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偃麦衍生品系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定位及图位克隆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小麦白粉菌生活史与病害循环[14]
小偃麦衍生品系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定位及图位克隆2部位对小麦造成侵染。其菌丝生长发育可进而萌发形成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产生分生孢子。茎秆及叶片表面的分生孢子可通过气流远距离传播。分生孢子蔓延到受侵染的植株,遇到合适的条件后可在短时间内(1-7d)萌发形成芽管,芽管的顶部扩大形成附着物....
图1.2小麦白粉病发病症状a:幼叶侵染b:旗叶侵染c:侵染后期d:叶鞘侵染e:穗部侵染
断扩张到我国的黄淮麦区和西北麦区,发生了第一次界限北移[15];90年代,白粉病在全国范围大爆发,尤其是1990年和1991年发病面积高达1200万公顷,产量损失高达143.8万吨和77万吨[16],发病区域不仅遍及黄淮、江淮、西南等主要麦区,同时扩张到东北春麦区,发生了第二次界....
图1.3小麦中已定位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粉病基因Pm1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其抗性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已在小麦基因座的61个位点(Pm1-Pm65,其中Pm1c=Pm18,Pm1e=Pm22,Pm4c=Pm23,Pm46=Pm48)正式命名了85个主效抗白粉病基因(图....
图2.1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分级标准Fig.2.1Gradingstandardofinfectiontypeatseedlingstage
第二章小麦新种质CH1357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定位25精溶液对供试材料的种子消毒后播种于72孔的育苗盘内,每孔5粒种子,每隔4孔播种1个高感白粉病品种台长29,以确保实验材料的充分发玻播种后的育苗盘放置于人工气候室(相对湿度约70%,光照强度为125μmolm–2s–1,光周期为1....
本文编号:3898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89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