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华北平原不同水肥及栽培模式下的农田氮素损失及水氮利用效率定量评价

发布时间:2017-07-07 21:22

  本文关键词:华北平原不同水肥及栽培模式下的农田氮素损失及水氮利用效率定量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冬小麦-夏玉米 WHCNS模型 播种密度 播种日期 WUE NUE


【摘要】: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盲目地投入过量的水肥,这样不仅使水肥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下降,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在粮食稳产或者高产的条件下同时实现资源高效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探求高产高效的水肥及栽培综合管理模式,本研究于2009-2011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设置了四种水肥与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农民习惯模式(FP模式)、高产高效模式(OPT-1模式)、再高产模式(HY模式)和再高产高效模式(OPT-2模式)。利用田间实测的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含量、作物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等数据对土壤-作物-大气系统水热碳氮过程模型(WHCNS)进行了校验。利用校验后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和栽培管理措施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的土壤氮素去向及水氮利用效率。最后通过模型对不同播种日期、播种密度和水肥投入量进行了情景分析,并优化了水肥与栽培管理措施。全文主要结论如下: 模型校验结果表明,土壤体积含水量、硝态氮含量、作物产量、叶面积和干物质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间均吻合较好,模型模拟效果统计指标(均方根误差、模型效率系数、一致性指数)均表明,WHCNS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本研究区的土壤水氮运移过程及作物生长状况。 2009-2011年四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OPT-1、HY和OPT-2模式的周年平均产量分别比FP模式高27.6%、56.8%和40.8%。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与FP模式相比,OPT-1模式的周年氮肥总损失量降低了28.6%;氮素利用效率(NUE)升高了25.7%。HY模式为了追求产量最大化,不计成本投入导致其周年平均氮素总损失量最高,为240.6kgN ha-1。OPT-2模式在HY模式的基础上改善施肥量和栽培措施,虽然周年平均产量比HY模式降低了15.4%,但是氮素总损失量降低了53.8%,NUE升高了19.2%。与其余三种模式相比,OPT-2模式的年平均氮素淋洗量降低了25.5-60.0%。四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大小顺序为HYOPT-2≥OPT-1FP。选取农学效应指数、环境效应指数和产投比三个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得到OPT-2模式为四种模式中最佳的综合管理模式。 以OPT-2模式为基础,分别在冬小麦生长季设置了5个播种日期和17个播种密度,在夏玉米生长季设置了5个播种日期和22个播种密度的情景模式。利用校验过的WHCNS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播种日期和播种密度对作物产量、氮素去向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冬小麦-夏玉米播期的推迟,其周年籽粒产量呈增加的趋势,最大可增加707-3025kg ha-1。为了保证冬小麦-夏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冬小麦的播种日期可以推迟至每年的10月15日左右,夏玉米的播种日期可以顺延至6月15日左右。随着冬小麦-夏玉米播种密度的增加其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UE和NUE随着播种密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选取农学效应指数、环境效应指数和产投比三个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得到在240kg N ha-1的施肥条件下,研究区冬小麦的最适播种密度为300-390万ha-1。在185kg N ha-1的施肥条件下,研究区夏玉米的最适播种密度为8.4-10.2万ha-1 在2009-2010年冬小麦生长季设置15个灌水量和11个施肥量,共得到165个水肥组合情景;在2010年夏玉米生长季设置5个灌水量和11个施肥量,共得到55个水肥组合情景。在OPT-2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前面得到的适宜播期和播种密度,应用WHCNS模型对2009-2010年冬小麦的165个水肥组合和夏玉米的55个水肥组合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季,当灌水量达到251mm时,冬小麦产量可达到最大,为8203kg ha-1;再继续增加灌水量,冬小麦产量保持不变。当施肥量达到106kg N ha-1时,冬小麦产量可以达到最大,为7917kg ha-1;再继续增加施肥量,产量保持不变。在夏玉米季,当不灌溉时,夏玉米的产量也可达到8987kg ha-1。当施肥量达到70kg N ha-1时,夏玉米产量达到最大,为9005kg ha-1。选取农学效应指数、环境效应指数和产投比三个评价指标,利用密切值法筛选出最佳的水肥组合。在研究区2009-2010年冬小麦生长季,灌水240mm,施肥60kgN ha-1为最佳水肥管理措施,产量可达7813kgha-1;夏玉米生长季,不灌溉,施肥90kg N ha-1为最佳水肥管理措施,产量为8909kg ha-1。 以山东省40年(1973-2012)的气象数据为基础划分了25%、50%和75%三种降雨年型。在OPT-2模式的基础上,每种降雨年型下的冬小麦生长季设置了15个灌水量和11个施肥量,共得到165个水肥组合情景;夏玉米生长季设置了5个灌水量和11个施肥量,共得到55个水肥组合情景。利用WHCNS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降雨年型下灌溉量和施肥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不同降雨年型下最佳的水肥投入量。结果表明在25%、50%和75%降雨年型下,冬小麦生长季的灌水量分别为287、258和276mm时,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最大,分别为9224、8806和8324kg ha-1。冬小麦生长季的施肥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不明显。在25%、50%和75%降雨年型下,夏玉米生长季均不需要灌溉;且施氮量分别为97、133和117kg N ha-1时,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最大为10910、10670和9375kg ha-1。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 WHCNS模型 播种密度 播种日期 WUE NU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1;S5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0
