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作用靶标的鉴定和验证
本文关键词: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作用靶标的鉴定和验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农药创制的基础是靶标的创新,研究药物作用靶标可以为新农药的创制提供思路,而以天然产物为探针是发现新靶标的主要途径。从植物苦皮藤根皮部分离鉴定出的一系列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具有杀虫活性,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东方粘虫幼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为供试昆虫,对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标进行了鉴定和验证,为创制一类作用于昆虫消化系统的新型杀虫剂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方法与结果如下:1.采用靶标鉴定的亲和层析方法,以苦皮藤素V为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代表,在其C-6位衍生合成氨基乙酸酯,通过自发偶联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反应生成亲和基质,从粘虫幼虫中肠BBMV提取物中分离结合蛋白。经质谱鉴定,获得11个如下结合蛋白: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跨膜蛋白1(Transmembrane protein 1)、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E3 SUMO-蛋白连接酶RanBP2(SUMO E3 ligase RanBP2)、肌动蛋白(actin)、氨肽酶N3(APN3)、V-ATPase a亚基、B亚基和H亚基。结合文献已报道的前期症状学观察结果及这些蛋白的功能推测可知,APN和V-ATPase为疑似靶酶。2.采用口腔直接饲喂法测定了12个供试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对5龄粘虫的毒力,供试化合物KV-6-N-甲基靛红酸酯(KV-6-MIA)、KV-6-异丁酸酯、KV-6-酮、NW57、NW62在供试浓度668.45μg/g剂量下对供试5龄粘虫不表现出胃毒活性;雷公藤次碱(WR)、苦皮藤素V(KV)、KV-6-α-氨基丙酸酯、KV-6-氨基乙酸酯、NW69、NW03、NW70对供试5龄粘虫有胃毒活性,LD50分别为:0.597、679.479、33.605、767.811、309.559、379.286、86.271μg/g。测定了12个供试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对粘虫幼虫中肠APN和V-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APN活性没有影响,但是大多数该类化合物对V-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供试化合物苦皮藤素V(KV)、KV-6-α-氨基丙酸酯、KV-6-氨基乙酸酯、KV-6-异丁酸酯、KV-6-酮、KV-6-N-甲基靛红酸酯(KV-6-MIA)、NW69、NW70、NW03、NW57、NW62、雷公藤次碱(WR)对V-ATPase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4.19%、19.83%、12.72%、12.30%、6.72%、24.04%、12.63%、29.64%、33.98%、1.9%、6.90%、54.78%。供试化合物的杀虫活性与对试虫中肠V-ATPase的抑制活性呈正相关性,说明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酶为V-ATPase。3.基于V-ATPase H亚基功能的重要性,采用RACE技术对粘虫幼虫中肠V-ATPase H亚基进行克隆。获得了粘虫幼虫中肠H亚基基因1807 bp,其中CDS区基因的全长共1425 bp,5'-UTR为136 bp,3'-UTR为246 bp。CDS区编码474个氨基酸,经预测编码氨基酸的分子量为54.8 KDa,等电点(pI)为6.26。4.采用微量热泳动(MST)技术,测定供试12个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与H亚基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KV-6-酮、KV-6-N-甲基靛红酸酯(KV-6-MIA)、KV-6-异丁酸酯、NW57、NW62不与H亚基结合,苦皮藤素V(KV)、KV-6-α-氨基丙酸酯、KV-6-氨基乙酸酯、NW70、NW69、NW03、雷公藤次碱(WR)与H亚基结合,通过拟合结合曲线计算得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253.0、144.0、156.0、164.0、186.0、203.0、59.0μM。经过KD值与杀虫毒力LD50及对V-ATPase活性抑制率的相关性分析知,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的作用靶标是V-ATPase H亚基。5.借助Discovery Studio软件,采用同源建模法,以已知结构的酵母H亚基为模型,构建了东方粘虫幼虫中肠V-ATPase H亚基的模型,并预测了18个可能的结合位点。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供试12个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与H亚基模型对接,通过对接得分与KD值相关性分析可知,位于H亚基C端结构域空腔内的位点17(其氨基酸残基为半光氨酸(Cys)、组氨酸(His)、色氨酸(Trp)、丝氨酸(Ser)、赖氨酸(Lys)、丙氨酸(Ala)、谷氨酸(Glu)、甘氨酸(Gly)等)为可能的作用位点。
【关键词】: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 V-ATP酶 V-ATP酶H亚基 靶标鉴定 靶标验证 分子对接 东方粘虫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82.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5-41
- 1.1 新药创制与靶标创新15-18
- 1.1.1 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需要不断创制新农药15
- 1.1.2 我国农药创新现状15-16
- 1.1.3 新农药创制的最新趋势是基于化学蛋白组学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农药创制16-18
- 1.2 V-ATPASE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现状18-34
