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的中译本看中日表达方式的差异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年
从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的中译本看中日表达方式的差异
惟康洋一
【摘要】:林少华与村上春树差不多是同一时代的人,因此林少华翻译了很多村上春树的作品。他的译作在中国很受欢迎。但是,关于林少华的翻译,在中国的读者中也有很多负面的评价。我在思考对于这么有名的译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质疑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这就是我写本论文的动机。当然不仅有负面评价,也有很多正面评价。 林少华翻译了很多村上春树的作品。在林少华的译作之中,我选择了村上春树的第一部真正够长度的作品《寻羊冒险记》,也就是“我与鼠”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尝试进行中日表达方式异同以及作者、译者的特征的比较研究。 选择这部作品的原因为:1,会话(即口语)比较多2,口语是现代性的3,因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真正够长度的作品,我个人有兴趣。 本论文分析分为几个种类。要是尝试进行中日表达方式异同以及作者、译者的特征的比较,我想有三个主要因素分别为:1,作者和译者的特征2,语言特征3,翻译技术。作者和译者的特征就是个人的风格。 为了调查1和2,把3进行了分类分析。调查了增词,减词,语义变化(引申)。增词是在直译日语时译者觉得不足而进行的必要添加可以说是中文的一种特征的表现。减词是对在中文的语法习惯看来感到没必要的词汇进行省略,而在中文中不受重视的部分反过来又可以说是日语的特征。语义变化(引申)是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认为这是把像日语的表现特地改为像中文的表现的话,增词一样可以认为是中文的特征之一。 此外,要是可以说是中文的特征,不如说是译者的翻译风格。译文中大量使用了成语。成语多为四字,在现代文字中(之和原作比)要比日语使用频率高很多。中文的成语相当于日语中的四字熟语。但是,由于数字太大,就不一一列举了。另外,在本论文中成语不作为一种词语,而包含于语义变化中。 另一方面,可以说是日语特色,为了清楚地表达原作者的意思,原作大量运用了外来语。由于数量太多就不在此说明。 然后误译也可以用来比较中日表现的差异。如上所述,举了很多例子,不单单摘取,也试着比较分析,并举了我认为更好的例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6;I0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娟;;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寻找意识——以《寻羊冒险记》为例[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刘伽;;跨文化翻译中的误读问题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王爱军;;“羊”的隐喻冒险[J];东方丛刊;2010年02期
4 周予;李萌萌;;“树” “林”间的契合——浅析林少华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译介[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5 李明;;当代著名翻译家林少华的翻译观[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6 吴思佳;;试析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隐喻——以《寻羊冒险记》为中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杨晨曦;;寻找与失去——评《寻羊冒险记》[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1期
8 成怡;羊的隐喻与悖论——解读《寻羊冒险记》[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彤;;论《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意识与寻觅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2 郭海萍;;《海边的卡夫卡》与村上春树的思想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3 卢扬;;探讨日语谚语的汉译问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4 申莉莉;;理想幻灭的青春——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人物形象解读[J];电影评介;2010年09期
5 张敏生;;近三十余年日本、中国内地村上春树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杨炳菁;;历史记忆与文学语言——评小森阳一的《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J];外国文学;2008年04期
7 陈卉;论后现代小说中的“孤独”情结[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8 李莉;;村上春树笔下“边缘化”的都市青年[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2期
9 王海蓝;;论村上春树的战争观——由“死使我想起中国人”谈起[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10 左莉娜;;《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对文学翻译的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继英;;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伯鼎;;林少华的翻译观及其翻译风格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罗继英;;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基本特征与汉译方法───以《風の又三郎》的汉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晓娜;村上春树与美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13年
4 柯子刊;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黎氏玄莊;唐诗翻译与越南诗歌体裁之形成及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唐柳金;汉字在日本当代小说语言中的特点及其功用[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采;文学与音乐的完美交融[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申莉莉;幻灭·异化·暴力[D];暨南大学;2011年
3 周思来;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时间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舟;在迷惘中寻找归途[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洁;新时期以来作家笔下的“作家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纳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张牧;试论林少华的“审美忠实”[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卜瑞晓;村上春树战争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耿海霞;村上文学研究在中国(1989-2009)[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崔瑜;『告别薇安』日訳本の言語特徴[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魅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张素艳;;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3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3期
4 叶一君;;浅谈翻译中的文化误读问题[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张辉;;地理环境与英汉语言思维顺序差异考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世娟;虚构的真实和真实的虚构——浅论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艺术境界[J];美与时代;2005年06期
2 朱志玲;村上春树的救赎[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3 朱颖;试论翻译对村上春树创作的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张卉;;浅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孤独”[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武文英;;村上春树《舞!舞!舞!》的对话艺术[J];文学教育(上);2008年07期
6 耿海霞;;近十年来中国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研究述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林妙聃;;村上春树的暧昧——《1Q84》袭来[J];世界文化;2010年09期
8 董群智;;村上春树小说的现代阐释——以《神的孩子全跳舞》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刘蕾;;从模糊到清晰——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名作欣赏;2012年01期
10 贾迪扉;;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看村上春树的自我流放意识[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张昊;;我国的村上春树研究现状述评[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四川外语学院日本学研究所所长 杨伟;[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刘巽达;[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严葭琪;[N];华夏时报;2013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汤祯兆;[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7 早报记者 罗昕;[N];东方早报;2014年
8 记者 姜潇 王贤;[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9 谢狸/编译;[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梁晨;[N];深圳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果;村上春树青春小说中的心灵困境问题及疗愈色彩[D];暨南大学;2012年
3 纪瞳瞳;从《1Q84》看村上春树的“身体”化写作[D];山东大学;2012年
4 郭伟;论村上春树的《1Q84》[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5 高欢欢;日本后现代语境下的村上春树小说读解[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张丽娜;试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孤独情境[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王艳;论村上春树小说传统性与后现代性的融合[D];苏州大学;2009年
8 向欣;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都市青年形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赵娟;文字,流淌的音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4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