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08 02:03

  本文关键词: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壤有机碳及碳组分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和季节动态变化是揭示土壤碳库周转及调控机理的重要途径,而林火通过直接燃烧和高温变性等方式改变和影响着森林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变着土壤中有机碳及碳组分含量的输入和输出,进而影响着整个系统的碳循环与碳分布格局,本文通过野外5点混合随机取样法对0-15cm土壤进行取样和实验室内仪器分析测定,对大兴安岭地区南瓮河自然保护区不同强度、塔河不同年限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碳组分含量、动态变化、影响因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归纳总结结果如下:(1)火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火烧迹地中土壤理化性质表现pH值:对照5.49、轻度5.35、中度5.42和重度5.69,硝态氮:对照6.45mg/kg、轻度6.30mg/kg、中度7.31mg/kg和重度7.40mg/kg,铵态氮:20.61mg/kg,21.61mg/kg、 23.45mg/kg和24.39mg/kg, C/N匕:对照为41.81,轻度为23.04,中度为21.8,重度为16.95,pH值、硝态氮和铵态氮值均随着火强度的增强而增大,而C/N比随着火强度的增强而减小。(2)火干扰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碳组分的影响: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范围分别为1.53-21.31g/kg、3.06-32.92g/kg、2.42-17.70g/kg和2.16-13.52g/kg;重组有机碳含量范围分别为: 35.09-54.59g/kg、35.83-64.15g/kg、23.83-55.11g/kg和34.09-51.11g/kg;颗粒有机碳含量范围分别为13.98-46.92g/kg、14.9-45.76g/kg、11.10-43.73g/kg和13.06-40.28g/kg;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范围分别为286.08-513.25mg/kg、 252.47-567.38mg/kg、278.63-520.13mg/kg和235.14-497.89mg/kg;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范围分别为88.88-1048.48mg/kg、80.42-869.05mg/kg、01.51-651. 16mg/kg、 216.95-1072.38mg/kg,轻、中和重度不同强度火烧样地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碳组分含量均表现出随着火强度增强呈下降趋势,轻度火烧样地高于对照样地。不同年限火烧样地中土壤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均值表现为08-火烧高于02-火烧,微生物生物量碳均值表现为08-火烧略低于02-火烧,但差异不显著,随着火后恢复时间的延长,土壤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未表现出增加趋势。(3)土壤总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不具有显著的月份动态变化,土壤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具有显著地月份动态变化,呈V型或者双V型变化规律。(4)土壤总有机碳与碳组分之间、碳组分与碳组分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性。
【关键词】:火干扰 有机碳组分 兴安落叶松林 动态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62;S791.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4
  • 1 绪论14-32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5-29
  • 1.2.1 森林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15-16
  • 1.2.2 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现状16-23
  • 1.2.3 森林火灾研究现状及火强度的确定23-24
  • 1.2.4 森林火灾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4-27
  • 1.2.5 不同强度火干扰下的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现状27-29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目的意义29-32
  • 1.3.1 主要研究内容29-30
  • 1.3.2 技术路线30
  • 1.3.3 主要目的意义30-32
  • 2 研究地区概况32-36
  • 2.1 研究地区地理位置32
  • 2.2 自然概况32-33
  • 2.2.1 地形地貌32-33
  • 2.2.2 气候特点33
  • 2.3 土壤类型33-34
  • 2.4 植被34-35
  • 2.5 研究地区火灾现状35-36
  • 3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36-50
  • 3.1 样地设置与样品的采集36-37
  • 3.1.1 样地设置36
  • 3.1.2 样品采集36-37
  • 3.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37-38
  • 3.2.1 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测定37
  • 3.2.2 全氮的测定37
  • 3.2.3 土壤PH值的测定37
  • 3.2.4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37
  • 3.2.5 土壤温度的测定37
  • 3.2.6 土壤碳氮比37-38
  •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38
  • 3.4 结果分析38-45
  • 3.4.1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38-45
  • 3.5 影响因子的相关性45-46
  • 3.6 讨论46-49
  • 3.7 本章小结49-50
  • 4 不同强度和不同年限火烧迹地中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50-55
  • 4.1 样地设置与样品的采集50
  • 4.2 样品的测定50
  • 4.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50-51
  • 4.4 结果分析51-52
  • 4.4.1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51
  • 4.4.2 不同年限火烧迹地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51-52
  • 4.4.3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总有机碳的动态变化52
  • 4.4.4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总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52
  • 4.5 讨论52-53
  • 4.6 本章小结53-55
  • 5 不同强度、不同年限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变化55-61
  • 5.1 样地设置与样品的采集55
  • 5.2 样品的测定55
  • 5.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55
  • 5.4 结果分析55-58
  • 5.4.1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55-56
