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都市空间
发布时间:2018-11-07 20:56
【摘要】:随着现代意义的都市在中国的兴起,以描写都市为对象的文学类型,即都市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并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都市文学中的小说为研究对象,梳理现代文学中的相关作品,以小说中出现的都市空间为重点研究内容。通过对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京派文学、国统区与沦陷区文学中都市空间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探讨不同作家群体由于话语立场、文学趣味、性别差异、意识形态的影响对都市空间进行的差异描写。同时本文将不同文学派别的都市叙述进行横向对比,以期更加深入的推测特殊历史时期中,作家群体的文化心态和创作立场,进而揭示都市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选择,试图探寻都市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中国的都市是在西方半殖民化性质下,在乡村的环境中突兀地发展壮大起来。中国的都市是不能够离开乡土而独立存在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都市视为现代文明,把乡土视为传统文化,都市与乡村不是简单刻板的“二元对立”的关系,都市应该是现代与传统冲突下的矛盾集合体。在异族侵入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都市,必然带有其新鲜并且完全不同于乡村的特征,比如都市的陌生性、包容性。这些与乡村的熟人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由这些特征而形成崭新的都市空间更具有研究的趣味与价值。与乡村比较而言,都市里存在私人空间与公众空间的差别性,集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丰富性,,文化空间和信仰空间的可选择性,这些都市空间的转变提供了人们更加多而广的文化活动和娱乐消遣。由此看出,都市比乡村更加丰富开放,新兴的都市文化为作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叙述对象和描写内容。 左翼文学作家基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对都市的叙述偏重宏大壮阔的全景式书写。以茅盾、蒋光慈、丁玲和张天翼为主要代表的左翼作家们,他们是最早开始书写都市的群体。他们深深感受到都市与乡村的冲突与融合,并将这种对立的状态写进小说。通过他们的作品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作家对待都市与乡村的复杂情感。同时,他们受到马克思主义文学的熏陶,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形成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体系。他们擅于以宏大的叙事,描写上海整体的社会现状,尤其关注底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由于西方殖民的特殊历史,工厂最早出现在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厂与工人自然也成为左翼文学作家书写的主要群体。上海的街道、公馆、股票交易大厅、餐馆、跳舞厅,工厂、贫民窟等等,左翼文学作家希望对都市做整体的观照,作全景式的书写。资本家、工人、小市民、舞女、黄包车夫、乞讨者,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成为左翼文学作家书写的对象。 新感觉派作家受到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对都市的描写由外部空间转向人的内心世界,重点刻画都市人的病态心理和主观感受。新感觉派非常注重主体性的感官感受,是现代都市文学中最具都市特征的文学流派。在他们浓烈的现代性的书写中,并没有完全抹杀乡村的身影,施蛰存的“城乡二元”书写模式,将西方现代主义的手法渗透融合进乡村中的传统文化意象,在大胆的尝试中,获得了更高的艺术审美成就。在繁华绚烂的都市里,街道、摩天大楼、百货商店、夜总会、火车、电车、船舱、医院、码头等都市空间则成为作家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成为重要的叙述内容。他们塑造了实业家、银行职员、律师、秘书、交际花、电影明星等具有现代都市特征的小说人物,他们喜好猜测陌生人之间的微妙情绪,擅于刻画异性之间的情感变化。在这些描写中,能够看出半殖民地性质下大都市人的病态生活,暴露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都市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空虚。 京派文学作家虽然生活在都市,但内心崇尚原乡的风土人情。生长在北京的老舍,创作了很多叙述北京都市生活的作品,他的“在地性”书写,详细刻画了北京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融合中,不同于上海的都市风貌和人文文化。北京由中国封建社会中帝王的都城发展演变为现代都市,因此与租界的上海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自然也具有特别的情趣爱好。城墙、牌楼、胡同、四合院、大杂院、饭店、茶馆、这些具有传统意味的都市空间在现代的北京中被赋予新时代的意蕴,作品中都市与乡村的关系也更为紧密与复杂。沈从文对都市的描写更多的是整体的反感印象,具有深层的对都市文明的反思意识。北京和上海都出现在他的叙述中,他以都市漫游者的姿态游荡在上海和北京的街头,都市与他而言是格格不入的丑陋和阴暗。他对大学教授、大学生、军人、都市妇人的刻画,都鲜明的显现出都市的冷酷罪恶将人变得虚伪、颓废。沈从文对都市的深刻反思,将人们带入更深的思考之中,在面对都市的文明便捷时,人性是否已经被异化。 沦陷区与国统区中的都市小说作家群体,将视角重点放在战争语境下的都市人生,其中以张爱玲、苏青、潘柳黛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由于性别的差异,更为细致的描写了女性在战乱都市中的精神状态。在小说创作中,作家们渲染了战争威胁下人们整体愁苦、哀怨的黑色氛围,同时也突出了在慌乱的年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特殊历史时期诞生新的都市空间,街道上悬挂的三角球、防空洞都成为新的书写对象;房屋、老式洋房、西式公寓、客厅、卧室、阁楼、阳台、都是女性家庭生活的重要空间。普通市民、女记者、女作家、女家庭教师等具有现代意识的职业女性,她们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依旧坚持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 作家群体依照各自不同的文学背景和关注对象,对都市进行多元想象。作家选取的具体都市空间,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成为传递文化信息的媒介。众生喧哗的都市书写,组成了都市多元而立体的历史存在,更为后来者提供了研究的多重路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42
本文编号:2317547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42
本文编号:2317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31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