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北部晋语声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1:27
本文关键词:山西中北部晋语声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西中北部晋语 声调 连读变调 声调演变 轻声
【摘要】:山西中北部晋语包括山西晋语并州片、吕梁片、五台片和大包片,本区域方言的声调从共时类型到历时演变都很有特点,并具研究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山西方言研究备受瞩目,在山西方言声调研究方面亦有丰富的成果积累。不过,已有研究在研究范围上多关注山西北区、南区、东南区的方言,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文献整理和理论探讨,在研究对象方面多着重讨论单字调。本文着眼于山西中北部晋语,重视现代方言的描写和比较,运用田野调查、语音实验、地图绘制、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本区域方言的声调进行了力求精细、全面的研究。共时层面,采用从点到片、由片及面的方式来展示本区域方言的声调现状;历时层面,围绕“平声不分阴阳”、阴平和上声合调、入声调、轻声共四个问题来考察本区域方言声调演变的历史过程。全文共分10章。除了第1章的绪论和第10章的结语之外,正文部分是按照由声调的共时面貌描写到历时演变探讨的研究顺序安排的。第2、3、4、5章是共时描写部分。其中,第2、3、4章是对山西中北部晋语17个代表方言点的声调描写,以及对各方言片声调概况的总结;第5章是对各片方言声调类型的比较和对整个区域声调类型的综论。此部分的创新之处有:第一,部分有重要价值方言点的声调首次被调查和描写;第二,山西中北部晋语这一区域的声调总体面貌,特别是连读变调的面貌得以呈现;第三,单点方言的声调描写框架和过去大多数的晋语声调研究不同,把非重叠两字组区分为重重型两字组和重轻型两字组,把轻声字细分为词汇性轻声字和语法性轻声字;第四,发现太原方言的AA式重叠名词连调中,古清平字和古浊平字的连调有别;第五,借助praat软件,发现本区域的入声调时长至少有两种类型,舒声长于入声和入声长于某些舒声。第6、7、8、9章是历时演变部分,对中部晋语并州片的平声、北部晋语五台片的阴平上、中北部晋语的入声调以及轻声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第6、7章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首先是基于对相关地区单字调和连读变调的比较,划分、整理了并州片平声和五台片阴平上在单字调和连调中的分合类型与调值表现,其次是在研究角度上,尝试通过与周边晋语、近亲官话方言古今调值的比较,来推论平声和阴平上的历史演变过程。结果发现,并州片的平声和五台片的阴平上分别有三大分合类型,且各类型之间具有连续性,可能都经历过先分后合的过程。不同方言及不同连调位置的合并程度不尽相同,合并方式有音值渐变式和词汇扩散式,合并原因主要与生理机制、强势方言的影响,以及两调之间调值、调型、调域接近有关。第8章的创新之处是,通过对入声字今读数量的统计,重新对山西中北部晋语的入声调和入声舒化字的归派进行了分类,并在其基础上,探讨了入声调各类型之间的关系和入声字舒化归派的动因。结果发现,本区域入声调的类型有三大类8小类,三大类型之间具有一定的演变顺序关系;入声字的舒化归派类型分为四大类10小类,归派以外部动因为主。第9章把过去晋语研究中较少关注的轻声纳入了研究范围,并对山西中北部晋语的轻声类型进行了初步归纳,发现本区域的轻声多中和,音值不轻短或轻短,中轻型轻声也不少;轻声的弱化程度受词汇和语法来源、轻声字本源调、前接字声调、分布地区等条件的制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2.2
,
本文编号:1302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30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