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精神生态与散文文体流变(1976-2010)

发布时间:2017-03-27 11:13

  本文关键词:知识分子精神生态与散文文体流变(1976-201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是一种文化选择,更是一种价值判断。作为非技术文体,散文之“散”,预示着它的独特体性,即既是作者主体精神、生活样态等的一种直接表征,也是对客体存在和主体自在世界认知、感受、悟觉等的一种自由言说。从某种意义上,散文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散文的写作(并非全部)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写作方式。本文的研究,基于知识分子精神生态视域,将社会存在、主体精神演化和文体流变关联考察,勘探、解析晚近三十多年散文流变的线索、具体存在及精神特质、文体价值。本论文分七个部分,主要内容为:序言。考量10本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散文书写,发现文学史中散文研究边缘化现象突出;勘察1984-2013年2000多篇博士论文,散文论文占比较小(38篇),散文研究相对缺失。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对本课题做了价值设计:知识分子,不仅是散文的一种类型,更是一种价值选择,也是一种研究视角和方法;精神生态,主要指向知识分子自身的思想状态以及关联的社会存在和文化场域。因此,在散文作家、散文之本的取样上,有意关注一些“在野”的、具有某种精神史意味的写作,并且,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散文作整体的系统化论述。第一章:知识分子与散文。基于由“自由和无限丰富”、“边缘性”、“不确定性”等所提挈而来的散文精神与知识分子界说的非确定性、多层性,知识分子群体的异质性、边缘性、自由性等之间所形成的内在逻辑关联,确认散文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分子写作方式;并且,从“知识分子及‘代言式写作’”和“散文与思想者言说”两个层面展开研究。知识分子“代言式写作”,着重分析“启蒙”、“革命”、“文革”三个话语形态;思想者以散文体式言说的是“真”(写真实、讲真话、守真理)、是介入现实社会和主体精神空间的姿态、是对人的物欲化抑或冷漠化的思考。第二章:社会转型·精神向度·文体流变。重点考察“社会转型:‘新启蒙’及其表达”、“知识分子精神与散文精神”、“社会转型中的散文文体流变”这三个话题。知识分子在与时代的同行中,观照现实,介入政治,关注价值重建,以个人独特的思想方式和精神姿态,参与或影响社会转型期精神生态的建构。知识分子的自由、批判、知性精神与散文的个人性、思想性、现实性精神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前者是散文价值得以达成的根本所在。而在特定时代知识分子自身存在的异化,也在散文流变中直接留下投影。第三章第五章:以时间(年代)为纵贯线,以社会转型中的主体精神存在和各时期散文创作为观照对象,深入系统地研究三个时段散文文体的具体存在及其流变。第三章《80年代:“主体性复归”与新启蒙散文》,论述1980年代,启蒙主义与“主体性复归”是其主流思想;理性、自由、启蒙、民主、“人的发现”(重新发现)等是其核心话语;与其关联的散文形态主要是新启蒙散文,而“文革”散文和老作家散文,以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体生命经验的参悟,对“新时期”启蒙和主体性复归做了很好的诠释。第四章《90年代:“价值多元”与散文文体开放》,论述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国社会全面转型,经济、文化、政治的多质性成为时代的显性特征,由此带来了价值的多元,其关联的散文形态也不可避免地进入文体开放的多元时代。有别于一般文学史中强调的经典性文本,本章基于在时代裂缝问探寻知识分子的独特视阂,文化散文、江南园林散文、小女人散文等,成为多棱选取和展示散文价值多元、形态多样的特殊视窗。第五章《新世纪:“精神守望”与非虚构散文》,着重论述新世纪。在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网络文化充斥混杂,市场与权力合谋、大众媒体与精英政治联手的文化语境中,普罗大众价值的迷失、知识分子精英蜕化为“生活常人”、市侩主义成为可能。基于这样的背景,知识分子对启蒙(主义)固有价值的坚守、对社会精神价值的重建、对时代新主题话语的设计显得特别重要,而非虚构散文是知识分子精神价值映射的主要形态,“在场主义”散文、思想随笔、新乡村散文等散文类型,恰是新世纪知识分子们对时代观察、精神守望、事件言说的有效形式。结论。对知识分子问题做了历时性追踪,对所选散文形态做了必要说明,并在意义层上,给出两个问题,一是知识分子是否应该批判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和可能的错误判断?二是散文文体演变是否可以打破历史的窠臼,将应时而生的作为“精神稿本”的散文列为重写文学史(散文史)的重要对象?由此,衍生出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知识分子 精神生态 新启蒙散文 非虚构散文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7
