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梅花休眠相关DELLA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1 01:06
  梅花(Prunus mume Sieb. et Zucc.)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在中国已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相对于其它李属植物,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它花期最早,能够在早春盛放。李属落叶树种正常的开花需要满足一定的需冷量。需冷量满足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植物内休眠解除,芽萌发。前人的研究发现,赤霉素可以促进多种木本植物芽内休眠的解除,但赤霉素对梅花芽休眠解除研究鲜有报道。赤霉素促进种子休眠解除的分子机理已经研究的很透彻,但赤霉素对木本植物芽休眠的解除分子机理研究很少。DELLA基因作为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子,它在许多赤霉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如种子萌发,根、茎的发生等)的作用已经得到详细的诠释,但对赤霉素调控的梅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未见报道。为研究赤霉素对梅花芽休眠的解除效果,探索赤霉素调控梅花芽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以及DELLA基因对梅花芽休眠解除的作用,本论文以梅花品种‘长丝绿萼’、‘粉红朱砂’和‘明晓丰后’为试材,研究了梅花芽自然休眠期内激素的变化、梅花赤霉素处理芽休眠解除效果、梅花赤霉素调控路径中的关键基因家...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梅花休眠相关DELLA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植物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图(avna2010)

关系图,需冷量,采样时间,关系图


3.1.1试验材料??试验于2013年11月14日至2014年2月4日在北京鸾峰国家森林公园梅园温室??进行(40°03W,116°05'E)。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1.6。C、1月平均气温-6?°C、年降水??量630?mm、植物全年生长220?d、无霜期193?d、极端低温-19.6?°C、极端高温41.6?V。??试验材料选择5-6年生、生长势相近的梅花品种‘粉红朱砂’和‘明晓丰后’。??3.1.2试验方法??从2013年11月14日开始,至2014年2月4日为止,每隔10天从生长势较一??致的梅树中部采取健壮一年生枝条,进行GA3喷雾处理。具体方法如下:随机选取??长度在40?cm左右的枝条30枝,10技1组,重复3次。每枝枝条上的芽数为30个??左右,并到去顶梢6?cm,清水冲洗后插入盛有2-3?cm清水的2000?ml塑料量杯中备??用。??试验共设两个GA3处理。处理I:样品采集后,喷雾方法喷洒50?mg/LGAa溶液;??处理II:样品采集后,喷雾方法喷洒100mg/LGA3溶液;对照组(CIO喷洒水。??样品放置人工气候箱内培养。培养条件为:白昼22?V,16h/黑夜16?V’?8h;??

基因家族,系统进化树,拟南芥


系统进化分析利用拟南芥中已发表的32条G兄基因家族成员的氧基酸??序列与梅花基因组中检索出的46条基因家族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重组建??树(图4-3)。拟南芥中G兄基因家族成员序列信息来自于拟南芥数据库(附录I)。??拟南芥中对应的■基因家族的成员理化信息应用软件进行分析获得。系统进化树??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Boothtrap值设置为1000个重复。为了使进化树构建更为??准确,另外使用了不同的进化树构建方法构建进化树,都得到了相近的拓扑结构(附??录?II)。??如图所示(图4-3),根据进化树的拓扑结构,46个梅花基因蛋白序列共??形成了?11个组。I-VIII组分别对应着8个GEAS基因家族的8个亚家族分支。它们分??别是:DELLA,SCL3,?SCR,?Ls,?LISCL,?PAT1,?SHR?和?IIAAL?IX?和?X?组为梅花中??特有的GMS基因家族基因,它们并未与任何拟南芥GMS基因家族基因聚合。XI??组含有2个基因,分别来自拟南芥和梅花中(5;?^?基因,多序列比对分析,也对这些??亚家族中所具有的共同结构域特点进行的比较。??I组①ELLA亚家族)共包含8个成员。分别为来自梅花基因组的3个基因??iPmGRAS16,?PmGRAS26?和?和来自拟南芥的?5?个成员(AtGAI’?AtRGA,??AtRGL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赤霉素解除木本植物季节性休眠机制的研究进展[J]. 蔡斌华,庄维兵,高志红,章镇.  西北植物学报. 2014(10)
[2]夏果型树莓和黑莓品种需冷量及药剂打破休眠效果的研究[J]. 徐红艳,徐迎春,董凤祥,张清华,王彦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6)
[3]赤霉素对猕猴桃种子萌发的影响[J]. 向世明.  现代园艺. 2013(04)
[4]落叶果树芽休眠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刘国琴,郑鹏华,滕元文.  果树学报. 2012(05)
[5]多年生植物的芽休眠及调控机理研究进展[J]. 王新超,马春雷,杨亚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04)
[6]不同药剂对打破玫瑰香葡萄芽休眠的效果研究[J]. 孙培琪,刘婧,贾建民,王秀惠,史作安,李宪利.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8)
[7]观赏植物花期调控途径及其分子机制[J]. 王翊,马月萍,戴思兰.  植物学报. 2010(06)
[8]桂花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初步研究[J]. 杨秀莲,郝其梅.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10(02)
[9]不同需冷量桃品种芽休眠诱导期间的生理变化[J]. 王海波,王孝娣,高东升,王宝亮,李疆,刘凤之.  果树学报. 2009(04)
[10]赤霉素对单头切花菊发育和外观品质的影响[J]. 杨再强,罗卫红,陈发棣,谢以萍,张茂琼.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06)

硕士论文
[1]一氧化氮、乙烯和赤霉素在打破杜梨种子休眠中的相互作用[D]. 宋要强.陕西师范大学 2010
[2]美国桂花(osmanthus americanus)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D]. 许岳香.南京林业大学 2008
[3]低温与赤霉素对‘明星’牡丹休眠解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杜秀娟.北京林业大学 2008
[4]梨休眠特性及解除休眠的研究[D]. 毕磊.河北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1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011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