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语新兴构式动态语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9:01

  本文关键词:当代汉语新兴构式动态语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兴构式 动态语法 概念整合 动态范畴化 动态认知语境


【摘要】:当代汉语发展的新面貌为语言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与探索空间。本文以认知-功能语法为研究取向,以动态浮现语法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主张、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考察当代汉语中的新兴构式如何在语用动因、动态机制的作用下,完成从语用模式到句法模式的转变。通过对当代汉语中的新兴构式生成动因及机制的考察和分析,对动态语法理论有所审视、检验和发挥,并尝试构建动态语法的分析框架。全文共分八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交代本文选题缘起及研究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梳理了构式语法理论及汉语构式个案尤其是新兴构式的研究现状;然后交代本文的理论背景及依据:论述动态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主张,并深入挖掘、梳理学界关于汉语语法动态性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理论取向及理论架构,并说明研究思路及方法;最后对文中语料来源、构式码化情况进行说明。第二章“新兴构式及其形成动因”,主要对新兴构式的定义、界定维度、特点、分类、产生动因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动态浮现的研究视角和新兴构式研究的契合之处,即对新兴构式动态机制、浮现意义的探究是对动态语法理论方法的运用和发展。新兴构式是一种创新性的语言结构。为满足某种语用表达需求,句法结构在概念整合等动态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发生突破常规组配形式等句法调整。经调整的语言形式在特定语境规约下被赋予新的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产生新的浮现意义,并依托高频使用对构式规约化的建构作用而得以定型,从而形成稳定的形式和功能匹配的结构体,完成从语用模式到句法模式的转变,沉淀到汉语语法系统中来。新兴构式形成的动因主要有新的表达需求的促动、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助力和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第三章“概念隐喻、转喻动态机制下的新兴构式”,首先我们论述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的基本观点,在阐述隐喻、转喻的本质及其认知操作过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挖掘隐喻机制和转喻机制的动态内涵,并以新兴构式“隔空+X”和“各种+X”为例,探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机制对新兴构式的动态认知作用。“隔空+X”是在空间隐喻动态机制的作用下得以形成的稳定的形式功能匹配体,“隔空”由表示具体时空距离成分抽象化为表动作行为方式的副词,其构式义为:言者认为在不同主体非直接接触状态下,一方向另一方或相互之间发生某种示意行为或保持某种状态。“各种+x”是在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其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言者认为x所代表的性状程度极高或者动作行为充分表现/完全实现。第四章“动态概念整合机制对新兴构式的塑造”,是以典型的语言事实来论证动态概念整合机制对新兴构式的认知作用。首先论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挖掘概念整合机制的“动态”内涵,提出“动态概念整合”。动态概念整合是意义动态构建的重要机制,主要区分为“糅合型整合”和“截搭型整合”两种形式,在汉语语言事实中还表现为多种概念整合的认知操作过程:概念压缩、概念隐退、概念叠加、回溯推理等。新兴构式“真心+a/v非心理”的产生,体现了“类推糅合”的句法生成机制,其构式浮现义概括为:主观评价性“a/v非心理”所言情状具有极高程度,且为言者内心真切感受。新兴构式“x像极了y”有两种可能的生成机制解释:糅合类推和易序提升构式整合,糅合类推能解释该构式的生成,但不能够充分揭示该构式的意义蕴含,我们认为更为合理的解释是“x像极了y”是在通过改变介词宾语的位置,提升喻体或参照体的信息地位、明示言者情感寄托的语用动因的促动下,由汉语中已有的表达形式“x与y像极了”与“x极像y”经构式整合而成的浮现结构。