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冬小麦不同抗旱性品种光合、物质运转和水分利用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12 22:32

  本文关键词:冬小麦不同抗旱性品种光合、物质运转和水分利用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冬小麦 抗旱性 光合生产 物质转运 干旱


【摘要】:为明确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花后光合生产、物质转运和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特征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于2012-2014年在移动防雨棚下以晋麦47(抗旱性强)、偃展4110(抗旱性弱)和矮抗58(抗旱性中等)为材料,在足墒播种、安全越冬基础上,设置拔节至成熟期持续干旱(w1)、开花至成熟期干旱(W2)、拔节至成熟期供水适宜(W3)3种水分处理,考察了叶片光合荧光日变化、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积累与转运特征、产量形成与水分利用特性,取得主要结果如下: (1)不同抗旱性品种在花后不同时段光合与蒸腾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在灌浆后期及一日中的下午表现出明显的光合耐逆优势。干旱胁迫下各类品种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下降,但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小于蒸腾速率下降幅度,从而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和一日中不同时段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对于抗早性弱的品种,抗旱性强的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和平均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蒸腾速率下降幅度较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上升幅度较高;一日中不同品种叶片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下午大于上午,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品种相对于抗旱性弱的品种下午(12:00-18:00)叶片水分含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明显较小,叶片荧光参数F、Fm、Yield、ETR、NPQ和qP值相对较稳定,各器官的体-气温差明显较低。分析表明,严重干旱处理与适水处理下下午叶片的F比值、Fm比值以及器官体-气温差可以作为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筛选指标。 (2)不同抗旱性品种干物质积累能力、贮藏物质运转效率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在于旱胁迫条件下有较强的物质积累优势,且其贮藏物质转运能力明显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干旱胁迫降低了各品种生物量,但抗旱性强的品种生物量降低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与偃展4110相比,晋麦47花前和花后生物量均显著较高,同时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也较高;矮抗58花后生物量略高,而花前干物质的转运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较高。不同水分处理下各器官花前物质转运量均表现为茎鞘叶片穗部,转运率表现为叶片茎鞘穗部,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茎鞘叶片穗部,干旱胁迫使晋麦47和矮抗58各器官花前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明显增加,但对偃展4110各器官影响较小。 (3)灌浆过程中叶片、茎鞘和穗部糖分代谢呈现出相似的阶段变化和日变化动态趋势,不同抗旱性品种、不同器官在干旱胁迫下糖分含量和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表现出叶片和穗颖日糖分浓度较高、茎鞘糖分贮积和转运量较大的特征。一日中不同器官的糖分浓度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高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水分胁迫没有改变糖分浓度变化趋势,但相对提高了日糖分浓度值。品种间比较,叶片和穗颖糖分浓度晋麦47大于偃展4110,茎鞘糖分浓度低于偃展4110。随灌浆进程不同器官的糖分浓度也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即前期积累后期转运的变化特征。干旱胁迫没有改变糖分变化趋势,但使高峰值提前,使茎鞘糖分积累量与转运量增加。品种间比较,茎鞘糖分积累量、转运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矮抗58晋麦47偃展4110。 (4)不同抗旱性品种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成穗率高、群体库容量较大、粒重较稳定,以及前期水分利用能力强、后期水分生产效率高的特征。供水适宜时3个品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皆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各品种产量,降幅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偃展4110。与偃展4110相比,晋麦47干旱时生育前期耗水较多,物质积累量较大,单位面积总粒数较高;而在产量形成期(开花至成熟)叶片蒸腾速率较低,耗水量较小,水分生产效率较高,贮藏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矮抗58在花后干旱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花前贮藏物质贡献率,相对产量也较高。综合研究认为,干旱环境下早期的吸水能力和生长能力强、群体库容量大、花前贮藏物质贡献率和花后水分生产效率高是抗旱高产品种的重要性状。 综合研究认为,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调节能力强。在整个生育期中,前期通过增加吸水促进营养生长,提高群体生物量和库容量;后期通过气孔调节和渗透调节减少蒸腾耗水,维持下午光合稳定,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并通过高效利用贮藏物质促进籽粒灌浆,进而实现抗旱节水与高产的统一。
【关键词】:冬小麦 抗旱性 光合生产 物质转运 干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略语12-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2.1 小麦光合荧光特性及对水分的响应14-15
  • 1.2.2 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与分配及对水分的响应15-16
  • 1.2.3 小麦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对水分的响应16-18
  • 1.2.4 小麦冠层温度及对水分的响应18-19
  • 1.2.5 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对水分的响应19
  • 1.2.6 小麦叶绿素及对水分的响应19-20
  • 1.2.7 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对水分的响应20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0-23
  •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21-22
  • 1.3.2 技术路线22-23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3-31
  •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23-26
  • 2.1.1 试验材料23
  • 2.1.2 试验区概况23-24
  • 2.1.3 试验设计24-26
  •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26-30
  • 2.2.1 土壤水分测定26
  • 2.2.2 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测定26
  • 2.2.3 叶面积测定26
  • 2.2.4 叶片光合参数日变化测定26-27
  • 2.2.5 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测定27
  • 2.2.6 冠层温度测定27
  • 2.2.7 叶绿素及组分含量测定27-28
  • 2.2.8 叶片含水量(LWC)测定28
  • 2.2.9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28
  • 2.2.10 淀粉含量测定28-29
  • 2.2.11 群体生物量与产量测定29
