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人道主义文学论

发布时间:2016-12-31 07:34

  本文关键词:人性清流濯心田—孙犁人道主义文学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论北宋山水文章
中国古代狐精故事研究
隋代文学考论
宋人学术笔记中《诗》学资料考论
清代小说序跋研究
日本《诗经》传播史
晚清桐城诗派研究
论北岛及《今天》的文学流变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中动结构对比研究
易学“象”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元代副词研究
英汉语言学书评语篇中的负面评价对
社会认知视域下的课堂会话协商特征
多元文化格局下婺剧传承与发展研究
人类学视野下的民间陶瓷及其活态保
鲁西南丧葬纸扎研究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
数字化生存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
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
史景迁的历史叙事研究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人性清流濯心田—孙犁人道主义文学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22页

绪论第22-39页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第22-25页

 二、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第25-37页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第37-39页

上编 孙犁人道主义文学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第39-104页

 第一章 人道主义文学思想在中国的衍变第40-53页

  第一节 关于“人性论”的辨析第40-46页

   一、中国传统的人性观第40-42页

   二、西方社会的人性观第42-43页

   三、人性与文学第43-46页

  第二节 人道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第46-53页

   一、“人道主义”的历史渊源第47-48页

   二、人道主义文学思想在中国的兴起第48-50页

   三、人道主义文学思想在中国的曲折发展第50-53页

 第二章 孙犁人道主义文学思想成因探析第53-93页

  第一节 早期接受与学知体系第53-65页

   一、家庭的温情滋养第53-55页

   二、中西文学文化的感召第55-60页

   三、家国意识和民主观念第60-65页

  第二节 疾病遭逢中的隐匿第65-77页

   一、孙犁病因的历史脉络探究第65-68页

   二、“十年荒于疾病”的心理焦虑期第68-72页

   三、“十年废于遭逢”的“文革”压抑期第72-77页

  第三节 幻灭后的重生第77-93页

   一、孙犁“幻灭感”产生的诸多因素第77-81页

   二、无言沉默后的爆发与重生第81-87页

   三、潮起潮落过后的人生悲凉第87-93页

 第三章 孙犁人格向度和限度第93-104页

  第一节 真挚却不放恣(真——慎)第95-98页

   一、孙犁之真第95-96页

   二、孙犁之慎第96-98页

  第二节 孤僻却不孤傲(独——合)第98-100页

   一、孙犁之独第98-99页

   二、孙犁之合第99-100页

  第三节 淡泊却不遁世(出——入)第100-104页

   一、孙犁之出世第100-102页

   二、孙犁之入世第102-104页

中编 孙犁人道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第104-165页

 第四章 孙犁人道主义萌生之所:魅力水乡第105-115页

  第一节 滹沱河之水与孙犁的“故乡情结”第105-108页

   一、滹沱河在孙犁创作体系中的地位第105-107页

   二、滹沱河作为故乡象征的符号意义第107-108页

  第二节 白洋淀之水与孙犁的审美旨趣第108-111页

   一、白洋淀景色与抗战活动状摹第109-110页

   二、白洋淀叙写体现的美学特色第110-111页

  第三节 海河之水与孙犁的文学价值取向第111-115页

   一、海河作为城市文明代表的存在意义第111-112页

   二、海河描写与文学审美性的流失第112-115页

 第五章 孙犁人道主义文学的凸显:女性形象的塑造第115-135页

  第一节 战争中的女性第116-123页

   一、承载传统美德的温柔贤惠型女性群像第117-120页

   二、坚强独立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第120-123页

  第二节 爱情婚姻中的女性形象第123-129页

   一、婚姻中的女性第124-126页

   二、爱情中的女性第126-129页

  第三节 孙犁女性形象塑造的创作心理透视第129-135页

   一、孙犁的女性观第129-133页

   二、孙犁男性视角下的创作局限第133-135页

 第六章 孙犁人道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第135-147页

  第一节 孙犁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真、善、美第136-142页

   一、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系第137-138页

   二、现实主义之“求真”第138-140页

   三、现实主义之“扬善”第140-141页

   四、现实主义之“弘美”第141-142页

  第二节 孙犁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功利性第142-147页

   一、文艺的道德感召力第143-144页

   二、文艺性与政治性第144-147页

 第七章 孙犁人道主义文学中现代性的探寻与缺失第147-165页

  第一节 西方现代性理论和中国的现代性语境第147-151页

   一、“现代性”的基本释义第147-150页

   二、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第150-151页

  第二节 启蒙现代性话语中的孙犁第151-154页

   一、对建立民主国家的热求第151-152页

   二、礼赞工业化,拒斥商业化第152-154页

  第三节 审美现代性话语中的孙犁第154-165页

   一、那些在“不公”眼光中生存的女性第154-158页

   二、黄鹂——呼唤自由人性的尖厉之啼第158-162页

   三、对现代主义的排斥第162-165页

下编 孙犁在20世纪文学坐标系中的地位及影响第165-224页

 第八章 孙犁与沈从文:殊途同归的人道主义追求第167-186页

  第一节 孙犁与沈从文的人性崇拜观念比较第168-177页

   一、人性美的张力第168-171页

   二、诗化的艺术境界第171-173页

   三、文学史对孙犁与沈从文的评价变迁比较第173-177页

  第二节 孙犁与沈从文作品的女性倾向比较第177-186页

   一、精心塑造形神俱美的女性形象第177-179页

   二、沈从文、孙犁的女性意识比较第179-180页

   三、孙犁与沈从文的婚恋情感选择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第180-186页

 第九章 孙犁与解放区作家:人道主义的缺位与书写第186-199页

  第一节 孙犁与赵树理:解放区文学双葩的文学道路选择第186-194页

   一、延安时期的赵树理与孙犁第187-190页

   二、建国后对赵树理与孙犁的评价及影响第190-192页

   三、新时期以来对赵树理与孙犁的评价变迁第192-194页

  第二节 孙犁与丁玲:人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纠结与释放第194-199页

   一、人道主义是孙犁与丁玲共同的文学初心第195-196页

   二、丁玲与孙犁在“阶级性”凸显时代的不同选择第196-199页

 第十章 孙犁与“荷花淀派”及文坛新秀:因袭与超越的文学传承第199-224页

  第一节 “荷花淀派”对孙犁的因袭与逾越第199-213页

   一、“荷花淀派”的历史探源第199-202页

   二、乡村世界的诗意书写——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第202-206页

   三、人道主义精神的彰显——善与美的极致体现第206-209页

   四、以孙犁为基石的逾越——崭新多元生活维度的拓展第209-213页

  第二节 平生不解藏人善第213-224页

   一、孙犁培养、提携后辈的思想脉络及现实状况第213-221页

   二、孙犁对后辈作家的深远影响第221-224页

结语第224-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39页

致谢第239-2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41-24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42页


 

论文编号BS2206895,,这篇论文共242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84.7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21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人性清流濯心田—孙犁人道主义文学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28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