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歌到摇滚:歌-诗的语言漂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6 06:57
“歌-诗”研究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它处于文学与音乐的交叉地带。但遗憾的是,文学史、音乐史在对其进行讨论时往往只注重各自熟悉的部分,这就让本来为一体的“歌-诗”出现了研究和阐释的断裂。本文试图对二十世纪中国文人创作的主流“歌-诗”的诗意生成和表达系统进行研究,以求在学科之间找到诗意会通的可能。“语言漂移说”是当代诗人、学者李森提出的艺术哲学(诗学)方法论,这个理论认为,语言、心灵与世界三位一体的稳定性假设值得怀疑,语言既非形而上的,亦非形而下的,而是处于“形而中”的独立存在状态(“形而中”亦是李森提出的哲学概念)。语言建构了心灵,图示了世界,它是歌-诗的呈现方式。但语言是不稳定的和非本质的,它时刻处在漂移状态中。如果承认诗意的生发源自语言的配置,那诗意也就随着语言的漂移而漂移。本论文的总体架构是:从结构整合来领会“歌-诗”的整体性,从身份确认来解析“歌-诗”配置的共同体,从语言漂移来考察“歌-诗”所穿越的诸多领域。在这种探讨中“歌-诗”语言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静态的文本,二是动态的表演。文本主要涉及歌词、音乐,表演主要涉及唱法。对这三者进行技术性分析是必要的,但核心问题是研究它们的变化以及...
【文章页数】:2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题解与意义
二、综述与视野
三、方法与思路
四、创新和局限
第一章 歌-诗研究的理论建构
一、歌-诗的结构整合
二、歌-诗的身份确认
三、歌-诗的语言漂移
第二章 乐歌时代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乐歌启蒙的历史机缘
一、国民性乐教
二、现代性伦理
三、古典性抒情
第二节 乐歌语言的现代性
一、乐歌的文学现代性
二、乐歌的音乐现代性
小结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新诗运动中的歌-诗
一、直笔与意象:胡适的《希望》和《也是微云》
二、民间与民族:歌谣运动的瓦釜之声
第二节 艺术歌-诗的诗性开启
一、萧友梅和易韦斋的《问》
二、赵元任和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第三节 政治歌-诗的话语构造
一、爱国歌-诗的四重维度
二、马列歌-诗的修辞手法
三、政治歌-诗的情感主体
小结
第四章 三十年代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摩登上海的流行歌-诗
一、《毛毛雨》:流行歌-诗的语言策略
二、《桃花江》:流行歌-诗的委约创作
第二节 国产胶片的电影歌-诗
一、电影《渔光曲》与主题歌-诗《渔光曲》
二、电影《马路天使》与主题歌-诗《天涯歌女》
三、电影《风云儿女》与主题歌-诗《义勇军进行曲》
小结
第五章 抗战时期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战争歌-诗的三重构想
一、苦难叙事:《松花江上》与家国命运
二、秧歌改造:《南泥湾》与乡土经验
三、坚定意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与革命道路
第二节 歌-诗语言的经典化漂移—以《黄河大合唱》为研究中心
一、第一单元:《黄河船夫曲》《黄河颂》
二、第二单元:《黄水谣》《河边对口曲》
三、第三单元:《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小结
第六章 建国时期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新中国的颂歌
一、颂歌中的国家话语:《歌唱祖国》
二、颂歌中的民族传统:《我的祖国》
三、颂歌中的纪实风格:《祖国颂》
第二节 少数民族赞歌
一、蒙古族赞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二、藏族赞歌:《北京的金山上》
三、维吾尔族赞歌:《新疆好》
小结
第七章 新时期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大陆歌-诗
一、解放思想:《乡恋》的艺术智性
二、家国情怀:《难忘今宵》的晚会记忆
三、铁骨柔情:《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情感穿越
四、一声呐喊:《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
第二节 风靡一时的港台歌-诗
一、张明敏与《我的中国心》
二、邓丽君与《月亮代表我的心》
三、罗大佑与《之乎者也》
小结
第八章 九十年代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岭南乐派引领时代潮流
一、流行新古典:《涛声依旧》
二、流行新民谣:《弯弯的月亮》
三、流行新乡土:《过河》
第二节 新世纪与摇滚的天上人间
一、新世纪歌-诗:《阿姐鼓》的灵性写作
二、中国摇滚音乐的语言配置:重金属、迷幻、朋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02226
【文章页数】:2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题解与意义
二、综述与视野
三、方法与思路
四、创新和局限
第一章 歌-诗研究的理论建构
一、歌-诗的结构整合
二、歌-诗的身份确认
三、歌-诗的语言漂移
第二章 乐歌时代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乐歌启蒙的历史机缘
一、国民性乐教
二、现代性伦理
三、古典性抒情
第二节 乐歌语言的现代性
一、乐歌的文学现代性
二、乐歌的音乐现代性
小结
第三章 五四时期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新诗运动中的歌-诗
一、直笔与意象:胡适的《希望》和《也是微云》
二、民间与民族:歌谣运动的瓦釜之声
第二节 艺术歌-诗的诗性开启
一、萧友梅和易韦斋的《问》
二、赵元任和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第三节 政治歌-诗的话语构造
一、爱国歌-诗的四重维度
二、马列歌-诗的修辞手法
三、政治歌-诗的情感主体
小结
第四章 三十年代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摩登上海的流行歌-诗
一、《毛毛雨》:流行歌-诗的语言策略
二、《桃花江》:流行歌-诗的委约创作
第二节 国产胶片的电影歌-诗
一、电影《渔光曲》与主题歌-诗《渔光曲》
二、电影《马路天使》与主题歌-诗《天涯歌女》
三、电影《风云儿女》与主题歌-诗《义勇军进行曲》
小结
第五章 抗战时期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战争歌-诗的三重构想
一、苦难叙事:《松花江上》与家国命运
二、秧歌改造:《南泥湾》与乡土经验
三、坚定意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与革命道路
第二节 歌-诗语言的经典化漂移—以《黄河大合唱》为研究中心
一、第一单元:《黄河船夫曲》《黄河颂》
二、第二单元:《黄水谣》《河边对口曲》
三、第三单元:《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小结
第六章 建国时期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新中国的颂歌
一、颂歌中的国家话语:《歌唱祖国》
二、颂歌中的民族传统:《我的祖国》
三、颂歌中的纪实风格:《祖国颂》
第二节 少数民族赞歌
一、蒙古族赞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二、藏族赞歌:《北京的金山上》
三、维吾尔族赞歌:《新疆好》
小结
第七章 新时期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大陆歌-诗
一、解放思想:《乡恋》的艺术智性
二、家国情怀:《难忘今宵》的晚会记忆
三、铁骨柔情:《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情感穿越
四、一声呐喊:《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
第二节 风靡一时的港台歌-诗
一、张明敏与《我的中国心》
二、邓丽君与《月亮代表我的心》
三、罗大佑与《之乎者也》
小结
第八章 九十年代的歌-诗语言
第一节 岭南乐派引领时代潮流
一、流行新古典:《涛声依旧》
二、流行新民谣:《弯弯的月亮》
三、流行新乡土:《过河》
第二节 新世纪与摇滚的天上人间
一、新世纪歌-诗:《阿姐鼓》的灵性写作
二、中国摇滚音乐的语言配置:重金属、迷幻、朋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02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002226.html
上一篇:张之洞经世实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