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己与毋我—孔子“成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22:26
本文关键词:为己与毋我—孔子“成人”思想研究
【摘要】:中国哲学自其伊始便在“究天人之际”,始终贯穿对“性与天道”的追问;孔子又将“人人之际”的理念熔铸其间,完成了所谓的哲学突破,其对“人”的形上思考,就内容而言,以“成人”为坐标原点,沿着“为己”与“毋我”两个向度回环展开;从形式上看,又呈现出本体(能否成为)、工夫(如何成为)与境界(成为什么)的统一。所谓“成—人”,既可合观,亦能分言:“成”从本体层面凸显了人的生成品格,何为理想人格或许是后设的价值目标,成就理想人格却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之为人”就在于既能成其所成,也应成其当成;而成人之“人”,又有广狭之别,不论广义的人类,还是狭义的他者,皆标明“人”并非以原子式的个体独存于世,这同样从本体层面规定了成就理想人格,既以完善自我为目的,又以群体价值为依归,此即“为己”与“毋我”回环展开的核心要义。“成人”展开的具体过程,不但涉及诸多领域(本体、工夫与境界),而且在各领域内又呈现出特定的内涵与复调的样态,以下分而述之:首先,孔子对“人”的形上思考,并不以狭义的“是什么”为其基本问题与逻辑进路,而是以“成”观人:既肯定了人的生成品格,提出“人当能成”的重要观念;又以工夫与境界相互贯通的方式,回应了“如何成为”与“成为什么”两大问题。如果从更广的视域来看,注重人的生成品格,其实并未游离于人的本质之外;人,既能成其所成,也应成其当成,这是分判人与其它存在者的大经大法。就此意义而言,“人当能成”同样在回应“人是什么”的问题,答案即人的本质是生成。人的生成,从根本上说涉及“性习之争”与“力命之辩”的两大议题。人(类)既非本然的存在,亦非已成的存在,而是既济与未济相互作用的“可能”存在;此种“可能”蕴含着对“(实践)能力”的肯定,这就将“性习之争”与“力命之辩”关联起来。而成就理想人格,在孔子处又呈现出“肯定人力、敬畏天命”的复杂样态:总的说来,肯定人力是重视为己,而敬畏天命侧重毋我;但就“人力”而言,又有为己与毋我的回环:此处所说的“为己”,是指主体显性弘道、从自在走向自为的觉醒历程;而“毋我”,又指主体凝道成德、以应然超越实然的塑造活动。成就理想人格既不是自我的无限膨胀,也不能一味地压抑自我,而是呈现出“为”与“毋”的交修并进、回环往复。其次,成人在工夫领域内,表现为“学习”与“教化”的并重,教学相长可谓“成人”的不二法门。相较而言,学是主体实践,具有“为己”的特性;而教是他人引导,体现“毋我”的品格。但分别来看,问题又远非如此简单,学一方面是安贫乐道、怡然自得的为己之学,另一方面又是改过向善、遵从规范的毋我之学;而乐道同时涉及“毋我”的维度,“道”本身蕴含普遍的意味,是对“小我”的提升与超越;改过则是建立在“自省”与“自讼”的基础上,并非单凭他律的制约,因此兼备“为己”的性质。教化一方面是传道解惑、化解无知,另一方面又尊重他者、开启心智;在此过程中,施教者并非以真理自恃,强求一致,而是在标举理想的同时,又能尊贤容众;对受教者而言,教化不同于灌输或钳制,是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引导个体从自在走向自为——既引导其萌生智慧,又防止其独断专行。不难看出,无论学还是教,皆是为己与毋我的回环、个体性与普遍性的交织;也正是由于此种错综回环的复调样态,使得真理穿梭于一致和百虑之间,兼备超越与开放的双重品格。第三,成人在境界领域内,突出表现为德性与规范的统一。德性就其存在方式而言,总是离不开具体的个人,具有“为己”的特质;而规范之所以能对人的行为作出引导与调控,就在于它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呈现出“毋我”的样态。德性与规范的统一是“为己”与“毋我”总体上的回环;但分别看来,又并非全然如此:规范需要主体的认可,如果仅仅停留在外在强制的层面,最多只能达到“民免而无耻”的地步;而德性也有赖社会的认同,成人并非杂乱无章的肆意造作,正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德性同样兼备规范性与普遍性的意义。德性与规范的统一,在价值领域内表现为修己与安人并重:安人具有崇尚公义、克制私欲的“毋我”特点,修己则是涵养德性、锻炼能力的“为己”工夫。但进一步来看,安人虽是出于群体认同,但此种认同又是自觉、自愿的;否则只是徒有其表,貌似安人实则利己。修己虽侧重培养的是个体德行(德性与能力的统一),但最终的指向和归宿是心系他者、平治天下。理想人格虽有其高远的意境,亦不乏具体的显象;后者就突出表现为,现实世界中具体鲜活的圣贤典范。儒家典范伦理,一方面主张立“象”尽“意”,借助具体的人物、行谊来化解道德规则的抽象性与形式性;而另一方面,又强调得“意”忘“象”,树立典范绝非为了显异惑众、藐视规则,而是旨在引导实践、兴发智慧。通过情与理的互动,既化规则为德性,又促德性成德行,最终指向的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综上所述,孔子“成人”旨趣,呈现出“为己”与“毋我”错综回环的复调样态;“为己”与“毋我”既是成人思想的内容,又是践行成人思想的方式,还是理解成人思想的方法:虽不能说是孔子思想“真正的诞生地”,却至少是其“秘密”所在。成就理想人格,一方面充分肯定人的主体价值,开启了人性探索的端绪;另一方面又积极开显人的存在方式,奠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而将此二者做贯通理解,更构成了儒家人道观的特质,这一切皆导源于孔子。历史地看,孔子“成人”思想仅为儒家人道观的胚胎与雏形,但其蕴藏的洞见(自我与他者的互动、个体性与普遍性的交织),确己构成儒学衍化的方向与范本。孔子不仅在理论上昌明成人,还在实践中躬身垂范,其高远境界与笃实工夫,构成了儒家人道观的源头活水;但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信不信孔子,而在于成不成人,这便赋予“成人”思想更为广阔的意义:在“认识自我”向“成就自我”“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漂移与变革中,东、西方哲学能否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构筑人类文明的新智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22
,
本文编号:1305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30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