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南缘两种林分林木耗水规律及适宜密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南缘两种林分林木耗水规律及适宜密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毛乌素沙地南缘 樟子松 花棒 耗水特性 适宜密度分析
【摘要】: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南缘现有林分结构为基础,在当地生境条件下,以林木蒸腾耗水研究为主,结合林下枯落物与土壤层水文效应、林分结构和降雨分配功能研究。探求樟子松和花棒的适宜林分密度,为该地区植被造林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1年生长季内应用热平衡技术法,对盐池研究站樟子松和花棒植株的液流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植物茎、树干液流受植物生理活动及环境变化影响,在不同生长阶段,呈现日进程和季节性过渡变化规律。2种树种夜间液流量较高,夜间水分补充的时间段主要在前半夜(18:00~22:00 pm),用于补充白天树体蒸腾所造成的水分亏缺。2.RDA冗余性和Kendall's tau相关性分析表明:樟子松日液流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受0.2~0.8 m的土壤层深度水分变化影响较大。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是花棒日液流量的主导因素,大气温度和水汽压亏缺是影响花棒夜间液流的主要因素。且较小径阶的花棒植株,对环境因子响应更加明显。3.应用Jarvis模型对两者冠层气孔导度建立模型,得出环境因子对模型影响程度为: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水汽压亏缺和光合有效辐射(樟子松);水汽压亏缺、太阳总辐射和大气温度(花棒)。4.2012年生长季内应用快速称重法,对2种典型林木的蒸腾耗水进行测定,得出蒸腾速率依林木方向和部位的不同,差异明显。各树种的蒸腾速率受太阳辐射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较大,且较小的植株对大气因子变化敏感度较高。5.根据已测的年内有效降雨量、土壤蒸发量和植物耗水量,推算花棒(25 mm、16mm、13mm和9 mm径阶)的最小水分营养面积分别为:5.2 m2、2.0 m2、1.60 m2和0.85m2。樟子松的最小水分营养面积为12.0m2。花棒的水分环境容量为1250株·hm-2,樟子松的水分环境容量为833株·hm-2。6.基于沙地樟子松林分结构和林地降雨分配功能考量,筛选出榆林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内沙地樟子松1号样地(925株·hm-2)为最优林分密度。上述研究结论得出,毛乌素沙地南缘樟子松的造林密度范围在833~1000株·hm-2,其水分适应性和林内结构及降雨分配功能均达到最好。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南缘 樟子松 花棒 耗水特性 适宜密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21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21
- 1.2.1 林木耗水规律研究13-15
- 1.2.2 林冠层降雨分配、林分结构与环境功能研究15-19
- 1.2.3 枯落物降水截持19
- 1.2.4 土壤持水与入渗19-20
- 1.2.5 关于樟子松、花棒水分研究现状20-21
- 2 研究区概况21-23
-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3-31
- 3.1 观测样地及对象23-24
- 3.2 茎、树干液流和叶片蒸腾测定24-25
- 3.2.1 茎流计的安装使用24
- 3.2.2 快速称重法测定过程24
- 3.2.3 全树木叶面积计算24-25
- 3.3 环境因子测定25
- 3.4 穿透雨、树干茎流和郁闭度的测定25-26
- 3.5 林分空间结构26-28
- 3.5.1 角尺度计算26-27
- 3.5.2 林木生长量测定27
- 3.5.3 林下物种多样性调查27-28
- 3.6 林下枯落物和土壤性质调查28-30
- 3.6.1 枯落物性质调查28
- 3.6.2 土壤性质调查28-30
- 3.7 数据处理30
- 3.8 技术路线30-31
- 4 樟子松耗水规律31-59
- 4.1 研究区实验期内环境因子特征31-36
- 4.2 树干液流及冠层气孔导度分析36-53
- 4.2.1 树干液流的日变化36-39
- 4.2.2 树干液流的夜变化39-41
- 4.2.3 树干液流的季节变化41
- 4.2.4 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41-45
- 4.2.5 冠层气孔导度的估算和模拟45-53
- 4.3 叶片蒸腾作用分析53-56
- 4.3.1 蒸腾速率的日变化53-55
- 4.3.2 蒸腾速率的月变化55
- 4.3.3 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55-56
- 4.4 小结56-59
- 5 花棒耗水规律59-83
- 5.1 茎干液流及冠层气孔导度分析59-76
- 5.1.1 茎干液流的日变化59-61
- 5.1.2 茎干液流的夜变化61-64
- 5.1.3 茎干液流的季节变化64-65
- 5.1.4 环境因子对茎干液流的影响65-71
- 5.1.5 冠层气孔导度的估算和模型模拟71-76
- 5.2 叶片蒸腾作用分析76-81
- 5.2.1 蒸腾速率的日变化76-80
- 5.2.2 蒸腾速率的月变化80-81
- 5.2.3 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81
- 5.3 小结81-83
- 6 樟子松和花棒林分适宜密度分析83-129
- 6.1 基于林木耗水研究的林分适宜密度分析83-94
- 6.1.1 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水文效应分析83-88
- 6.1.2 林分耗水估算88-89
- 6.1.3 林木最小水分营养面积及水分环境容量分析89-94
- 6.2 基于林分结构与降雨分配功能的林分适宜密度分析94-126
- 6.2.1 林分结构与降雨分配耦合94-113
- 6.2.2 降雨分配与林地结构变量耦合113-117
- 6.2.3 修正Gash模型对模型样地模拟降雨分配117-126
- 6.3 小结126-129
-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129-133
- 7.1 结论129-132
- 7.2 创新点132
- 7.3 展望132-133
- 参考文献133-143
- 个人简介143-144
- 导师简介144-147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147-148
- 致谢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峰,杜纪山;全林整体模型在林分间伐模拟中的效果评定[J];林业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2 殷有,周永斌,张敏;林分面积测定的改进算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李孟楼,王鸿哲,张学武;生物多样性与林分抗虫性的评判[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苏平,田立博,高明振,姜涛;用林分结构分析法检验人工成林间伐质量初探[J];哈尔滨铁道科技;2004年03期
5 朱万才;景向欣;;林分三维可视模型发展概述[J];林业科技情报;2007年01期
6 Elena Blasco;José Ramón González-Olabarria;Pedro Rodriguéz-Veiga;Timo Pukkala;Osmo Kolehmainen;Marc Palahí;;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林分风景优美度预测(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9年01期
