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域认知过程与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

发布时间:2016-10-31 12:45

  本文关键词:泛域认知过程与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4年

泛域认知过程与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

董粤章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现代汉语宾语位置的多重论元实现现象进行系统的解释和预测。本文所讨论的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包括以“吃食堂”为代表的及物动词加非论元宾语现象和以“飞上海”为代表的不及物动词加宾语现象两类。本文旨在回答这两类现象所带来的句法、语义、从句法到语义的映射和部分能产性等四个方面的研究问题。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区别于过往研究论元实现的两种常见思路,即主流自下到上的动词中心视角和自上而下的构式中心视角;而是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采用基于泛域认知过程的词汇-构式路向。基于该路向,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现代汉语宾语的两种多重论元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包括概念观照、组块化和丰富记忆存储在内的三种泛域认知过程所决定的。 首先,本文论述了第一种泛域认知过程——概念观照对现代汉语宾语多重论元实现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了虚拟性、明晰度和突显度这三种概念观照方式对多重论元实现的作用。第一,本文讨论了虚拟性影响多重论元实现的三种方式:分别是:1)虚拟平面表现为结构平面;2)虚拟平面表现为类型平面;3)虚拟平面表现为隐喻及其例示。在第一种方式中,本文论证了当虚拟平面表现为结构平面时该平面中的结构知识允准多重论元实现的两个步骤和两条限制,其核心思想是现代汉语宾语多重论元实现的部分能产性与结构平面中宾语与动词所表征事件之间的联系密切相关。在第二种方式中,本文证实了两种类型平面,即光杆名词(如“食堂”)所表征的事物类型平面和动词的惯常性(如“吃饭”事件)所表征的过程类型平面对多重论元实现的影响。最后,在第三种方式中,本文指出了隐喻及其例示影响多重论元实现的两种情况,分别是:1)动词意义经历了一次隐喻操作由此带来新的动词义;2)名词意义经历了一次或几次隐喻或转喻操作由此带来了动词新的语境义。 除虚拟性外,本文还讨论了明晰度和突显度这两种概念观照方式的联动对多重论元实现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在类型维度、限定维度、话基维度和话语身份维度等四个维度上的去明晰化与突显度降低联动所带来的两种去焦化策略,即名词短语的省略和类型表征对现代汉语宾语多重论元实现的作用。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除概念观照外的另外两种泛域认知过程——组块化和丰富记忆存储对“吃食堂”和“飞上海”类现象的影响。第一,本文论证了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是一种名词融合。因此与其他组块化操作类似,名词融合会通过改变使用事件的意义从而带来其分析性或组合性的减弱并最终导致其自主性的增强,即语言使用者会将这两类现象都视为一个语言单位。第二,丰富记忆存储对多重论元实现有以下两种影响方式,均表现为个例表征、语境与频率的互动,包括:1)已有构式的个例与语境互动产生的隐含意义被语言使用者抽象为新构式的意义;同时特定认知域的限制促使该个例在经济原则的驱动下产生新构式的形式。2)已有构式的个例在频率的作用下直接固化为新构式。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运用认知语法来解释和预测理论语言学中句法-语义界面的核心议题——论元实现。本文所讨论的三种泛域认知过程虽然在过往认知语法的经典文献中讨论颇多;但运用这三者来分析多重论元实现的文献尚属少见。这种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过往形式派和功能派在解释现代汉语宾语多重论元实现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明;;代体宾语的理解因素[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2 孙天琦;;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3 黄洁;;论“吃”和宾语非常规搭配的工作机制[J];外语学刊;2012年02期

4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刘晓林;也谈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董粤章;;构式、域矩阵与心理观照——认知语法视角下的“吃食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程杰;;虚介词假设与增元结构——论不及物动词后非核心论元的句法属性[J];现代外语;2009年01期

8 杨永忠;;非受事宾语句类型的参数分析[J];现代外语;2009年01期

9 谢晓明;;论元的激活扩散过程与动宾之间的语义匹配[J];学术交流;2008年11期

10 郭继懋;;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中国语文;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秀艳;;藏汉语偏正短语语序之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赵嫚;;现代汉语接触动词的配价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郁步利;;表示存在的“there be”和“有”字句及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储泰松;;普通话拟声词的语音规律及其例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蒋美丰;;充分把握原文 有效落实译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9 严芳;;浅谈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7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周静;;从三结合角度看对外汉语句式教学——以“被”字句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9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君章;现代汉语“V单+N”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艳艳;“V一把”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3 杨永忠;;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4 陆丙甫;罗天华;;“OV蕴含TV”的功能解释[J];汉语学报;2007年02期

5 史锡尧;“介宾+动”向“动宾”的演变──语言的经济性原则[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6 孙天琦;;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7 彭玉海;;动宾构造的集成描写[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8 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2期

9 陈昌来;;工具主语和工具宾语异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10 王艾录,孟宪良;语素入词所发生的意义偏移现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宏;一部研究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力作——《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评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刘川民;《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读后[J];语文研究;2000年04期

3 王世友;现代汉语单音词的范围、性质和地位[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4 郭彦成,洪淼;现代汉语完句成分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陈燎宏;《现代汉语专题》中的缺憾[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潘世松;现代汉语语体年龄阶段研究刍议[J];修辞学习;2002年06期

7 JM;;第二届《现代汉语通论》教材教法研讨会将于7月在上海举行[J];中国语文;2002年02期

8 黄启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的“提示”及其体现的原则[J];辞书研究;2003年02期

9 李绍群;近百年现代汉语修饰语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向明 ,杨然;现代汉语精粹短诗点评[J];名作欣赏;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哲声;;中国现代汉语形成溯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燕;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刘现强;;现代汉语节奏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4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白玉;;现代汉语“之前”、“以前”对比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王迟迟;;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字调问题[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7 唐有章;;一种新的现代汉语序列法[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8 赵大明;;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词性标注[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9 林华东;;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研究(提要)[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曹跃香;;现代汉语“V+头”中“头”的性质及语义来源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敏 整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欣骏;[N];张掖日报;2006年

3 程亚恒;[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4 李代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柯进;[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小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周建设 主编;[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许宝华;[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王琪 时爽 张义冉;[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张巨龄;[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7 钟华;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蕾;现代汉语颜色词之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梁政;现代汉语示证范畴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周瑜;现代汉语词频与兼类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梁永红;现代汉语特殊结构“N地V”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闫群;现代汉语复合动词论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宪臣;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7 马德全;论现代汉语兼语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8 魏建中;现代汉语“双”及“双X”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从润;现代汉语强调方式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莹;说“同样”及现代汉语的类同表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泛域认知过程与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59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