢昆丽,尹燕枰,王振林,李勇,彭佃亮,杨卫兵,崔正勇,杨东清,江文文. 作物学报. 2014(09)
[8]应用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J]. 王谧,王芳,王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4)
[9]药用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J]. 王二欢,刘双利,宋治,匙坤,唐铭,张连学.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6)
[10]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J]. 厉广辉,张昆,刘风珍,刘丹丹,万勇善.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4)
硕士论文
[1]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RuBPCase活性及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D]. 邢倩.河南大学 2007
[2]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D]. 张蕊.西南大学 2006
[3]生命必需微量元素锰、铁和锌对芦荟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D]. 孙奂明.河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13724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拌种剂研究进展
1.1.1 拌种剂的概念
1.1.2 拌种剂的分类
1.1.3 拌种剂的拌种方法
1.1.4 施用拌种剂的意义
1.1.5 国内外种子拌种技术研究进展
1.1.6 冬小麦拌种剂研究现状
1.2 成膜剂研究现状
1.3 低温冻害影响冬小麦生长的原因
1.4 分蘖节与植物的抗寒性
1.5 国内外对植物抗寒鉴定研究主要方法及指标
1.5.1 大田直接鉴定法
1.5.2 人工模拟气候室法
1.5.3 生长恢复法
1.5.4 间接鉴定法(植物抗寒的生理生化特性)
1.5.5 综合鉴定法
1.6 提高冬小麦抗冻性措施
1.6.1 低温锻炼
1.6.2 栽培育种
1.6.3 化学诱导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自然概况
2.2 试验材料
2.2.1 供试品种
2.2.2 成膜剂的筛选
2.2.3 育苗方法
2.2.4 实验试剂
2.2.5 实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测定
2.3.2 返青率调查
2.3.3 鲜重、干重以及产量的测定
2.3.4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3.5 电导法测定膜透性
2.3.6 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
2.3.7 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2.3.8 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力
2.3.9 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力
2.3.10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2.3.11 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测定
2.3.12 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2.3.13 G-250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
2.3.14 茚三酮法测定脯氨酸(Pro)含量
2.3.15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2.3.16 蔗糖含量的测定
2.3.17 淀粉含量的测定
2.3.18 光合参数的测定
2.3.19 抗坏血酸(AsA)含量的测定
2.3.20 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
2.3.21 酶联免疫法测定内源激素含量
2.4 综合评价
2.4.1 变异系数
2.4.2 隶属函数评价
2.4.3 因子分析评价
2.5 数据记录及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室内筛选拌种剂各组分最适浓度
3.1.1 腐植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3.1.2 腐植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综合评价
3.1.3 腐植酸对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4 腐植酸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1.5 氨基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3.1.6 氨基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综合评价
3.1.7 氨基酸对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8 氨基酸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1.9 脱落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3.1.10 脱落酸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综合评价
3.1.11 脱落酸对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12 脱落酸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1.13 硫酸锌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3.1.14 硫酸锌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态的综合评价
3.1.15 硫酸锌对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16 硫酸锌对冬小麦幼苗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2 成膜剂的筛选
3.3 拌种剂对室外盆栽冬小麦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1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3.2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3.3.3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淀粉含量的影响
3.3.4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5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3.3.6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呼吸速率的影响
3.3.7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气孔导度的影响
3.3.8 拌种剂对冬小麦叶片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3.3.9 拌种剂对室外盆栽冬小麦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3.10 拌种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因子分析
3.4 拌种剂对田间种植冬小麦分蘖节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4.1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的膜脂过氧化影响
3.4.2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的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4.3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中抗氧化酶的影响
3.4.4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3.4.5 拌种剂对冬小麦分蘖节中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3.4.6 拌种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4.7 拌种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因子分析
3.5 拌种剂对冬小麦翌年返青率及穗粒重的影响
3.6 拌种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相关性分析
3.7 拌种剂对东农冬麦1号幼苗生长状态的影响
4 讨论
4.1 拌种剂中四种成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2 拌种剂中四种成分对冬小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 拌种剂对室外盆栽冬小麦抗寒性的影响
4.4 拌种剂对田间种植冬小麦分蘖节抗寒力的影响
4.5 拌种剂对冬小麦翌年返青率影响及相关分析
4.6 本研究的创新点
4.7 下一步工作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山西旱地小麦品种的抗旱性[J]. 姚景珍,席吉龙,张建诚,席凯鹏,李永山,李秀绒,柴永峰. 陕西农业科学. 2014(11)
[2]外源硒对Na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膜脂过氧化和AsA-GSH循环的影响[J]. 王建伟,何晓玲,崔金霞,樊新民,刘慧英. 新疆农业科学. 2014(10)
[3]火龙果开花坐果期寒害指标研究[J]. 袁小康,谷晓平,杨再强,龙先菊,梁平.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4)
[4]发芽小麦研究进展[J]. 田建珍,菅桂玲,沈莎莎,张友娟. 粮食与油脂. 2014(08)
[5]弱光条件下亚适温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杨全勇,王秀峰,张蒙,魏珉,杨凤娟,史庆华,李岩. 山东农业科学. 2014(07)
[6]油菜素内酯合成酶基因DAS5促进杨树生长及提高抗旱性的作用[J]. 王沛雅,周剑平,王治业,张军,强维亚,杨涛,郭琪,杨晖. 植物学报. 2014(04)
[7]施氮期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的影响及其抗倒伏生理机制[J]. 卢昆丽,尹燕枰,王振林,李勇,彭佃亮,杨卫兵,崔正勇,杨东清,江文文. 作物学报. 2014(09)
[8]应用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J]. 王谧,王芳,王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4)
[9]药用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J]. 王二欢,刘双利,宋治,匙坤,唐铭,张连学.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6)
[10]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J]. 厉广辉,张昆,刘风珍,刘丹丹,万勇善.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4)
硕士论文
[1]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RuBPCase活性及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D]. 邢倩.河南大学 2007
[2]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D]. 张蕊.西南大学 2006
[3]生命必需微量元素锰、铁和锌对芦荟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D]. 孙奂明.河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13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9137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