新兴构式“最美+x”是在距离象似动因促动下的概念黏合机制作用下生成的。概念黏合本质上是一种概念认知操作方式。第五章“动态范畴化机制对新兴构式的促生作用”,我们在充分吸收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出“动态范畴化系统”。语言库藏类型学是动态范畴化的类型学视角。动态范畴化系统是包含“范畴化——去范畴化——再范畴化”连续性的认知操作过程,既包括对语言形式在不同范畴之间的互动和置换的关注,也有对显赫范畴的扩张导致的“形-义”关系复杂状况的思考。我们以新兴情态构式“是时候+x(了)”为例说明“是时候”的情态范畴化。新兴构式“负责+x非事件”的生成机制是对举框架和事件强迫作用下的事件范畴化。显赫范畴的扩张促动新兴构式的生成:新兴构式“不/无x不np”是由于并列显赫范畴的扩张而生成的,并列范畴的具有高度显赫性使得其库藏形式扩张到条件的语义范畴中,形成一种语义侵占,并在语境的规约下再范畴化,进入到条件范畴中;当代汉语中“弱爆了”、“萌翻了”、“美哭了”等新兴动补形式,是汉语中动补显赫对他范畴库藏形式的吸引,使得原本不能作程度补语的形式能够入库;当代汉语新闻标题中的很多“vi+np”的生成理据是及物显赫范畴的扩张。第六章“元语表达对新兴构式的动态塑造”,我们运用典型的新兴构式来说明元语表达对新兴构式的动态作用。首先是论述了元语理论基本理论方法,对“元语”、“元语用法”、“元语表达功能”等基本概念进行阐释,并论述“三域”理论与元语理论的相关性。元语表达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元语言表达自身的动态发展和元语表达对新兴构式的促生作用两方面。元语性构式是构式层面的元语表达,即构式的元语用法。我们依据引述内容、引述方式、引述内容与当时语境关联程度将元语性构式进行分类。新兴构式“最x,没有之一”产生于元语否定用法,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之一”逐渐脱离原有引述框架,发生去元语化,“最x,没有/不是之一”独立为一个新的形式和功能的结构体。构式“不能太x/不要太x”和“不想当x1的x2不是好x3”是元语表达,分别引述的是热点事件和名言警句的框架,它们发端于元语引述,由于高频使用、不断吸收新的语境意义而逐渐固化为新的构式。发端于元语用法的“被+x”构式,在形式和语义方面不断偏离原有“被”字句,而形成了新的构式表达。小品台词“这个可以有”也是肇始于元语用法,使用过程中逐步脱离引述语境,能够独立、灵活地出现在各种语言环境中,并促使新的构式“x可以有”生成,“可以”的语义内容由道义情态扩展到认识情态。第七章“动态认知语境与新兴构式的生成”,主要是探讨动态认知语境认知功能的实现对新兴构式的塑造。首先是介绍认知语境与关联理论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动态内涵及其认知功能实现的重要内容:语境感知、语境假设、语用推理。新兴构式“最x,没有之一”说话人依据语言知识和表达经验构建认知语境,在认知语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过句法手段明示自己的意图和感受,以帮助受话人更新认知语境假设。构式“别拿x不当y”的浮现意义是经历了基于动态认知语境的回溯推理过程,其构式义为:言者认为x虽然不是y类别中的最典型成员,但具有y类别成员的重要属性,不应该轻视。“中国+好x”的生成体现了诱使推理对新兴构式的认知作用,其构式义为:言者认为用中国大众价值观和某一方面审美标准衡量,所言对象x属于达到较高层次的优异者。第八章是总结及余论部分。我们认为新兴构式的动态生成机制是系统性的,各个认知机制之间并非互无关联,而是互相促进、“协同”作用的。我们认为新兴构式的动态浮现是一个主观性不断建构的过程,新兴构式是在使用中逐渐规约化为一个主观性构式,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认识或者视角。新兴构式在不断动态浮现的过程中,往往伴随出现句法结构或语义表达上的混沌、歧解状态,混沌不同于构式的多义。混沌的产生与汉语词类“名-动”包含模式、“造词过程中类的改变的无意识”密切相关。新兴构式能够促动汉语形式和功能的重置,比较显著的表现是新兴构式对前加词的塑造和促生。当代汉语中的新兴构式的产生是一种集体创新行为。对新兴表达形式进行记录、描写,可以为语言规划、语言规范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适时吸收动态语法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扩大辞书编纂和词典修订的考察视野。
【关键词】:新兴构式 动态语法 概念整合 动态范畴化 动态认知语境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9-13
  • Abstract13-18
  • 第一章 绪论18-38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的主要问题18-20
  • (一) 选题缘起18-19
