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本文关键词: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 2014年
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
王明洲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介词“于”的全面描写,立足于历时和共时的互相印证,力图构拟出“于”的演化模式,探究其演化动因和机制,展现介词“于”的多样性演化后果。 首先,我们对介词“于”的基本性质和用法进行梳理,对这些用法的源头及发展脉络加以描写。介词“于”除了介引功能的沿用以外,还发展了一些非典型介词用法:介引比较对象、介引施事角色、介引关联对象等。另外,我们还关注了“于”的框式用法以及作为并列状语“于X1于X2”的形成及用法。 其次,我们对“于”的组合形式“X+于”的演化进行了描写,这里主要涉及到“属于”、“善于”等“X于”的粘宾动词化,,通过建立鉴别标准,我们界定了现代汉语粘宾动词的范围,并且穷尽地列举了“X于”粘宾动词。同时,我们还对连、介兼类词“由于”的连词特征进行了分析。除此以外,我们还探究了介词“关于、对于、至于”的词汇化历程以及话语标记功能。“X于”类词语的形成是“X+于”跨层结构词汇化的结果。 再次,我们还对“于”的组合形式“于+X”的短语化和词汇化进行了研究,并分别以副词“于今”、连词“于是”、习语结构“XX于X”和“X于X X”、“V于X”作为个案,对其历时演变、共时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考察。“于X”类词语及相关短语的形成以及“于”的词缀化、附缀化、零形化,既有代词并入的机制,也有去范畴化的影响。 最后,在前述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介词“于”的演化模式、动因及多样性后果进行了归纳、提炼。对介词“于”以及相关介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梦柃;;构式“集X于一身”组成、功能及动因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谊生;;介词叠加的方式与类别、作用与后果[J];语文研究;2013年01期
2 周广干;;“至于”的词汇化和标记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年01期
3 刘丞;;“好在”的演化过程与功能扩展[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4期
4 吴福祥;;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J];中国语文;2012年04期
5 杨彬;;“于是”的篇章功能及其语义背景[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张谊生;;试论叠加、强化的方式、类型与后果[J];中国语文;2012年02期
7 张谊生;;当代流行构式“X也Y”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1年06期
8 岳中奇;;涉事介词短语的内涵特征与功能[J];汉语学报;2011年04期
9 彭睿;;框架、常项和层次——非结构语法化机制再探[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10 李晋霞;;论“由于”与“因为”的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潘国英;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梦柃;;构式“集X于一身”组成、功能及动因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2 杜可风;;容器隐喻视角下“X进去,Y出来”构式多维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年05期
3 叶飞;李柏令;;介词“打”和“打从”的语义语用功能比较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年05期
4 刘红妮;;跨层词汇化中语义的来源、获得与变化[J];世界汉语教学;2016年02期
5 徐昌火;邵蒙蒙;;现代汉语反义“形+形”构式语序成因的多元阐释[J];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00期
6 辛然;;汉语动词后介词连用现象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7 王用源;周亚琳;车易嬴;;谓词后介词的强化和零形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8 赵宗飒;姚双云;;从语体视角看“因为”、“由于”的差异性[J];当代修辞学;2016年01期
9 张宝;;介词叠加的历时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年01期
10 韦九报;;韩日印尼学生缘由目的类词语的混淆特征及成因[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武氏琼妆(VO THI QUYNH TRANG);现代汉语、越南语多项状语连用语序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明洲;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3 石微;汉语依据类介词的语法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成进;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张慧贞;韩汉多层状语连用语序对比[D];延边大学;2012年
6 马晓娟;现代汉语单功能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郭靓靓;中英文同传译语序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原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芜崧;;固定格式“集X于一身(体)”[J];孝感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张谊生;;当代流行构式“X也Y”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1年06期
3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4 李芳杰;联合词组的语义结构类型及其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5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谊生;;试论叠加、强化的方式、类型与后果[J];中国语文;2012年02期
2 张谊生;;预设否定叠加的方式与类别、动因与作用[J];语言科学;2011年05期
3 邵敬敏;王宜广;;“幸亏”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虚化轨迹及其历史层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4 彭睿;;临界频率和非临界频率——频率和语法化关系的重新审视[J];中国语文;2011年01期
5 张谊生;;语法化现象在不同层面中的句法表现[J];语文研究;2010年04期
6 王胜美;杨大磊;;含有触发隐含项的“X也Y”结构探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张谊生;;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J];中国语文;2010年02期
8 刘金哲;;辨析“幸亏”与“好在”——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的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7期
9 张谊生;;介词悬空的方式与后果、动因和作用[J];语言科学;2009年03期
10 王霞;;“V也VP”的语用特征、认知解释及句式归属[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洪欣;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丽彩;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青野英美;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介词“于”的演化模式与动因及其多样性后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0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6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