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现代舞四次转型中对东方文化借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4 10:43

  本文关键词:20世纪美国现代舞四次转型中对东方文化借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年

20世纪美国现代舞四次转型中对东方文化借鉴研究

毛毳  

【摘要】:本文以20世纪美国现代舞四次转型期中,美国舞蹈家借鉴东方文化的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在历次转型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人物:露丝·圣·丹尼斯、玛莎·格雷姆、默斯·坎宁汉、崔莎·布朗等人的东方文化借鉴实践为个案,运用运用符号学、语言学、比较诗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尤其运用身体语言学中动作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现代舞在20世纪的发生、发展中不断借鉴东方哲学及身体智慧的现象进行分层阐释,逐步剥析美国现代舞如何将东方文化作为其突破发展瓶颈的奠基之石,或者艺术家个人立身之梯的过程。采取以典型带一般的方法,在纵向的历时轴向上,紧扣美国现代舞的艺术变革期和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创生期,在横向的共时轴向上聚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以点带面地在美国现代舞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考索美国现代舞的历史转型期对东方文化借鉴的语境,自身的文化需求、本土语言制衡与反拨强度;论述作为与西方艺术发展进程相反的东方艺术,如何能够在美国现代舞突破艺术瓶颈时,提供“反者道之动”与及时的文化给养。辨析发生在东方文化借鉴中的文化忠实、文化创新的程度,在关照其艺术生态的整体性中,分析20世纪美国现代舞如何向东方异域文化借鉴,并逐步建立起具备文化自省力的创新舞蹈观念;在困惑与发现、借鉴与实验、排拒与融合、选择与效用、转型与创新的过程中——在一次次文化冲突中不断地调整,和他者文化形成身体文化联盟,最终完成对旧有艺术模式中僵化部分的反拨与革新;同时通过分析东方文化如何在20世纪美国现代舞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定的文化事件中产生影响,从而揭示东方文化身体借鉴的文化价值和功能。 20世纪美国现代舞的历史发展在不同转型期对东方文化借鉴的实践显现了某种规律性,即一般都经历了如下过程,即从文化困境引发的需求——文化探索及其发现——文化选择与借鉴——文化冲突与排拒——文化谅解与融合——文化创新与新质生成——文化突破与转型等等。遵循这一规律,本文的前四章,按照历史发展的纵轴,对20世纪美国现代舞四次转型期的代表人物对东方文化借鉴的实践进行察看与分析,即从:对东方文化借鉴的需求与选择、对东方文化借鉴的阻力、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策略、对东方文化借鉴的助力、对东方文化借鉴的文化冲突、对东方文化借鉴冲突的和解、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目标实现等视角进行深入解析。在第一章“第一次转型中:丹尼斯对东方寺庙舞蹈的借鉴”部分,阐述丹尼斯在艺术初创期(20世纪初),远距离占有东方舞蹈及宗教哲学的背景下,想像性拼贴多元东方文化要素,选择和剥离出其中寺庙舞蹈庄严神圣的品质,完成建立本土现代舞文化需求的过程。在第二章“第二次转型中:格雷姆对东方身体能量观和瑜伽身体的借鉴”部分,阐述格雷姆在个人风格生成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如何借助爪哇、巴厘等动作舞姿,尤其是印度瑜伽身体能量观念及地面动作姿态,在叛逆的身体爆发力中达成了美国现代舞与人的现实生存、时代文化、审美需求紧密对应的关系。在第三章“第三次转型中:坎宁汉对《易经》和禅宗运动观的借鉴”部分,阐述坎宁汉将《易经》中的变动不拘,通过创造性的借鉴,创生“机遇编舞法”,完成了20世纪美国现代舞身体观念的重大转向。在第四章“第四次转型中:布朗对道家身体思想的借鉴”部分,阐释布朗在继承坎宁汉在创作中崇尚机遇逻辑、采用日常动作的基础上,如何将老庄哲学中的“游于艺”,在舞蹈中创生一种肆意和自的发力方式到编创方式,并通过对人文情怀的传递,达成了美国现代舞者参与社会政治身份的追求。第五章“借鉴与创新:文化之转与舞蹈之立”部分,作为论文的综述,进一步揭示了20世纪美国现代舞蹈家如何对应本土文化的需求,以开放的态度,以开拓舞蹈疆域的勇气与睿智,在精神实质上与东方哲学与身体智慧碰撞,使东西方文化沟通互惠,交相辉映,在对东方哲学和身体智慧借鉴的过程中,将东方文化源语作为西方文化源语的有效补充,从而实现了自我的艺术超越,同时,成功地推动了本土现代舞蹈文化的转型与创新。这种成功的文化借鉴,提示我们从美国现代舞第四代舞者艺术实践中展示出的承认文化平等、信仰平等、身体平等、种族平等方面的努力和趋势,更多地关注文化平等的意义和异质文化借鉴之效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将看到:20世纪美国现代舞借鉴东方文化的现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现代舞通过异质文化的“他者之镜”,不断自省,不断调整和返回对本土文化切要的自知,在更宽阔的文化视野中找到自我定位,使包容和接受异质文化拷问成为树立现代舞作为一种独立艺术样式的内在精神。回望世纪之初美国现代舞的荒芜景象,四代艺术家的努力,使美国现代舞在全世界众多艺术样式范畴内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思想批判力和文化质疑精神。这种精神不能不说与历次东方异质文化借鉴中培育起的自我追问、自我否定、自我矫正的心态有关;也不能不说与在开阔的全球文化视野中自如提取东方文化优质基因并有效解决自身困境建立起的信心有关。20世纪美国现代舞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现象,显示出一种迂回的逻辑和策略,利用东方,不断离开,不断镜见,不断找到并归返本土问题与应对的文化核心。 本文的创新点重点在于试图揭示舞蹈异质文化借鉴的规律与效用,并揭示异质文化借鉴发生的根本动力来自本土文化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将保障舞蹈身体语言在强烈的变异中始终归返需求,归返自我。与此同时,本研究对于当代中国舞蹈如何在中外文化的汇流中,保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发展的主体性,突破舞蹈文化发展的瓶颈,实现文化转型和文化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0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24
  • 一 研究对象12-15
  • 二 研究意义15-18
  • 三 研究现状18-21
  • 四 研究方法21-24
  • 第一章 第一次转型中:丹尼斯对东方寺庙舞蹈的借鉴24-52
  • 第一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需求与选择24-29
  • 一 文化需求24-27
  • 二 文化选择27-29
  • 第二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阻力29-32
  • 一 来自清教传统的阻力29-30
  • 二 来自异域被“媚化”传统的阻力30-32
  • 第三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策略32-38
  • 一 策略一:身体动态“摹梗概”33-35
  • 二 策略二:舞姿造型“据资料”35-37
  • 三 策略三:场景设置“重装饰”37-38
  • 第四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助力38-40
