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农户秸秆直接还田行为研究 ——基于异期缓效农业技术视角

发布时间:2021-10-11 18:01
  我国耕地质量退化严重,保护耕地质量、提升土壤肥力是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秸秆直接还田作为适宜性较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之一,理论和试验都表明对土壤有机质增加和结构改善有良好效果,但现实推广却举步维艰,农户采用积极性和采用程度总体较低,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农户采用程度参差不齐。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推广受阻,农户取而代之露天焚烧秸秆,不仅造成大气污染,耕地持续供肥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还导致各级政府实施严厉的秸秆禁烧政策,增加了基层组织负担,滋生了社会矛盾。那为何在耕地质量较差且秸秆直接还田改善土壤质量效果较好的背景下,农户采用技术积极性低?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农户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行为又为何会出现较大异质性?农户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决策行为和机制是怎样的?不同农户面临的约束条件有何差别?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推广困局和农户采用行为可能与该类技术的效果异期发挥且缓效的特点有重要关系。秸秆直接还田成本发生在当期,但技术效果不仅见效慢,而且需等秸秆腐熟后才能在异期缓慢发挥;作用周期长,收益分多期,具有投资性质,但效果又受外界自然因素影响大,不确定性强,农户对技术受益的认...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资源分布现状
        1.2.2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1.2.3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替代品、互补品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数据来源
    1.5 论文结构安排
    1.6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异期缓效农业技术
        2.1.2 秸秆直接还田
    2.2 相关理论
        2.2.1 农业技术扩散和采用理论
        2.2.2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
        2.2.3 时间偏好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秸秆资源总量评估、利用方式研究综述
        2.3.2 秸秆直接还田研究综述
        2.3.3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综述
        2.3.4 跨期选择行为研究综述
        2.3.5 土地长期投资研究综述
        2.3.6 文献述评
第三章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3.1 一个农户异期缓效农业技术采用分析框架
    3.2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的成本-收益分析
    3.3 农户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机制与研究假说
        3.3.1 受益认知与风险偏好的作用机制与研究假说
        3.3.2 土地经营规模与经营期限的作用机制与研究假说
    3.4 农户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的激励方式比较
第四章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成本-收益分析
    4.1 模型、变量设定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模型与变量设定
        4.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计量经济分析结果与讨论
    4.3 农户采用秸秆直接还田的成本-收益与外部环境讨论
        4.3.1 农户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成本约束
        4.3.2 农户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成本-收益分析
        4.3.3 农户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外部环境制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受益认知、风险偏好对农户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5.1 模型、变量设定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模型与变量设定
        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计量经济分析结果与讨论
        5.2.1 计量经济分析结果
        5.2.2 受益认知与风险偏好影响的进一步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地经营规模、经营期限对农户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6.1 模型、变量设定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1.1 模型与变量设定
        6.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计量经济分析结果与讨论
        6.2.1 计量经济分析结果
        6.2.2 规模户与小农户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行为差异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秸秆直接还田案例分析与激励方式优化研究
    7.1 政策分析
        7.1.1 政策背景
        7.1.2 利益相关者
        7.1.3 政策讨论
    7.2 案例
        7.2.1 案例1
        7.2.2 案例2
        7.2.3 案例3
        7.2.4 案例4
    7.3 政策讨论与优化建议
    7.4 其他结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户秸秆还田的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李国志.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8(01)
[2]基于群体博弈的秸秆焚烧问题分析[J]. 王柳伟,杨辉,黎继巧.  经济数学. 2017(04)
[3]从众意识对农民秸秆焚烧危害认知的影响——基于鲁、鄂两省的农民调查[J]. 尚燕,颜廷武,张童朝,张俊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2)
[4]禁烧政策真的有效吗——基于农户与政府秸秆露天焚烧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J]. 丁焕峰,孙小哲.  农业技术经济. 2017(10)
[5]“以房养老”能改善福利吗?——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居民跨期决策模型[J]. 冯钰宸.  金融与经济. 2017(09)
[6]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成臣,汪建军,程慧煌,罗亢,曾勇军,石庆华,商庆银.  土壤学报. 2018(01)
[7]农机补贴对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影响[J]. 刘勇.  农业工程技术. 2017(23)
[8]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投资意愿的影响——以秸秆还田为例[J]. 张童朝,颜廷武,何可,张俊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8)
[9]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吗——以秸秆还田为例[J]. 刘乐,张娇,张崇尚,仇焕广.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5)
[10]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31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 童洪志,刘伟.  农村经济. 2017(04)

博士论文
[1]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及效率的实证研究[D]. 钟鑫.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2]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D]. 王舒娟.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秸秆还田及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D]. 许有尊.华中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的农户响应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严文高.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D]. 李建政.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430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430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4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