  • (二)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19-20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20-21
  • 三、关于汉语构式的研究21-24
  • (一) 构式语法理论研究21-23
  • (二) 汉语构式研究述评23-24
  • 四、本文的理论背景及依据24-35
  • (一) 动态语法基本语言观点及理论主张24-26
  • (二) 汉语学界有关语法动态性的研究26-35
  • 五、本文的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35-36
  • (一) 理论架构35-36
  • (二) 研究方法36
  • 六、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36-38
  • 第二章 新兴构式及其形成动因38-47
  • 一、本文的构式观38
  • 二、新兴构式的界定38-41
  • (一) 学界相关提法38-39
  • (二) 新兴构式的含义39-40
  • (三) 新兴构式的特点40
  • (四) 新兴构式的分类40-41
  • 三、新兴构式形成动因41-44
  • (一) 新的表达需求的促动42
  • (二)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助力42-43
  • (三) 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43-44
  • 四、动态语法理论与新兴构式研究44-45
  • 五、本章小结45-47
  • 第三章 概念隐喻、转喻动态机制下的新兴构式47-61
  • 一、概念隐喻的动态性47-49
  • (一) 概念隐喻的本质47
  • (二) 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47-48
  • (三) 隐喻机制的“动态”内涵48-49
  • 二、概念转喻的动态性49-52
  • (一) 概念转喻的本质49
  • (二) 概念转喻的运作机制49-51
  • (三) 转喻机制的“动态”内涵51-52
  • 三、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关系52-53
  • 四、空间隐喻机制对新兴构式“隔空+X”的作用53-56
  • (一) 新兴构式“隔空+X”的产生及其语义内容53-55
  • (二)“隔空+X”的空间隐喻动态机制55
  • (三)“隔空+X”的浮现意义55-56
  • 五、概念隐喻、转喻机制对新兴构式“各种+X”的认知作用56-59
  • (一)“各种”的常规分布情况56
  • (二) 新兴构式“各种+X”的生成56-58
  • (三)“各种+X”的动态浮现机制58-59
  • (四)“各种+X”的表达功能及其浮现意义59
  • 六、本章小结59-61
  • 第四章 动态概念整合机制对新兴构式的塑造61-82
  • 一、概念整合理论61-63
  • 二、概念整合机制的动态性63-64
  • (一) 概念整合理论是对隐喻理论的补充和发展63
  • (二) 概念整合是意义动态构建的重要机制63-64
  • (三) 概念整合机制本身是一个动态认知操作过程64
  • 三、汉语学界对概念整合理论的运用及相关研究64-67
  • (一) 概念整合、浮现结构、浮现意义之间的关系64-65
  • (二) 概念整合的类型及概念操作65-67
  • 四、糅合类推机制——以新兴构式“真心+A/V非心理”为例67-72
  • (一) 新兴构式“真心+A/V非心理”的产生及其语义内容67-70
  • (二)“真心+A/V非心理”的动态浮现机制70-71
  • (三)“真心+A/V非心理”的浮现意义71-72
  • 五、易序提升构式整合机制——以新兴构式“X像极了Y”为例72-76
  • (一)“X像极了Y”的语义内容72-74
  • (二) 构式“X像极了Y”的生成机制解释74-75
  • (三)“X像极了Y”的浮现意义75-76
  • 六、概念黏合机制对构式的塑造——以新兴构式“最美+X”为例76-80
  • (一) 新兴构式“最美+X”的产生及其语义内容76-77
  • (二)“最美+X”的概念黏合化动态生成机制77-79
  • (三)“最美+X”的构式浮现义79-80
  • 七、本章小结80-82
  • 第五章 动态范畴化机制对新兴构式的促生作用82-105
  • 一、动态范畴化理论82-86
  • (一)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82-83
  • (二) 动态范畴化系统的构建83-84
  • (三) 动态范畴化的类型学视角——语言库藏类型学84-86
  • 二、动态范畴化系统与新兴构式动态研究86-88
  • (一) 动态范畴化理论与动态语法研究视角86-87
  • (二) 构式范畴化与显赫构式库藏的扩张87-88
  • 三、新兴情态构式“是时候+X(了)”88-91
  • (一) 情态范畴及情态化88-89
  • (二) 情态范畴化机制下的“是时候+X(了)”89-91
  • 四、新兴事件范畴化构式“负责+X非事件”91-96
  • (一) 新兴构式“负责+X非事件”的产生及其语义内容91-92
