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草地农业视角下的奶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4 05:3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我国人均粮食消耗量与畜产品消耗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食物结构发生了时代转型,粮食这个“主食”在食物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奶类等动物性食品的人均消费量持续增长,为适应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业结构需随之相应调整和转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国农业结构转型优化和发展智慧农业。“草地农业是兼顾生态和生产、粮食和饲料,适应时代发展,迎接城乡统筹,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系统;也是我国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农业结构的一个伟大转变。”奶业作为草地农业四个生产层之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衔接植物生产层和前植物生产层,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奶业在整个草地农业发展中作为“火车头”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加速,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战略资源,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本研究在草地农业思想指导下,以奶业为切入点,进行草地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前期探索性研究,利用大数据采集ETL(Extract-Transform-Load)架构、大数据处理引擎Apache Fl...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饲料进口贸易额的增长趋势
农业结构转型和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其视为一个大的系统,需要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从类型维、化学维、系统维和信息维(任继周等,2016)出发不断探寻可行路径并不断进行优化,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产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维的优势和贡献将日益凸显,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对整个农业产业链不断进行数字化并形成农业大数据,当数字化渗入到农业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在“粮草兼顾”的草地农业思想指导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优化结构,将这个优化结构反馈给一线并指导一线生产,同时又在不断积累更多的数据用于下一轮的结构优化,形成一个闭环,最终其将成为整个农业结构转型和优化的“引擎”,不断助力我国农业结构转型和优化。这将是一个浩大和长期的“工程”(任继周等,2017),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行聚焦突破,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将其逐渐应用在草地农业系统中。奶牛生产作为草地农业四个生产层之动物生产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1-3),奶业已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马有祥,2018),奶业生产在整个草地农业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过去十年间,我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国的奶牛规模化养殖取得了飞速发展,从千家万户散养迅速实现了规模化,规模化牧场比例大幅提升。尽管我国奶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见图1-4):1、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不足。例如:我国原奶生产成本高,造成终端奶制品的价格高,欧美国家终端奶制品价格折合人民币为7-8元/升,而我国奶制品的终端价格能达到14-20元/升(刘一明,2019)。2、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分配机制建立缓慢,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种养分离和环保压力大,环保投入大。4、饲草料、种质资源和机械装备等生产资料对国外依赖程度较大(李胜利等,2019),传统“耕地农业”模式已无法适应我国奶业的高速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奶牛场作为奶业产业链的核心直接影响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牧场可持续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是摆在牧场投资方,运营管理者面前永恒的话题,本地化的优质饲草料供应对降低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乔光华等,2019)。
本文编号:304887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饲料进口贸易额的增长趋势
农业结构转型和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其视为一个大的系统,需要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从类型维、化学维、系统维和信息维(任继周等,2016)出发不断探寻可行路径并不断进行优化,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产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维的优势和贡献将日益凸显,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对整个农业产业链不断进行数字化并形成农业大数据,当数字化渗入到农业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在“粮草兼顾”的草地农业思想指导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优化结构,将这个优化结构反馈给一线并指导一线生产,同时又在不断积累更多的数据用于下一轮的结构优化,形成一个闭环,最终其将成为整个农业结构转型和优化的“引擎”,不断助力我国农业结构转型和优化。这将是一个浩大和长期的“工程”(任继周等,2017),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行聚焦突破,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将其逐渐应用在草地农业系统中。奶牛生产作为草地农业四个生产层之动物生产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1-3),奶业已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马有祥,2018),奶业生产在整个草地农业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过去十年间,我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国的奶牛规模化养殖取得了飞速发展,从千家万户散养迅速实现了规模化,规模化牧场比例大幅提升。尽管我国奶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见图1-4):1、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不足。例如:我国原奶生产成本高,造成终端奶制品的价格高,欧美国家终端奶制品价格折合人民币为7-8元/升,而我国奶制品的终端价格能达到14-20元/升(刘一明,2019)。2、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分配机制建立缓慢,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种养分离和环保压力大,环保投入大。4、饲草料、种质资源和机械装备等生产资料对国外依赖程度较大(李胜利等,2019),传统“耕地农业”模式已无法适应我国奶业的高速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奶牛场作为奶业产业链的核心直接影响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牧场可持续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是摆在牧场投资方,运营管理者面前永恒的话题,本地化的优质饲草料供应对降低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乔光华等,2019)。
本文编号:3048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04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