  • 2.2.12 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测定与计算29
  • 2.2.13 籽粒灌浆速率测定与计算29
  • 2.2.14 干物质转运、分配及对籽粒贡献率的计算29
  • 2.2.15 可溶性总糖转运及对籽粒贡献率的计算29-30
  • 2.3 数据分析30-31
  • 第三章 不同抗旱性品种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31-60
  • 3.1 不同抗旱性品种灌浆前期叶片光合、荧光日变化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31-36
  • 3.1.1 光合参数日变化31-34
  • 3.1.2 荧光参数日变化34-36
  • 3.2 不同抗旱性品种灌浆中期叶片光合、荧光日变化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36-46
  • 3.2.1 光合参数日变化36-44
  • 3.2.2 荧光参数日变化44-46
  • 3.3 不同抗旱性品种灌浆后期旗叶光合、荧光日变化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46-50
  • 3.3.1 光合参数日变化46-48
  • 3.3.2 荧光参数日变化48-50
  • 3.4 不同抗旱性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快速响应曲线特征及与产量的关系50-53
  • 3.4.1 叶绿素荧光快速响应曲线50-52
  • 3.4.2 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籽粒产量的关系52-53
  • 3.5 不同抗旱性品种叶片光合有关性状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53-58
  • 3.5.1 叶面积53-54
  • 3.5.2 叶片含水量54
  • 3.5.3 叶绿素54-58
  • 3.6 小结58-60
  • 第四章 不同抗旱性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60-75
  • 4.1 不同抗旱性品种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60-67
  • 4.1.1 叶片干物质60-62
  • 4.1.2 茎鞘干物质62-64
  • 4.1.3 穗部干物质64-67
  • 4.1.4 地上部总干物质67
  • 4.2 不同抗旱性品种花前物质转运特性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67-73
  • 4.2.1 叶片67-68
  • 4.2.2 茎鞘68-71
  • 4.2.3 穗器官71
  • 4.2.4 地上部营养器官71-73
  • 4.3 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分配73-74
  • 4.4 小结74-75
  • 第五章 不同抗旱性品种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75-103
  • 5.1 不同抗旱性品种灌浆期可溶性糖积累转运特征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76-89
  • 5.1.1 茎鞘76-81
  • 5.1.2 叶片81-85
  • 5.1.3 穗部85-89
  • 5.1.4 地上部营养器官89
  • 5.2 不同抗旱性品种灌浆中期碳水化合物日变化特征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89-102
  • 5.2.1 叶片碳水化合物日变化89-95
  • 5.2.2 茎鞘碳水化合物日变化95-98
  • 5.2.3 穗部碳水化合物日变化98-100
  • 5.2.4 籽粒碳水化合物日变化100-102
  • 5.3 小结102-103
  • 第六章 不同抗旱性品种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特征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103-109
  • 6.1 结果与分析103-105
  • 6.1.1 产量数量构成分析103-104
  • 6.1.2 产量物质构成分析104-105
  • 6.2 耗水特性与水分生产效率105-108
  • 6.2.1 耗水特性105-106
  • 6.2.2 水分利用和生产效率106-107
  • 6.2.3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107-108
  • 6.3 小结108-109
  • 第七章 不同抗旱性品种冠层温度特征及对干旱胁迫的反应109-117
  • 7.1 测定时期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日周期变化109
  • 7.2 不同抗旱性品种灌浆期器官体-气温差日变化及对干旱胁迫的反应109-114
  • 7.2.1 灌浆中期器官体-气温差109-112
  • 7.2.2 灌浆后期器官体-气温差112-114
  • 7.3 不同抗旱性品种体-气温差与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114-115
  • 7.4 不同抗旱性品种体-气温差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115
  • 7.5 小结115-117
  •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117-125
  • 8.1 不同抗旱性品种光合荧光特性差异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117-120
  • 8.1.1 不同抗旱性品种光合特性差异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117-118
  • 8.1.2 不同抗旱性品种光合特性的时段差异118-119
  • 8.1.3 不同抗旱性品种光合荧光日变化叶位差异119
  • 8.1.4 不同抗旱性品种冠层温度的水分反应特征119-120
  • 8.2 不同抗旱性品种物质积累转运特性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120-122
  • 8.2.1 不同抗旱性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对籽粒的贡献120-121
  • 8.2.2 不同抗旱性品种可溶性糖积累转运及对籽粒的贡献121-122
  • 8.2.3 不同抗旱性品种物质积累转运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122
  • 8.3 不同抗旱性品种碳水化合物日变化规律初探122-123
  • 8.4 不同抗旱性品种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差异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123-125
  • 参考文献125-139
  • 致谢139-140
  • 作者简介140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1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彩霞;柴守玺;赵德明;李志贤;常磊;王婷;;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0年05期

2 郭天财,王之杰,王永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3 张树源,,武海,沈振西,钟海民;青海高原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中午降低现象对环境中生态因素的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3期

4 白志英;李存东;屈平;;干旱胁迫对小麦中国春-Synthetic 6x代换系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9年01期

5 张忠学,于贵瑞;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3年02期

6 王家仁,郭风洪,孙茂真,崔若亮,郭春荣,边萍,付光永;冬小麦调亏灌溉节水高效技术指标试验初报[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1期

7 梁新华,许兴,徐兆桢,裘志新,时海娟;干旱对春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特征及产量间关系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年03期

8 郭天财,方保停,王晨阳,李鸿斐;水分调控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其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2期

9 于海秋;王晓磊;蒋春姬;王晓光;曹敏建;;土壤干旱下玉米幼苗解剖结构的伤害进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5期

10 王征宏;邓西平;刘立生;赵紫平;;干旱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旗叶光合及主茎干物质转运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839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839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