  • (二) 对举框架与“负责”的去范畴化92-93
  • (三)“负责+X非事件”是强迫机制下的再范畴化93-95
  • (四) 新兴构式“负责+X非事件”的浮现意义95-96
  • 五、并列结构的扩张与“不/无X不NP”96-98
  • (一) 并列结构在古代汉语中的显赫性96-97
  • (二) 新兴构式“不/无X不NP”的产生及其语义内容97-98
  • (三)“无/不X不NP”的浮现意义98
  • 六、动补结构的显赫性与新兴动补结构98-100
  • (一) 动补结构的显赫性98-99
  • (二) 当代汉语新兴程度述补结构99-100
  • 七、及物范畴的扩张促动“Vi+NP”的产生100-103
  • 八、本章小结103-105
  • 第六章 元语表达对新兴构式的动态塑造105-118
  • 一、元语及元语表达105-110
  • (一) 元语言理论基本观点105-106
  • (二) 元语表达及其功能106-107
  • (三) 元语性构式107-110
  • 二、元语表达的动态性110
  • (一) 元语表达自身的动态发展110
  • (二) 元语表达对新兴表达形式的促生110
  • 三、元语否定对“最X,没有之一”的促生110-112
  • 四、元语引述与类推形成的新兴构式112-113
  • (一) 新兴构式“不能/不要太X”112-113
  • (二) 新兴构式“不想当X1的X2不是好X3”113
  • 五、由悖引修辞到语法构式“被+X”113-114
  • 六、元语表达对“X可以有”的塑造114-116
  • 七、本章小结116-118
  • 第七章 动态认知语境与新兴构式的生成118-129
  • 一、认知语境及其动态内涵118-122
  • (一) 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118-120
  • (二) 认知语境的动态内涵120-121
  • (三) 动态认知语境的认知功能实现121-122
  • 二、由“最X,,没有之一”看认知语境对新兴构式的塑造122-124
  • 三、新兴构式浮现意义的回溯推理机制124-126
  • (一) 回溯推理124-125
  • (二) 构式“别拿X不当Y”的产生及其语义内容125
  • (三) 构式“别拿X不当Y”浮现义的回溯推理机制125-126
  • 四、诱使推理与“中国+好X”的生成126-128
  • (一) 诱使推理与诱使移情126-127
  • (二) 新兴构式“中国+好X”的生成127-128
  • 五、本章小结128-129
  • 第八章 总结及余论129-144
  • 一、动态机制的系统性和协同性129-131
  • (一) 动态机制的系统性129-130
  • (二) 动态认知机制的协同作用130-131
  • 二、新兴构式的动态浮现是一个主观化过程131-133
  • (一)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131-132
  • (二) 动态浮现中的“主观化”132-133
  • 三、汉语新兴构式表达的混沌和歧解133-136
  • (一) 构式的多义性133-134
  • (二) 混沌与歧解134-135
  • (三) 由“各种+X”看新兴构式的混沌和歧解135-136
  • 四、新兴构式对汉语前加词的塑造和促生136-139
  • (一) 汉语前加词136-137
  • (二) 新的前加词的产生137-139
  • 五、新兴构式与语言规划、语言规范研究139-140
  • 六、新兴构式构成成分的辞书收录与词性标注140-144
  • 附注144-145
  • 参考文献145-16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165-167
  • 致谢167-1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俭明;;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方法的更新与发展[J];汉语学习;2010年01期

2 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序[J];汉语学习;1997年02期

3 苏新春;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及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5 方梅;;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中国语文;2008年04期

6 邹韶华;论语言规范的理性原则和习性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1期

7 李广瑜;;否定祈使句式“别V着”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1066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066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