  • 5.4.2 不同年限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56
  • 5.4.3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动态变化56-57
  • 5.4.4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57-58
  • 5.5 讨论58-59
  • 5.6 本章小结59-61
  • 6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重组有机碳的变化61-66
  • 6.1 样地设置与样品的采集61
  • 6.2 样品的测定61
  • 6.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61
  • 6.4 结果分析61-64
  • 6.4.1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61-62
  • 6.4.2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重组有机碳动态变化62
  • 6.4.3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重组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62-64
  • 6.5 讨论64-65
  • 6.6 本章小结65-66
  • 7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变化66-70
  • 7.1 样地设置与样品的采集66
  • 7.2 样品的测定66
  • 7.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66
  • 7.4 结果分析66-68
  • 7.4.1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66-67
  • 7.4.2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颗粒有机碳动态变化67
  • 7.4.3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颗粒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67-68
  • 7.5 讨论68-69
  • 7.6 本章小结69-70
  • 8 不同强度、不同年限火烧迹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变化70-76
  • 8.1 样地设置与样品的采集70
  • 8.2 样品的测定70
  • 8.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70
  • 8.4 结果分析70-73
  • 8.4.1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70-71
  • 8.4.2 不同年限火烧迹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71
  • 8.4.3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动态变化71-72
  • 8.4.4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72-73
  • 8.5 讨论73-74
  • 8.6 本章小结74-76
  • 9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矿化性有机碳的变化76-81
  • 9.1 样地设置与样品的采集76
  • 9.2 样品的测定76
  • 9.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76
  • 9.4 结果分析76-79
  • 9.4.1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矿化速率和矿化有机碳含量76-77
  • 9.4.2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矿化速率的动态变化77-79
  • 9.4.3 不同月份不同强度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79
  • 9.4.4 不同月份不同强度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79
  • 9.5 讨论79-80
  • 9.6 本章小结80-81
  • 10 不同强度、不同年限火烧迹地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81-87
  • 10.1 样地设置与样品的采集81
  • 10.2 样品的测定81
  • 10.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81-82
  • 10.4 结果分析82-84
  • 10.4.1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82
  • 10.4.2 不同年限火烧迹地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82-83
  • 10.4.3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动态变化83
  • 10.4.4 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83-84
  • 10.5 讨论84-85
  • 10.6 本章小结85-87
  • 结论87-89
  • 参考文献89-9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9-100
  • 致谢100-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根兴,曹建华,周运超;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0年04期

2 金研铭;徐小锋;徐惠风;;根际微生态系统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Top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CO_2 evolution of three paddy soils from South China and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7年03期

4 魏孝荣;邵明安;高建伦;;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J];环境科学;2008年10期

5 陶澍,王永华,刘文新,林滨,冯泉,沈伟然,王君,张文具;引滦水中不同形态天然有机物的卤代活性[J];环境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6 胡海清;孙龙;国庆喜;吕新双;;大兴安岭1980-1999年乔木燃烧释放碳量研究[J];林业科学;2007年11期

7 田晓瑞;王明玉;殷丽;舒立福;;大兴安岭南部春季火行为特征及可燃物消耗[J];林业科学;2009年03期

8 徐德应;人类经营活动对森林土壤碳的影响[J];世界林业研究;1994年05期

9 骆介禹;;关于林火强度计算的情况[J];森林防火;1988年04期

10 杨玉盛,刘艳丽,陈光水,李灵,谢锦升,林鹏;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土壤非保护性有机C含量及分配[J];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剑芬;皆伐火烧对杉木林和栲树林碳、氮动态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爱雪;大兴安岭高寒区重度火烧对森林土壤生境质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葛萍;不同林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和土壤呼吸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430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9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