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14年
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研究
李颖
【摘要】:本文在对比分析前人现代汉语辞格分类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对比统计分析、图表展示等方法试图从认知角度重新构建辞格体系。通过界定辞格性质、对辞典和论著中的辞格进行比较甄别,论文确认了138个辞格并进而依据大同归并、大异分立的原则将之梳理为72个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从生成的角度看,辞格是特定修辞动机、思维方式等形成的认知模型向不同辞格物质要素投射形成的“认知——语辞”关系模式。本文在模拟辞格言语生成过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知模型,修辞动机、辞格结构、修辞效果等要素,认为认知模型在辞格生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贯通作用,上承表达者的修辞心理动机、下接言语的特定结构,是研究辞格的很好平台,故以认知模型为分类标准,将72个辞格分成基于隐喻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转喻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序列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分合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逻辑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变焦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摹拟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等7类。最后,具体分析每类辞格的特征,形成二级辞格系统。 论文的创新价值:一、从认知角度界定辞格的本质;二、构建认知模型平台,沟通辞格生成的心理机制与语辞结构,,以之为标准构拟了新的辞格分类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分类系统中“问题辞格”的归属。三、在梳理辞格成员的基础上形成本文的辞格对照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永祥;“双关”辨伪[J];毕节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2 王希杰;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3 孙光贵;“修辞格”严重名不副实[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胡习之;;论修辞效果及其评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段曹林;一种构想:关于重建修辞方法体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胡习之;;论修辞与修辞的本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盛若菁;《修辞理据探索》辞格误判举隅[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年01期
8 高朋;试论逻辑辞格[J];大连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9 冯广艺;超常搭配与修辞格[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冯广艺;修辞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聿发;;聊斋俚曲中歇后语的分布与类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孙甜甜;;论《聊斋志异》的“戏言生事”叙述模式[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3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王应强;许春蓉;;论音乐中的对偶规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彭学修;官孙平;;吴士文辩证修辞思想评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章淮平;话语的语用含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陆荣荣;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相龙烽;;“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隐喻的始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任丽丽;;英语方位介词Up和Down的隐喻性扩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8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贺;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杰;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2 尹铁超;刘彦卓;;修辞的目的——兼论语言的非工具性质[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吴克炎;;追求雅韵,同归殊途——英汉消极修辞“求雅”途径辨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邓根芹;借代辞格与词的借代义[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3期
5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6 张迈曾;;《语言对思维构成的作用—语言对中西方思维影响的研究》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3年03期
7 宗廷虎,赵毅;弘扬陈望道修辞理论 开展言语接受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8 胡范铸;20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9 曹德和;;如何看待关于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兼谈建立修辞原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胡习之;;论修辞效果及其评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亚铭;;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语义阐释[J];语文建设;2012年16期
2 周骏;戴海琦;徐淑媛;康春花;;用于项目生成的认知模型的构建与比较——以矩阵完成问题为例[J];心理学探新;2010年03期
3 刘黎岗;;从模糊逻辑到理想认知模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高树钦;赵莲月;;社会谎言理想认知模式的构建及其意义[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5 邓蓓;陈建生;;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对小品幽默话语的认知分析——以赵本山小品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楚军;周军;;认知模型理论下的新闻叙事语篇解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丁树良;毛萌萌;汪文义;罗芬;;教育认知诊断测验与认知模型一致性的评估[J];心理学报;2012年11期
8 陈建生;;理想化认知模型与多媒体英语写作教学[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杨抒;;自然语言的认知模型[J];计算机科学;1988年03期
10 张羽;;壮英民歌认知模型对比研究初探[J];作家;201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及其对教育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隋晓爽;苏彦捷;;对心灵理论两成分认知模型的验证[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与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4 吴俊杰;董圣鸿;万婕;;态度的元认知模型MCM—态度研究的另一视角[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丁树良;毛萌萌;;认知模型的拟合评估[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丁树良;毛萌萌;;认知模型的拟合检验[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亚军;;解构与建构:现代易学的基本工作程序[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颖;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树钦;社会谎言的理想认知模型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谢心阳;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的汉语预期类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新鹏;认知模型的研究和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婷;语篇生成的心理认知模型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琳;可生存系统的认知模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6 杨贝贝;经典条件反射认知模型及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高仁杰;弗劳尔—海耶斯写作认知模型指导下的高中作文过程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段学雯;英汉语言中恐惧隐喻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冬冬;元语言否定的认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丽华;基于认知模型的英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1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