  • 一 肖恩舞蹈的助力38-39
  • 二 邓肯精神的助力39-40
  • 第五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冲突的和解40-47
  • 一 在本土舞蹈重建中和解41-45
  • 二 在满足文化诉求中和解45-47
  • 第六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目标实现47-50
  • 一 重拾身体尊严47-48
  • 二 重建精神寺庙48-50
  • 本章小结50-52
  • 第二章 第二次转型中:格雷姆对东方身体能量观和瑜伽身体的借鉴52-82
  • 第一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需求与选择52-60
  • 一 文化需求52-55
  • 二 文化选择55-60
  • 第二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阻力60-64
  • 一 来自实用主义哲学观的阻力60-62
  • 二 来自前代借鉴传统的阻力62-64
  • 第三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策略64-70
  • 一 策略一:强化身体冲突65-67
  • 二 策略二:夸张戏剧表现67-69
  • 三 策略三:凸显心理表达69-70
  • 第四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助力70-76
  • 一 霍斯特音乐的助力71-73
  • 二 野口勇舞美的助力73-75
  • 三 同代舞者舞蹈的助力75-76
  • 第五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冲突的和解76-78
  • 一 在突破艺术瓶颈中和解76-77
  • 二 在满足文化诉求中和解77-78
  • 第六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目标实现78-81
  • 一 重建动作美学78-79
  • 二 重建舞台象征79-81
  • 本章小结81-82
  • 第三章 第三次转型中:坎宁汉对《易经》和禅宗运动观的借鉴82-112
  • 第一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需求与选择83-86
  • 一 文化需求83-84
  • 二 文化选择84-86
  • 第二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阻力86-90
  • 一 来自科学主义的阻力86-88
  • 二 来自前代借鉴传统的阻力88-90
  • 第三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策略90-94
  • 一 策略一:“抛硬币”拆解身体逻辑90-93
  • 二 策略二:“计时长”拆解音声功能93-94
  • 第四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助力94-99
  • 一 凯奇音乐的助力95-97
  • 二 劳森伯格舞美的助力97-98
  • 三 杜尚观念艺术的助力98-99
  • 第五节 对东方文化的个性化解读99-103
  • 一 对《易经》文本的解读99-101
  • 二 对禅宗空间意识的解读101-103
  • 第六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冲突的和解103-107
  • 一 在突破艺术瓶颈中和解103-106
  • 二 在满足文化诉求中和解106-107
  • 第七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目标实现107-111
  • 一 重建动作意义107-109
  • 二 生活返回舞台109-111
  • 本章小结111-112
  • 第四章 第四次转型中:布朗对道家身体思想的借鉴112-140
  • 第一节 东方文化借鉴的需求与选择112-116
  • 一 文化需求112-114
  • 二 文化选择114-116
  • 第二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阻力116-119
  • 一 来自文化激进主义的阻力116-117
  • 二 来自前代借鉴传统的阻力117-119
  • 第三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策略119-123
  • 一 策略一:以完成任务达成专注119-121
  • 二 策略二:以展开关系达成共生121-122
  • 三 策略三:以强调边缘达成呵护122-123
  • 第四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助力123-130
  • 一 “贾德逊剧场”舞蹈的助力124-127
  • 二 其他先锋舞者的助力127-130
  • 第五节 对东方文化的个性化解读130-133
  • 一 “垮掉的一代”对禅宗的解读130-131
  • 二 贾德逊舞者对道家哲学的解读131-133
  • 第六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冲突的和解133-136
  • 一 在突破艺术瓶颈中和解133-135
  • 二 在满足文化诉求中和解135-136
  • 第七节 对东方文化借鉴的目标实现136-138
  • 一 拓展多元视角136-137
  • 二 追问身体平等137-138
  • 本章小结138-140
  • 第五章 借鉴与创新:文化之转与舞蹈之立140-154
  • 第一节 文化互动与文化之转142-147
  • 一 文化互动143-145
  • 二 文化之转145-147
  • 第二节 文化公平下的舞蹈之立147-152
  • 一 文化公平147-148
  • 二 舞蹈之立148-152
  • 本章小结152-154
  • 结语154-156
  • 参考文献156-162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162-164
  • 致谢164-1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晓邦;舞蹈艺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兼谈美国的现代舞和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发展方向[J];文艺研究;198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李强;蒙元质子政策述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张宗福;;论杜甫诗歌的生态美学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8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张嘉军;扩张与限制:试析两大法系两种不同反诉观——兼论我国反诉制度的未来走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高超;;基于区域视角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定位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石建和;张泉;;构建建筑师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一种类型学的解决方案[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20世纪美国现代舞四次转型中对东方文化借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33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