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大全_中亚东干族诗人十四儿诗歌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3 19:11

  本文关键词:六朝咏物诗史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伊犁师范学院》 2015年

中亚东干族诗人十四儿诗歌意象研究

陈璐  

【摘要】:居住在中亚土地上的东干族曾经是中国穆斯林的一个分支。在一百多年前的陕西甘肃回民起义失败后,他们远走他乡,历尽艰险踏上了中亚土地。在浓重的斯拉夫文化和突厥文化的包围下,东干族不偏不倚地吸收着周边多元文化的营养,并努力保存母体文化的精华,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形成了独特的东干族文学景观。东干族文学以其独特的历史形成过程以及多元文化影响下的文学风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目光。在上个世纪中期形成的中亚东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东干族的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宗教、民俗等方面内容。前苏联、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及独立后的中亚各国都有专家学者进行东干学研究,在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还设有研究所一级的东干研究机构。而我国对中亚东干族文学的翻译与研究起步较晚,范围不够广泛,影响力不够深远。只有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极少数院校形成了研究热潮与研究中坚力量。在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对东干族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具有紧迫而现实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东干研究多集中在语言、历史、民俗、文化上,对东干文学的研究成果多是基础性和整体性研究。笔者认为,对东干文学的研究应该不断深入,加强作家个案的专论分析研究,以扩大东干族文学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引起又一波研究热潮,加强我国人民对东干族以及东干文学的关注,促进我国各族人民与中亚东干族的交流与合作。十四儿·依斯哈儿·苏瓦佐维奇作为东干族第二代作家群中闪亮的一颗星,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的关注,也有对乡庄的眷恋;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呼唤,也有对新域的感恩之情;既有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思考,也有对人类生存困境的解说。十四儿取用什么样的意象来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又是什么原因,使他有了这样的意象选择取向?本文就此为轴,展开分析。本文第一章着重分析十四儿诗歌作品中的“象”,将十四儿的诗歌意象分成以乡庄、母亲、巷子、爱情构成的生活意象群;由黑夜、月亮、季节、雨雪构成的自然意象群;以死亡、命运、睡梦、时间构成的抽象意象群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二章着重讨论十四儿诗歌中意象之“意”,从这些意象取向上分析出十四儿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身份追寻意识、生存困境体认和悲观情怀基调。第三章力图探寻十四儿诗歌意象之“源”,从远走他乡的民族身份境遇;深入骨髓的中国烙印;俄国文学思潮流变;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这四个角度来论述十四儿诗歌意象选取以及诗歌情感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文飞;;历史追忆与身份建构——中亚东干文学的一种解读[J];社科纵横;2009年04期

2 杨建军;;论中亚东干文学的多元文化渊源[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杨建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世界华裔文学新大陆:中亚东干文学[D];兰州大学;2009年

3 王超;跨国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富元;刘潇;;语言顺应论视角下汉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J];经营管理者;2014年13期

2 张美伦;;“夜夜减清辉”“千里共婵娟”——《千家诗》意象英译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年05期

3 廖开顺;;印度尼西亚客家的文化生态与文化适应[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鹿鸣昱;;从审美的心理因素来谈如何让诗歌译文再现审美价值——以俳句的汉译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期

5 曹丹丹;;《诗经》中植物意象的语用修辞功能分析——以“桑树”意象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5年30期

6 孙海娇;;为什么要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01期

7 司俊琴;;中亚华裔东干文学中的道德主题与俄罗斯道德文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周芬;;从语义特征看英汉诗歌中景物意象的差异[J];鸡西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9 陈璐;;中亚东干族诗人十四儿诗歌中的故乡情怀[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年04期

10 王米娜;;论汉译本《小仓百人一首》的中国古典诗风[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2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建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世界华裔文学新大陆:中亚东干文学[D];兰州大学;2009年

4 李丽华;华裔美国文学的性与性别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程继龙;朱英诞新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苏义生;原生态歌谣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钟志强;六朝咏物诗史论[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娇;炊具设计的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腼;融入的故事[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文龙;阿尔布都小说创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辛慧;东干华语诗人十四儿诗歌中的生态主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黄静;边民生活中的宗教实践[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6 廖骥;国产商业电影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谢佳婷;毛泽东民族文化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周洋;诗歌意象对二胡作品的影响[D];中国音乐学院;2013年

9 魏阳莉;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古诗词意象教学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晓珍;论《天真与经验之歌》的诗画复合艺术[D];暨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超群;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贺圣达;;当代东南亚伊斯兰教与政治发展[J];当代亚太;2006年10期

3 张曦娜;异域一颗星,回儒一座桥——马来西亚作家永乐多斯博士[J];东南亚纵横;2000年07期

4 张华青;论社会转型期的公民文化培育[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04期

5 张佩贤;试析中亚及高加索地区伊斯兰教的复兴[J];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06期

6 晓君;转轨时期的吉尔吉斯斯坦政治体制[J];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03期

7 王国杰;中亚东干族与苏联卫国战争[J];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04期

8 李延龄;中国俄罗斯侨民诗人作品选[J];俄罗斯文艺;2000年03期

9 李延龄;世界文学园地里的一簇奇葩——《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总序[J];俄罗斯文艺;2002年06期

10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诗选——选自《松花江畔紫丁香》、《松花江晨曲》、《哈尔滨,我的摇篮》[J];俄罗斯文艺;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建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世界华裔文学新大陆:中亚东干文学[D];兰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辛笛诗歌意象的内在含量及组合方式——辛笛诗歌意象艺术谈之二[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2 杨先顺;;诗歌意象的模糊机制(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3 阎志芬;古典诗歌意象的叠加与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范莹;从诗歌意象管窥中俄文化差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李献芬;诗歌意象特征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张艳君;诗歌意象功能之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张艳君;意象:“另建一个宇宙”的基础——诗歌意象多样性功能散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体云;论朱熹诗歌意象与意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陈元勋;;诗歌意象的抽象和“抽象”抒情[J];写作;2006年07期

10 闫如武;;从文化视角看诗歌意象的传译[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晓;;辛笛诗歌意象的内在含量及组合方式——辛笛诗歌意象艺术谈之二[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2 沈健;;西塞娜:一个诗歌意象的精神分析——沈泽宜诗歌解读[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本益;;西南亚诗歌意象的审美特性及文化根源比较[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4 徐美恒;;论郑敏诗歌意象的天人合一境界[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伯农;[N];文艺报;2003年

2 浙江美术馆副馆长 斯舜威;[N];东方早报;2013年

3 邢海珍;[N];文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珍珠;夏宇诗歌意象建构中的女性经验书写[D];西南大学;2015年

2 陈璐;中亚东干族诗人十四儿诗歌意象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3 安莹;《丽水诗抄》的诗歌意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永明;诗歌意象管窥[D];郑州大学;2005年

5 罗文军;诗歌意象现代转换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秦虹;曾卓诗歌意象略论[D];西南大学;2007年

7 苏东泽;郑板桥诗歌意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8 刘梦豪;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周洋;诗歌意象对二胡作品的影响[D];中国音乐学院;2013年

10 何瑛;诗歌意象翻译的移植和改写[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六朝咏物诗史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33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5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