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卡普多元价值评价与保护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4 07:32
【摘要】:西兰卡普是武陵山区土家族最为重要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共有的记忆和共同的劳动创造,更是土家族在形成、发展、融合中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民俗、政治、经济、信仰等的综合反映,其表现出来的内涵与价值是土家族几千年来沉淀的结果。因此,西兰卡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内涵的丰富性、价值的多元性,因而具有重要保护传承意义,而探索研究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路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本文以西兰卡普为研究对象,以其多元价值为研究核心,从公共管理学、文化人类学、民族文化学、文艺美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研究西兰卡普,以文化生态理论的文化系统观全面审视西兰卡普价值系统,以公共产品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模式构架的理论基础,探索并提出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新模式。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释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关于研究背景:一方面基于现实原因,导致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严重的威胁,西兰卡普等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逐渐趋于孱弱;另一方面,学者们从多学科视野、多理论切入对非遗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但以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为切入点研究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不够深入。因此,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与传承像西兰卡普这类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其研究意义在于以文化生态理论构建西兰卡普多元价值系统,从价值系统保护与传承的角度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和主要创新点。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首先对传统手工技艺、织锦、西兰卡普以及多元价值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概念的厘清有助于确定论文研究对象、范围和界限,形成论文研究的原点。然后对文化生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以及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阐明,并指明了每个理论在西兰卡普多元价值保护与传承中的指导意义和启示。第三章为西兰卡普历史演变与多元价值的形成。西兰卡普因为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实用价值为西兰卡普的元价值。随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的碰撞、融合以及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逐步产生了审美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教育价值。本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重点研究西兰卡普在各历史阶段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及其价值的形成及其表现。第四章为西兰卡普的多元价值及其评价。本章对西兰卡普多元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与价值评价。首先对西兰卡普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的价值表现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定性分析。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菲法构建了西兰卡普多元价值的评价体系,并得到西兰卡普各项价值定量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西兰卡普的价值从高到低分别为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实用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这样,不仅能够了解西兰卡普所蕴含的各种价值,明确传承与保护的本质与核心,而且可以根据每种价值的高低,为西兰卡普的开发与保护传承的策略与方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第五章为基于多元价值的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模式的构建。首先梳理了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模式,为西兰卡普多元价值保护与传承模式的构建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其次,应用公共物品理论剖析了西兰卡普多元价值的属性问题,分别明确了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公民对西兰卡普具有公共属性的价值和企业、个体农户对西兰卡具有非公共属性价值的保护传承所承担的职责。在认识了西兰卡普多元价值所面临的保护传承危机的基础上,根据治理理论,构建了政府引导、非政府组织协调、社区居民响应、农户生产与使用、企业生产与销售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西兰卡普保护传承模式即MVP模式。第六章为MVP模式应用:来凤县土家织锦村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本章以来凤县土家织锦村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将论文提出的MVP模式应用到土家织锦村的运营实践中。在本模式的应用中,来凤县政府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是形成土家织锦村价值保护的有力保障,非政府组织的技术指导与组织协调是形成多元价值保护传承的推动力量;而社区公民的传播与响应形成多元价值保护传承的社会基础,个体农户成为多元价值保护传承的真正主体,企业则是形成多元价值保护传承的市场主体。为保证MVP模式运作的有效性,本章还提出:应进一步培育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价值与传承目标,增强多元主体彼此间的尊重与互信;进一步明确多元主体价值保护传承的责任分工;进一步完善价值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论文的研究结论包括:(1)西兰卡普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西兰卡普价值的多元性;(2)西兰卡普的保护与传承实则就是对其多元价值的保护与传承;(3)西兰卡普的不同价值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效用;(4)多元主体参与西兰卡普的多元价值保护与传承需要主体间有效合作与协调,形成了基于多元价值的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模式(MVP模式);(5)基于多元价值的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模式能为其他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多元价值视野下的西兰卡普多元主体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西兰卡普多元价值保护传承的研究与探索都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陈雪柯;王丹;王雯凯;;扬州剪纸的发展道路该何去何从[J];艺术品鉴;2016年07期

2 郑迦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04期

3 周耀林;黄川川;叶鹏;;论中国刺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基于群体智慧的SMART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02期

4 胡继艳;杜裕民;;文化生态视域下的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化研究——以安徽界首彩陶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5 邓正恒;;民间组织保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以广东开平市仓东教育基地及香港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为例[J];文化遗产;2015年06期

6 冉红芳;田敏;;“西兰卡普”:从传统走向现代——土家织锦文化遗产发展中的理性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7 吴方浪;;汉代“蜀锦”兴起的若干原因考察[J];丝绸;2015年09期

8 田甜;未小妹;;族群遗产与个人传承——重庆酉阳土家族西兰卡普传统技艺保护现状调查[J];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08期

9 罗丹;;数字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技艺展示中的应用研究——以湘西苗绣和织锦为例[J];大众文艺;2015年06期

10 刘小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GCPM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宗和;;非遗保护 重新发现手的价值[N];东方早报;2009年

2 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静;临沭柳编手工艺型格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2 张佳;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的文化治理与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王欣;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刘小路;成都漆器艺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郭荣茂;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的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6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本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手工技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田丽敏;中国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治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芸灏;龙山县土家族民俗艺术图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永岗;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3 胡桑;湘西织锦西兰卡普在室内设计软装饰品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鹤;湘西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4年

5 王玮;安徽凤阳凤画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6 汪梁;传统民间织锦挑花格律点阵式纹样构成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刘娜;非政府组织参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8 罗源;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金虹;苏州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难点与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李艳芳;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2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352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9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