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丘陵区侵蚀土壤有机碳来源及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22-01-13 16:09
土壤侵蚀是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导致肥沃表土的流失、土地资源的破坏,土地生产力的降低,而且引起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简称SOC)的迁移流失,进而对区域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土壤侵蚀是大气的“碳源”还是“碳汇”,这一问题在学术界备受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倾向于支持侵蚀是大气的“碳汇”这一观点,但其碳汇的数量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上述估算碳汇值存在一个很大误差的原因是缺乏不同尺度上侵蚀SOC(包括溶解性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等)的通量和归宿的数据支撑。从终端准确探明侵蚀SOC的来源是确定其归宿不确定性的核心关键。因此,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基于同位素技术、生物标志物及光谱等指纹识别方法结合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了侵蚀区域土壤有机碳及化学组分对土地利用方式和侵蚀强度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解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下泥沙有机碳来源及其空间差异性,明确了泥沙溶解性有机碳(water-extractable organic carbon,简称WEOC)在侵蚀驱动下土壤碳循环中扮演的角色,探讨了降...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罗玉沟和桥子沟流域示意图
席家寨小流域示意图
桥子东沟(A)和西沟(B)流域出口采样处(参考周淑梅,20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osition on 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in Red Soil Hilly Region,Southern China[J]. LI Zhong-wu,NIE Xiao-dong,CHEN Xiao-lin,LU Yin-mei,JIANG Wei-guo,ZENG Guang-m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5(03)
[2]雨强对红壤坡耕地泥沙流失及有机碳富集的影响规律研究[J]. 聂小东,李忠武,王晓燕,申卫平,张雪,郭旺,马文明,王曙光. 土壤学报. 2013(05)
[3]贵州晴隆石漠化地区人工种草对土壤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J]. 刘莹,赵楠,罗京焰,吴沿友,肖红伟,皇甫江云,刘贵林. 贵州农业科学. 2013(02)
[4]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统水收支过程的数值解析[J]. 黄金柏,付强,桧谷治,王斌,郑纪勇.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7)
[5]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泥沙粒度的剖面分布[J]. 汪亚峰,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王德,宋成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09(10)
[6]Estimation of sediment sources using selected chemical tracers in the Perry lake basin,Kansas,USA[J]. K. E. JURACEK,A. C. ZIEGL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09(01)
[7]退耕还林还草区坝地土壤理化性状分布特征分析[J]. 何瑾,段义字. 水土保持学报. 2008(06)
[8]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氮素特征与演变[J]. 包耀贤,吴发启,贾玉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9]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记录的泥沙沉积过程研究[J]. 李勉,杨剑锋,侯建才,沈中原. 农业工程学报. 2008(02)
[10]基于灰关联的坝地分层淤积量与侵蚀性降雨响应研究[J]. 魏霞,李占斌,李勋贵,沈冰. 自然资源学报. 2007(05)
博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淤地坝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D]. 李玉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利用生物标志物和复合指纹分析法识别小流域泥沙来源[D]. 陈方鑫.华中农业大学 2017
[3]侵蚀作用下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碳流失、更新及稳定性特征研究[D]. 马文明.湖南大学 2016
[4]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小流域次降雨水文过程模型研究[D]. 周淑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5]黄土地区流域森林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调控研究[D]. 秦富仓.北京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6747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罗玉沟和桥子沟流域示意图
席家寨小流域示意图
桥子东沟(A)和西沟(B)流域出口采样处(参考周淑梅,20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osition on 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in Red Soil Hilly Region,Southern China[J]. LI Zhong-wu,NIE Xiao-dong,CHEN Xiao-lin,LU Yin-mei,JIANG Wei-guo,ZENG Guang-m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5(03)
[2]雨强对红壤坡耕地泥沙流失及有机碳富集的影响规律研究[J]. 聂小东,李忠武,王晓燕,申卫平,张雪,郭旺,马文明,王曙光. 土壤学报. 2013(05)
[3]贵州晴隆石漠化地区人工种草对土壤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J]. 刘莹,赵楠,罗京焰,吴沿友,肖红伟,皇甫江云,刘贵林. 贵州农业科学. 2013(02)
[4]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统水收支过程的数值解析[J]. 黄金柏,付强,桧谷治,王斌,郑纪勇.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7)
[5]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泥沙粒度的剖面分布[J]. 汪亚峰,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王德,宋成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09(10)
[6]Estimation of sediment sources using selected chemical tracers in the Perry lake basin,Kansas,USA[J]. K. E. JURACEK,A. C. ZIEGL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09(01)
[7]退耕还林还草区坝地土壤理化性状分布特征分析[J]. 何瑾,段义字. 水土保持学报. 2008(06)
[8]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氮素特征与演变[J]. 包耀贤,吴发启,贾玉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9]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记录的泥沙沉积过程研究[J]. 李勉,杨剑锋,侯建才,沈中原. 农业工程学报. 2008(02)
[10]基于灰关联的坝地分层淤积量与侵蚀性降雨响应研究[J]. 魏霞,李占斌,李勋贵,沈冰. 自然资源学报. 2007(05)
博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淤地坝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D]. 李玉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利用生物标志物和复合指纹分析法识别小流域泥沙来源[D]. 陈方鑫.华中农业大学 2017
[3]侵蚀作用下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碳流失、更新及稳定性特征研究[D]. 马文明.湖南大学 2016
[4]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小流域次降雨水文过程模型研究[D]. 周淑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5]黄土地区流域森林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调控研究[D]. 秦富仓.北京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6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5867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