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清真寺汉文楹联的审美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7:27

  本文关键词:回族清真寺汉文楹联的审美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回族清真寺 汉文楹联 审美价值 回族伊斯兰文化 文化融合


【摘要】: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相适应、相融合的结果,回族清真寺汉文楹联是其中之一。清真寺是回族文化的核心象征和标识性符号,汉文楹联是清真寺多种功能、权威话语与神圣空间的一部分,是汉文楹联艺术的直接应用,是对伊斯兰文化、伊斯兰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化、中国美学思想吸收、融合、创造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结晶。清真寺楹联在回族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深入系统研究,对推进回族美学思想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一是历史久、数量多、分布广,笔者收集、整理了清真寺汉文楹联近2000幅、汉文匾额3000余方,宋代已有汉文匾额,明代已有汉文楹联,清代楹联的应用十分普遍,留存较多,目前全国各地多数清真寺都有楹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二是内容丰富、审美价值高。清真寺楹联集合了书法、雕刻、文学、纹饰、色彩等多种艺术,形制多样,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楹联的作者有回族经学学者、文化学者、经书兼通者以及其他穆斯林学者、非穆斯林学者,有官员、群众,作者的身份、知识背景、艺术造诣、文化立场、时代等多种因素形成了各地各寺各楹联多样不一的风格;楹联涉及的文化思想主要有:经堂教育传承的伊斯兰经籍、阿拉伯哲学等原文文化,汉译经籍、汉文译著、回族日常生活积淀的文化传统、儒释道、理学、社会文化、文学等;涉及的话语种类大致有:汉译经籍话语、汉文译著话语、经堂语、儒语、理学语、习语、俗语、佛道语、文学话语等。回族经堂教育思想和汉文译著思想是汉文楹联创作与审美的直接思想基础、话语来源,从而形成两类不同风格的楹联:经堂语类楹联,突出伊斯兰美学特征,口语化色彩较浓,表意直白,直指本旨而缺乏推理,重在宣教;儒语类楹联,突出儒释道美学特征,用语典雅,对仗、平仄规范,注重析理。论文主要采用"收集—考证—阐释"的思路进行实证研究和美学阐释,在清真寺语境、以楹联观赏者最多的回族穆斯林视角、以回族明清汉文译著思想为基础解读楹联。第一章从文化环境影响和审美需要两方面,阐述清真寺楹联产生的原因和各时期的分布情况。回族学者附儒以行、清真寺建筑与装饰的本土化,以及历代政治制度、汉族等非穆斯林名人、知识分子的影响带动,促使汉文楹联逐步在清真寺普及化,成为清真寺装饰、思想表达、审美表现的重要载体。第二章分析楹联美学思想的来源及表现,楹联美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伊斯兰美学和儒家美学思想,在附儒、儒化的同时亦化生出符合伊斯兰美学原则的新内涵,既保证了伊斯兰美学原则,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即回族伊斯兰美学特征。两大美学思想的融合体现于楹联诸方面,尤其突出地表现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真"(真一、一)是本体论和认识论阐述的中心问题,也是楹联审美价值的深层结构。第三章着重分析楹联的审美价值取向,以五功与五典为审美价值基础,以五功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为审美价值范围,重点分析了"忠""孝"和"致诚正修";总结概括了楹联审美理想取向:中正、全美、清真;审美价值取向表现出人道伦理善行向天道内容过渡接近、天道人道并行的特点。第四章分析了楹联的多维价值及影响。楹联是一门综合艺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清真寺,具有丰富的形式价值和艺术价值;楹联通过对伊斯兰美学和儒家美学思想的融合,构成了多级意义,表层是儒家美学思想或是伊斯兰美学思想与儒家美学思想的结合,深层是伊斯兰美学思想。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意义的多级性、审美体验的综合性,意味着楹联必然在多方面对审美主体产生影响:强化了信仰,促进了回族文化的一体性建构,传播了"五典"观念、"二元忠诚"、爱国爱教等思想,凝塑了回族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观念,推动了回族中华文化认同进程。清真寺楹联是伊斯兰文化本土化的典型艺术形式,具有如下审美特征:以跨文化视野、同时立足于伊斯兰文化立场和中国主流文化立场,主要以儒家文化概念、思想、话语等阐述回族伊斯兰文化;贯穿着一条鲜明的本质意识、绝对美的主线,几乎均围绕本质"真"(真一、一)展开,有些直接表现,有些间接关联;蕴含着双向互动的价值关系,楹联本体论思想重在说明人之"来",认识论、实践论思想重在说明人之"复",楹联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价值关系便在"来" "复"关系中确立;辩证统一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基本思想特征,如:"不类于形色,不落于空无,实有而无象,至妙而非虚","同而不同,在而不在,分之不离,共之不合";辩证思想也是文化融合会通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论,确立了附儒的宏观语境,在道统论、"帝""天""理""道"等天道思想会通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儒家伦理美学思想阐述自己的伦理善行观,厘定自我、自我与他者、自我与真宰的关系。总体上,楹联是回族自我表述的艺术实践,是回族审美文化的典型代表,审美价值取向表现出以五功与五典为价值基础,以五功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为价值范围,以"真"为根本、真善美合一的价值特征,倡导中正之道,追求两世兼顾、爱国爱教、天道人道并行的全美与清真的审美理想价值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安顺;;说说对联的起源、结构和句式[J];文史知识;2013年02期

2 徐晓美;;《古兰经》的美学思想及其科学价值刍议[J];中国穆斯林;2013年01期

3 马广德;;浅析杜文秀对联创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J];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马丽蓉;;清真寺文化场域的资本转换及其对策思考[J];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1期

5 马和斌;;清真寺文化与穆斯林核心价值观之形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6 孙莉娜;邱紫华;;阿拉伯纹样中蕴涵的伊斯兰神学美学思想[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陈进惠;;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回族研究;2009年02期

8 贾一心;;《古兰经》美学思想探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方占彪;;《古兰经》的美学分析[J];中国穆斯林;2006年04期

10 李小卫;;浅析清真寺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1265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265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4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