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3:05

  本文关键词:章学诚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人,清代乾嘉时期重要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及文史批评家。毋庸置疑,章学诚作为清代重要的史学大师,其史学成就最为显著,同时,他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其以文证史、以史统文的文史观,决定了文学思想在其整个学术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章学诚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实践丰富多彩,别具一格,是其整个学术思想与创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其文学成就的研究尚显薄弱,研究领域还有待拓展,探研深度还有待深化,有鉴于此,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学视角出发,对章氏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研和总结,这对研究章氏的文学思想,甚至其整个学术思想,有一定价值。 论文由导论、正文和附录三部分构成。导论部分,对该选题的来源以及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 正文部分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主要从历时的视角出发,梳理了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文学思想。章学诚不合时好,一生过着浮家泛宅、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为养家糊口,他多次主讲书院,历聘志局,在车尘马足之隙,笔耕不辍,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著述,但由于居无定所,部分著述散佚不存。纵观章氏一生,其文学思想由萌生到成熟历经三个时期:家学熏染形成志趣时期、文学思想的形成时期及文学思想的成熟时期。 第二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古文理论与实践。古文理论着重阐述了章氏在文道、文质及文气方面的观点,在文道关系上,章氏提出了文以明道、道不离文的观点;在文质关系上,章氏提出了文生于质、质重于文、质不离文的辩证观点;在文气观上,章氏提出了气贵于昌、文非气不立及集义养气的观点。章学诚的古文实践最为丰富多彩,成就卓著,其游记散文,短小精悍,结构谨严,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通过记游,表达人生感悟,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章学诚关心国计民生,主张文期经世,其在晚年连续上书六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务,提出整顿吏治、完善举报制度、改良科举制度等革新举措,其政论散文,能结合社会现实,针对时弊,有感而发,结构严谨,主次分明,议论缜密,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学术散文是章学诚古文创作的重镇,其学术散文深于设喻,精于通类,长于排比,善于用事,结构缜密,内容翔实,论说雄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第三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诗学观及其诗歌创作。在诗歌理论上,章氏认为,由于诗体异于文的特殊性,运用比兴寄托寓意,是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手法。章学诚轻视诗歌的工艺,反对片面讲究形式技巧,相反,他特别强调诗义的重要性,认为诗与非诗的标准不在于工艺的完美与否,而在于有无诗义,因此,章氏强调作诗应以学问为基础,要言之有物。章学诚不擅写诗,所作诗歌无多,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咏史诗,借咏史来发抒自己的思想情怀;二是作《题随园诗话》,批判袁枚蛊惑闺壶及诬枉黑白;三是作七古长诗一篇,历叙一生的遭际。 第四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小说理论与实践。章学诚的小说理论丰富多样,他把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分为四种类型,即目录学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和演义小说,提出了中国古代小说“历三变”的流变理论;阐明了小说运用虚构手法进行叙事的虚构理论,论述了小说虚构叙事的原因,分析了小说进行虚构应遵循的原则,即必须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历史人物要符合历史真实,符合“实则概从其实,虚则明著寓言”等原则,对于虚构的作品,在阅读时应做到心知其意和意会;阐明了小说在补正史所缺、编撰方志史籍及劝诫教化等三个方面的功用理论。当然,章学诚在其小说理论中也表现出两难抉择的矛盾心理:既轻视小说,又看到小说所具有的作用;既要求小说创作应遵循史家的实录原则,又承认小说创作中运用虚构手法的合理性;既为小说突破史家固有的传统观念而哀叹,又认为小说的嬗变非人力所为。