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北朝之权力嬗代

发布时间:2017-10-10 07:35

  本文关键词:十六国、北朝之权力嬗代


  更多相关文章: 十六国 北朝 权力 资源依赖 共容利益


【摘要】:晋末内乱,内迁“五胡”乘势而起,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十六国、北朝诸多民族政权。十六国在剧烈的内、外争夺、碰撞中,时而统一,时而割据,终统一于北魏,北魏末期内乱再起,北方再陷割据之势,形成北朝后期东西对峙的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北周灭北齐,北方再次统一,隋代北周,一统中国南北。史家从不同视角出发,对造成中国近三百年从分裂到统一、由乱到治局面之缘由进行了诠释。然从游牧民族内部出发,对生存资源的需求、控制同游牧权力组织结构结合、变迁的视角来归因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方面,仍然还有研究的空间。 游牧部族由于受自然气候、单位面积草地提供资源量的限制,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总体上处于生存资源匮乏的状态。本文认为,北方游牧人群寻求生存资源是贯穿其在草原地带、内迁乃至到中原地区活动的主线。在这一主线的牵引下,获取、控制生存资源同游牧组织权力结构紧密结合与变迁,是决定“五胡”盛衰的主导因素。“五胡”在草原地带,控制、利用牧草资源的规模越大,所形成的不对称依赖也就越普遍、广泛,服从的权力关系网络也就更大,超部落的部落联盟、政权组织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对外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就越强。“五胡”内迁后,中原王朝对其资源赏赐、对其首领封官拜爵,维持着同游牧人群的臣属关系。此时,“五胡”首领在部族中权威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中原王朝资源供给、听封而得以实现。所以内迁“诸胡”由资源依赖农业社会程度的加深而出现游牧组织的自主能力呈下降趋势。西晋衰微后,十六国取代了其对内、对外维持边界的公共功能,保证最基本的农业资源生产和分配的有序展开。受游牧世界“强者得立”及其孪生形态“强者争立”的权力嬗代原则交替支配,诸“胡族”政权短祚,难以长久获取农业社会资源、主导北方的农耕社会。北朝前期的北魏,通过“离散部族”、“子贵母死”等措施,遏制了因“强者争立”而造成的乱局。权力有序嬗代,为北魏获取稳定的农业资源,在太和年间实施一系列同农耕社会全面对接的改制措施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北魏终因没有将六镇的边镇体制同北方农耕区的改制同步展开,被六镇内乱瓦解。北朝后期,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继续推行北魏均田制等符合农耕世界的措施,保证了生存资源稳定供给。同北魏不同的是,西魏、北齐的“镇兵”因战争、自然衰老而失去支配作用,“胡人当兵,汉人种地”的资源生产与分配模式被打破,新的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建立后,北周、隋政权在获取农耕资源方式上,同农耕世界实现了更大的共容利益,崭新的时代再次出现。 从研究“五胡”寻求资源同其组织权力结构结合、变迁的实际历程得出:农耕社会的资源是胡汉民族依赖的主要资源,胡汉民族在获取这些资源的过程中,从激烈的争夺到形成共容利益的艰难、持久、具体的过程,是中国三百年从分裂到统一、由乱到治的决定因素。简而言之,胡汉民族对黄河、长江流域的资源依赖及这些资源的生产、分配模式,完全按照农业社会运作规律有序进行时,大一统国家的局面形成就会是必然之势了。
【关键词】:十六国 北朝 权力 资源依赖 共容利益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35;D6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4
  • 一、论题的缘起与指导理论6-8
  • 二、学术回顾与本文的研究思路8-14
  • 第一章 十六国以前“五胡”权力关系之考察14-56
  • 第一节 “五胡”生存地域与权力关系的探讨14-41
  • 第二节 内迁“五胡”权力关系变迁41-56
  • 第二章 十六国之权力嬗代56-95
  • 第一节 汉末乱象对“五胡”的影响56-60
  • 第二节 “五胡”生存地域的扩展及其应对60-74
  • 第三节 权力关系与资源依赖74-95
  • 第三章 北朝前期—北魏之权力嬗代95-139
  • 第一节 拓跋鲜卑早期权力嬗代96-102
  • 第二节 拓跋的新生102-112
  • 第三节 太和改制—拓跋政权与农耕世界的全面对接112-126
  • 第四节 资源分配与北魏末年的内乱126-139
  • 第四章 北朝后期之权力嬗代139-156
  • 第一节 强力与北朝后期演进139-141
  • 第二节 兵农合一—共容利益的构建141-152
  • 第三节 资源依赖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152-156
  • 参考文献156-160
  • 谢辞160-16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1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龙;;试论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人口管理[J];东北史地;2008年04期

2 冯君实;十六国官制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04期

3 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地理学报;1935年02期

4 陈琳国;;十六国时期的“军封”、营户与依附关系[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黄鸣;;格赖斯的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解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十六国时期中原夷汉人口比例[J];历史教学;1995年07期

7 唐长孺;;均田制度的产生及其破坏[J];历史研究;1956年02期

8 李凭;;北魏离散诸部问题考实[J];历史研究;1990年02期

9 袁祖亮;;十六国北朝人口蠡测——与王育民同志商榷[J];历史研究;1991年02期

10 旷天伟;;论十六国时期少数部族政权的兵役[J];历史研究;1991年06期



本文编号:1005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005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