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史论(1949-2016)
发布时间:2017-12-05 12:26
本文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史论(1949-2016)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古代文论 多民族文论 多元 比较 学科建设
【摘要】:本论文属于学术史范畴的研究,以学术史的视角,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及述评学科发展状况。在力图网罗国内汉语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将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做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对这一整体的研究状况做综合的回顾与反思,评述各族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动向和主要学术问题。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准备期、发展期、繁荣期。本文以时间为经,族别为纬构建框架结构,以理论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述,以期通过对学术史的追寻,发现学科发展的轨迹,为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勾勒出一个粗略的轮廓。从而有益于当下,有益于中国文学与文论的研究与建设。本论文正文部分共六章,首尾分别设绪论与结语。第一章是“整一与多元: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整体格局”。本章对新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做宏观的考察,以横向视角从“研究历程”、“分类研究”、“作为学科的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等多个层面透视少数古代文论研究的整体格局和态势。“兄弟民族文论”、“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多民族文论”等学术概念的生成、演变及其转向,是概念模糊到边界清晰的过程;也是学科从无到有,新的学术理念及学术规范确立的过程;是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观念与方法不断更新的过程。第二章是“搜集与整理:少数民族古代文论资料研究”。本章分别从族别文学史和文论选的编撰入手,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进程的梳理探寻研究中取得的进展、突破和有价值的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学科建设及对中国文论建构的意义和作用。第三章是“影响与互动: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双向审视”。本章考察少数民族古代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和现代文论体系之间的借鉴与背离、与西方文论之间的影响与互动。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理论建构的悖论是多元一体与民族特性之间的多重标准。在处理民汉、民民、古今、中西文论之间的多重关系中,多元共生、交流与对话是其和解的主要渠道。多民族文论的转向则形成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其展示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可行性,为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共通性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第四章与第五章是“族别与地域: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多样性”。主要对蒙古族、彝族、傣族、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回族等七个文论相对发达的民族及其他民族进行专题考察和分析,通过对经典文本和各族重要文论家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的梳理,述评不同民族文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及主要问题。第六章是“检讨与反思: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背景、困境与问题”。对研究中的现象及问题进行总结,将少数民族古代文论放入百年中国文论建构的框架中进行反思,为中国文论的建构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6.2
,
本文编号:1254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25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