  • 1.1 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进展及现状14-18
  • 1.3 研究目标18
  • 1.4 研究内容18
  • 1.5 研究方法18-19
  • 1.6 技术路线19-20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20-32
  • 2.1 研究区概况20
  • 2.2 试验设计20-21
  • 2.3 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21-22
  • 2.4 土壤-作物-大气系统水热碳氮耦合模拟模型22-32
  • 第三章 不同水肥与栽培管理措施下农田水氮利用效率分析32-56
  • 3.1 引言32
  • 3.2 模型参数32-34
  • 3.3 结果与讨论34-55
  • 3.3.1 模型校验34-46
  • 3.3.2 不同水肥及栽培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46-48
  • 3.3.3 不同水肥及栽培管理模式下土壤水分渗漏和硝酸盐淋洗动态48-49
  • 3.3.4 不同水肥及栽培管理模式下土壤水分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49-51
  • 3.3.5 不同水肥及栽培管理模式下农田氮素损失及氮素利用效率51-53
  • 3.3.6 综合指数法评价不同水肥及栽培管理模式53-55
  • 3.4 小结55-56
  • 第四章 播种日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56-76
  • 4.1 引言56-57
  • 4.2 播种日期和播种密度情景设定57-58
  • 4.3 结果与讨论58-75
  • 4.3.1 播期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籽粒产量的影响58-60
  • 4.3.2 播期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光、温资源的分配利用60-61
  • 4.3.3 播期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61-63
  • 4.3.4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干物质重的影响63-68
  • 4.3.5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68-69
  • 4.3.6 冬小麦适宜播种密度的推荐69-70
  • 4.3.7 播种密度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干物质重的影响70-72
  • 4.3.8 播种密度对夏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72-73
  • 4.3.9 夏玉米适宜播种密度的推荐73-75
  • 4.4 小结75-76
  • 第五章 冬小麦-夏玉米水氮管理措施的优化76-84
  • 5.1 引言76
  • 5.2 水氮情景设置和优化方法76-78
  • 5.2.1 水氮情景设置76-77
  • 5.2.2 密切值法77-78
  • 5.3 结果分析78-83
  • 5.4 小结83-84
  • 第六章 不同降雨年型下水氮管理措施的优化84-100
  • 6.1 引言84
  • 6.2 降雨年型的划分84-86
  • 6.3 水氮情景设置86
  • 6.4 结果与分析86-99
  • 6.4.1 25%降雨年型下灌溉量的优化86-90
  • 6.4.2 50%降雨年型下灌溉量的优化90-93
  • 6.4.3 75%降雨年型下灌溉量的优化93-97
  • 6.4.4 25%、50%和75%降雨年型下施肥量的优化97-99
  • 6.5 小结99-100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00-103
  • 7.1 主要结论100-101
  • 7.2 主要创新点101-102
  • 7.3 展望102-103
  • 参考文献103-113
  • 致谢113-115
  • 作者简介1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燕,于振文;大穗型和中穗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与粒重和产量的关系(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0期

2 王登瀛;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的密切值法[J];系统工程;1989年01期

3 毕经伟,张佳宝,陈效民,朱安宁,冯杰;农田土壤中土壤水渗漏与硝态氮淋失的模拟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3年06期

4 邵立威;王艳哲;苗文芳;孙宏勇;陈素英;张喜英;;品种与密度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年03期

5 孙世友;刘孟朝;张国印;茹淑华;韩宝文;王凌;贾良良;;不同氮肥措施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年S2期

6 林立;胡克林;李光德;王欢元;;高产粮区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季农田氮素损失途径分析[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7 胡焕焕;刘丽平;李瑞奇;李慧玲;李雁鸣;;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8年03期

8 张秋丽;朱云集;郭天财;王永华;谢迎新;;种植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年04期

9 丁洪,蔡贵信,王跃思,陈德立;华北平原不同作物-潮土系统中N_2O排放量的测定[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10 黄绍敏,皇甫湘荣,宝德俊,张鸿程,孙克刚;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531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531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