【目录】:
  • 摘要4-6
  • 英文摘要6-12
  • 序言12-24
  • 一 当代文学史中的散文边缘化12-15
  • 二 选题的价值设计与学术逻辑15-21
  • 三 基本框架及必要说明21-24
  • 第一章 知识分子与散文文体24-61
  • 第一节 知识分子及“代言式写作”26-42
  • 一 启蒙话语的书写28-33
  • 二 革命话语的建构33-37
  • 三 文革“酷刑”的存录37-42
  • 第二节 散文与思想者言说42-61
  • 一 本真之维:写真实、讲真话、守真理46-52
  • 二 “介入文学”:政治的,还是生活的52-57
  • 三 人之异化:物欲化,抑或冷漠化57-61
  • 第二章 社会转型·精神向度·文体流变61-94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新启蒙”及其表达62-72
  • 一 政治另册与中国式政治参与65-67
  • 二 政治权力与媒体权力67-70
  • 三 国族建构与道德信仰70-72
  • 第二节 知识分子精神与散文精神72-84
  • 一 知识分子精神:自由、批判、知性73-78
  • 二 散文精神:个人性、思想性、现实性78-84
  •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的散文流变84-94
  • 一 舆论准备期与新启蒙散文86-89
  • 二 实践层次期与散文文体多元89-91
  • 三 转型深化期与非虚构散文91-94
  • 第三章 80年代:“主体性复归”与新启蒙散文94-127
  • 第一节 “文革”散文97-111
  • 一 是记忆,还是遗忘98-103
  • 二 是信仰,还是自闭103-111
  • 第二节 老作家散文111-127
  • 一 安魂曲114-120
  • 二 干预生活120-127
  • 第四章 90年代:“价值多元”与散文文体开放127-158
  • 第一节 文化散文128-135
  • 一 从突围到范式的尴尬129-130
  • 二 主体的言说立场与语式姿态130-133
  • 三 文调:回归文化散文的语言本真133-135
  • 第二节 江南园林散文135-145
  • 一“应目”之游:诗化的物理136-139
  • 二“中隐”之居:自在的憩园139-142
  • 三“还乡”之旅:存活的遗梦142-145
  • 第三节 小女人散文145-158
  • 一 女性自我与都市精神空间146-149
  • 二 在体,一种生命的气质149-153
  • 三 闲话,精神姿态的话语方式153-158
  • 第五章 新世纪:“精神守望”与非虚构散文158-196
  • 第一节 在场主义散文160-178
  • 一 创造性的非虚构叙述162-170
  • 二 散文性的自由在场170-178
  • 第二节 思想随笔178-187
  • 一 历史反思中的理性诉求180-182
  • 二 身份认证中的自我审视182-185
  • 三 生命叩问中的终结关怀185-187
  • 第三节 新乡村散文187-196
  • 一“依爱”心理与“故乡”拟想189-191
  • 二 创作图式:“逆城市化”的表述191-193
  • 三 物质的乡村与精神的乡村193-196
  • 结论196-200
  • 参考文献200-21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211-212
  • 后记212-21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程德强;;五四散文的话语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5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6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7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8 霍俊明;;新诗史叙事场阈中的十七年诗歌[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9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10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U,

本文编号:270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0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3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