- 1.2.1 V-ATPase的结构与功能19-23
- 1.2.2 昆虫V-ATPase23-27
- 1.2.3 V-ATPase抑制剂27-34
- 1.3 苦皮藤素V作用机理研究进展34-38
- 1.3.1 苦皮藤素V的症状学研究35-36
- 1.3.2 苦皮藤素V对昆虫部分酶系活性的影响36
- 1.3.3 苦皮藤素V的电生理研究36-37
- 1.3.4 苦皮藤素V选择性作用机理研究37-38
- 1.4 论文设计思想38-41
- 1.4.1 选题背景、目的及科学意义38-39
- 1.4.2 研究内容39-40
- 1.4.3 研究技术路线40-41
- 第二章 结合蛋白的分离及鉴定41-50
- 2.1 实验材料41-42
- 2.1.1 试虫41
- 2.1.2 供试化合物与试剂41
- 2.1.3 主要仪器41-42
- 2.2 实验方法42-45
- 2.2.1 连接配体的合成42-43
- 2.2.2 基于粘虫幼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BMV)的亲和层析43-44
- 2.2.3 电泳检测及结合蛋白的鉴定44-45
- 2.3 结果与分析45-47
- 2.3.1 连接配体的合成45
- 2.3.2 结合蛋白的洗脱45-46
- 2.3.3 电泳检测与质谱鉴定46-47
- 2.4 小结与讨论47-50
- 第三章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对昆虫V-ATPASE和氨肽酶活性的影响50-61
- 3.1 实验材料50-52
- 3.1.1 试虫50
- 3.1.2 供试化合物50-51
- 3.1.3 主要试剂51-52
- 3.1.4 主要仪器52
- 3.1.5 主要缓冲液52
- 3.2 实验方法52-55
- 3.2.1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52-53
- 3.2.2 苦皮藤素V对氨肽酶N(APN)活性的影响53-54
- 3.2.3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对粘虫中肠V-ATPase活性的影响54-55
- 3.3 结果与分析55-59
- 3.3.1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55-56
- 3.3.2 苦皮藤素V对氨肽酶(APN)活性的影响56-57
- 3.3.3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对粘虫幼虫中肠V-ATPase活性影响57-58
- 3.3.4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杀虫活性与对V-ATPase活性抑制率的相关性分析58-59
- 3.4 小结与讨论59-61
- 第四章 粘虫V-ATPASE H亚基全长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61-79
- 4.1 实验材料61-62
- 4.1.1 试虫61
- 4.1.2 主要试剂61
- 4.1.3 主要仪器61-62
- 4.2 实验方法62-69
- 4.2.1 粘虫V-ATPase H亚基全长cDNA的克隆62-68
- 4.2.2 粘虫V-ATPase H亚基全长c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68
- 4.2.3 粘虫中肠V-ATPase H亚基表达的生长发育表达特征68-69
- 4.3 结果与分析69-77
- 4.3.1 粘虫V-ATPase H亚基cDNA部分基因克隆69-71
- 4.3.2 粘虫中肠V-ATPase H亚基cDNA的 3′RACE71-73
- 4.3.3 粘虫中肠V-ATPase H亚基cDNA的 5'RACE73
- 4.3.4 粘虫V-ATPase H亚基cDNA 3′和 5′RACE的序列验证73-75
- 4.3.5 序列分析75-76
- 4.3.6 粘虫中肠V-ATPase H亚基表达的生长发育表达特征76-77
- 4.4 小结与讨论77-79
- 第五章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和粘虫V-ATPASE H亚基的结合亲和性分析79-96
- 5.1 实验材料79-80
- 5.1.1 试虫79
- 5.1.2 菌株与表达载体79
- 5.1.3 主要试剂79-80
- 5.1.4 主要仪器80
- 5.2 实验方法80-84
- 5.2.1 粘虫V-ATPase H亚基的原核表达80-82
- 5.2.2 粘虫V-ATPase H亚基的纯化82
- 5.2.3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和粘虫V-ATPase H亚基蛋白的结合亲和性与其胃毒活性和V-ATP酶抑制率的相关性分析82-84
- 5.3 结果与分析84-95
- 5.3.1 粘虫V-ATPase H亚基的原核表达与纯化84-90
- 5.3.2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和粘虫V-ATPase H亚基蛋白的结合亲和性与其胃毒活性和对V-ATP酶抑制率的相关性90-95
- 5.4 小结与讨论95-96
- 第六章 东方粘虫幼虫中肠V-ATPASE H亚基同源模建及分子对接96-112
- 6.1 实验材料96-98
- 6.2 实验方法98-99
- 6.2.1 粘虫V-ATPase H亚基模型的构建98-99
- 6.2.2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与东方粘虫幼虫中肠V-ATPase H亚基的分子对接及结合位点的预测99
- 6.3 结果与分析99-111
- 6.3.1 目的蛋白序列与模板蛋白序列的比对99-100
- 6.3.2 3D模型的构建100-101
- 6.3.3 模型评估101-103
- 6.3.4 粘虫V-ATPase H亚基和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活性位点确定及分子对接103-111
- 6.4 小结与讨论111-112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112-119
- 7.1 讨论112-116
- 7.1.1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化合物的作用靶标112-114
- 7.1.2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结合位点114
- 7.1.3 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114-116
- 7.2 结论116-118
- 7.3 论文主要创新点118
- 7.4 尚需研究的问题118-119
- 参考文献119-131
- 附录131-135
- 附录1 化合物谱图131-133
- 附录2 缓冲液配制133-134
- 附录3 缩略词134-135
- 致谢135-136
- 作者简介1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建伟,范伟民,秦启联,盛承发 ,马金石;光敏活性化合物与害虫治理[J];植物保护;2002年02期