7 张雄清;雷渊才;;基于定期调查数据的全林分年生长预测模型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王莉萍;;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林分退化成因分析及修复措施[J];农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9 王忠诚;朱光玉;文仕知;何功秀;张江;孙华;;利用哑变量研究湘西桤木林分优势平均高与平均高的相关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5期
10 В.П.齐莫费也夫;;林分的密度和成层性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条件[J];林业科学;196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磊;张怀清;林辉;蒋娴;;林分空间结构可视化技术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彭菲;张怀清;蒋娴;;基于单木生态模型对林分可视化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蒋娴;张怀清;梁诗博;;人工林结构自适应模拟的设计与实现[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黄心渊;杨刚;;虚拟林业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展望[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5 惠淑荣;刘冰;;日本落叶松林分不同立地直径结构预测模型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黄清麟;李元红;;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问题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徐海;;科学可视化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应用——以SVS林分可视化系统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徐海;;科学可视化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应用——以SVS林分可视化系统为例[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洪昌端;沈辛作;刘智仕;童再康;徐金良;;杉木种源、林分、单株多层次遗传变异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10 徐成立;翟洪波;李吉跃;魏晓霞;;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林分合理密度探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吉仲;破碎森林比完整森林更趋于干旱[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2 谢和生;提高森林生产率 保护生物多样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3 通讯员 江勇 林维彬;2010——2015年 新罗对153万亩山林实施封山育林[N];闽西日报;2010年
4 记者 蔡芳;优良树种替代“老弱病残”[N];珠海特区报;2011年
5 记者 蔡芳;间伐退化病害树木符合改造需要[N];珠海特区报;2011年
6 记者 廖明山 蔡芳;我市实现一年四季常绿三季有花[N];珠海特区报;2011年
7 ;湿地松火炬松林的恢复与重建[N];湖南科技报;2008年
8 李云燕;市区青江干道绿化带将进行大规模整治[N];雅安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士云;甘肃省小陇山现有林分经营模式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赵中华;基于林分状态特征的森林自然度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梁文俊;华北土石山区典型林分健康经营技术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马增旺;冀北人工固沙林林分特征与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胡艳波;基于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天然异龄林空间优化经营模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李俊;南方集体林区典型林分类型结构特征及生长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楠;缙云山典型林分对径流水质的作用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远发;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二元分布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9 王翼龙;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两典型林分主要树种光合耗水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10 陈立欣;树木/林分蒸腾环境响应及其生理控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勇;星载SAR干涉测量林分平均高估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2 刘彦君;应用三维模拟进行林分空间结构及竞争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王传立;林分空间结构优化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窦立君;基于组件的林分空间结构测试系统研建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刘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林林分消光特性及辐射热量平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刘春起;基于林分空间格局的森林采伐树木确定方案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张宏伟;不同潮带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郝月兰;基于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采伐木确定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9 覃阳平;基于空间结构的杉木人工林林分可视化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10 武爱彬;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获取与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6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61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