2 ;化工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7期
3 倪长春;作为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农药[J];农药译丛;1996年03期
4 王廷廷;;农药组合物专利申请的审查研究[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04期
5 菅野英夫;张与乐;;最近的防治害虫的活性化合物[J];农药译丛;1986年03期
6 刘永军;利用生化反应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J];农药译丛;1994年01期
7 ;浙化院高杀虫活性化合物ZJ4042田间应用示范会召开[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2年04期
8 徐小燕;陈杰;台文俊;刘燕君;郁季平;;除草活性化合物ZJ2528的室内生物活性[J];浙江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9 Мелконян М.В.;许启桂;;根据含糖量特征研究杂种葡萄代谢过程中B类维生素和抗坏血酸的作用[J];国外农学(果树);1985年02期
10 尚慧;杨佩文;李铭刚;文孟良;李家瑞;;放线菌ECO 0008产新活性化合物YNUCN-0021对几种作物病害的防治[J];农药;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偌瑜;吕小群;秦烨;缪朝玉;;以Nampt/Visfatin/PBEF为靶标的活性化合物筛选[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2 柏旭;;新颖吡啶并环化合物的多样性导向合成与抗癌活性化合物的发现[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鑫;黄晏;周文霞;张永祥;;抑制Aβ_(1-42)聚集化合物的筛选和初步评价[A];2013年全国老年性痴呆与相关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杨佳丽;刘忆霜;肖春玲;;通过抗结核活性化合物寻找药物靶标的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刘庆山;李韶菁;崔箭;杜冠华;;从藏药“斋毒”中发现抗肿瘤多药耐药创新活性化合物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陈之朋;毛琴超;裘佳寅;李勋;李润明;刘叔文;;NB-64衍生物抑制HIV进入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胡文祥;;反恐药物战[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9分会:公共安全化学[C];2014年
8 张应烙;;昆虫共生菌-新药物分子的重要来源[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张晋;王晓良;;大鼠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及化合物激活的钾电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陈俊杰;阎雪芬;于淼;张连茹;;青霉菌(M207142)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学全;发现大批活性化合物使我国新药开发获重大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张学全;我国新药筛选取得重大进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白毅;科研就是为须知探索未知[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胡新桥 余飞;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依法承担连带责任[N];法制日报;2009年
5 ;蜂胶消炎[N];北京日报;2001年
6 石头;用系统方法寻找新适应症[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郭天;吃苦瓜降糖效果研究获进展[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扬;以CLA-1为靶标的微生物来源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高琳雁;若干抗病毒活性化合物的成药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陶益;一类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药效成分快速发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卢莉娜;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作用靶标的鉴定和验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先;纤溶活性化合物对蛋白质结晶特性影响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2 孙治国;计算机辅助新型反恐活性化合物的分子设计[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秦烨;以Visfatin/Nampt为靶标的活性化合物筛选[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陈云鹏;新型抗癌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金慧;靶向Syk的抗RA活性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周侠;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王幸;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纤溶活性化合物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超;新型甲型H1N1/季节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药物筛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张素梅;新型酰腙类活性化合物筛选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杨颖;HIV-1复制抑制剂的寻找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作用靶标的鉴定和验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8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