这种矛盾心理,是由其史家固有的传统观念与其进步的文学观相互冲突造成的,同时,他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案。章学诚的小说创作主题多样,或表现劝善惩恶,或表达感恩图报;叙事方法精妙纷呈,或巧于虚构,或巧设悬念,或善设对比,或善用巧合,此外,小说精于取材,善于剪裁,人物描写方法不拘一格,语言平实,朴拙无华。 第五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史学著述中的文学实践——传记理论与实践。章学诚界定了传记的内涵,梳理了传记文体的流变,提出了传记撰写的文学性原则,即传人者文如其人,述事者文如其事的原则,论断宜守谨严的原则等。章学诚传记创作数量可观,类型多样,不拘一格,有传、列传、家传、别传、小传等,这些传记有的出自文集,也有的出自方志,章学诚注重从具体需要出发,选择与实际内容相适合的传记形式,使内容与形式得到完美统一。章学诚的史学传记无论是叙事方法,还是人物刻画,都颇具文学价值。 第六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八股文理论及其影响下的写作教育。章学诚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八股文理论:八股文有高下不同的品位,八股文有特定的为文原则,八股文有鲜明的技巧趣味。但也不难看出章氏对八股文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轻视八股文,另一方面,又时对八股文持肯定的态度,章氏虽反对八股文的写作,但并非主张要废除这一重要文章形式,而是倡导一种高品位的有质八股文的写作,也正是通过这一主张,来调和他的八股文理论中固有的矛盾心理。章学诚一生主讲于多家书院,教授八股时文,为读者留下了关于写作教育的丰厚论述,其写作教育深受八股文理论的影响。 第七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章学诚是重要的文史批评家,有着丰富的批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批评理论。他认为批评主体应具备文德思想,即“临文必敬”和“论古必恕”。章学诚在批评实践中总结出丰富多样的批评方法,即源流互质法、心理批评法、反证批评法、采择批评法及比喻批评法等。章学诚一生致力于文史校雠事业,以品评古今文史利病得失为己任,他对桐城派古文文统、义法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此外,章学诚对袁枚亦深恶痛绝,对其诗学观、古文观、考据观及其《随园诗话》也进行了批评和清算。 第八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关于文学史的意识观念及其当代意义。章学诚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方法,以诗教为中心,构建起了文学的史的初步体系,他指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即由六艺之文发展为战国之文,又由战国之文流变为后世之文,虽然形态各异,但一脉贯穿,构成了完整的文学发展的历史序列。章学诚还对文体流变的历史作出了梳理,认为后世文体源于六经,至战国时期,后世文体大致已发展完备。 附录分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章氏原著以及参考相关资料,制作了章学诚著作年表,通过年表,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章氏的著述历程;二是考证了章学诚部分佚文篇目。
【关键词】:章学诚 文学 古文 诗歌 小说 八股文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导论12-17
  • 一、选题来源12
  • 二、研究意义12
  • 三、研究现状12-16
  • 四、研究方法16-17
  • 第一章 章学诚生平及其文学思想17-40
  • 第一节 章学诚的家世及其生平17-20
  • 第二节 章学诚文学思想的形成分期20-28
  • 第三节 章学诚重要著述述略28-40
  • 第二章 章学诚古文研究40-84
  • 第一节 章学诚论文、道内涵及二者关系40-47
  • 第二节 章学诚论文与质的关系47-51
  • 第三节 章学诚文气论51-55
  • 第四节 章学诚的古文实践55-76
  • 第五节 章学诚古文创作时间考辨76-84
  • 第三章 章学诚诗歌研究84-115
  • 第一节 章学诚的诗学观84-97
  • 第二节 章学诚的诗歌实践97-115
  • 第四章 章学诚小说研究115-140
  • 第一节 章学诚的小说理论115-126
  • 第二节 章学诚小说理论中的矛盾心理透视126-130
  • 第三节 章学诚小说的创作特征130-140
  • 第五章 章学诚史学著述中的文学实践——传记理论与实践140-169
  • 第一节 章学诚论传记文体及其流变140-149
  • 第二节 章学诚论传记撰写的文学性原则149-154
  • 第三节 章学诚史学传记的文学价值154-169
  • 第六章 章学诚的八股文理论及其影响下的写作教育169-199
  • 第一节 章学诚的八股文理论169-185
  • 第二节 章学诚八股文理论中的矛盾性阐释185-190
  • 第三节 章学诚八股文理论影响下的写作教育190-199
  • 第七章 章学诚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199-253
  • 第一节 章学诚关于批评主体应具备文德的观点199-205
  • 第二节 章学诚丰富多样的批评方法205-210
  • 第三节 章学诚对桐城派古文的批评210-220
  • 第四节 章学诚对袁枚及其《随园诗话》的批评220-253
  • 第八章 章学诚关于文学史的意识观念及其当代意义253-271
  • 第一节 章学诚文学史意识的初步体系253-263
  • 第二节 章学诚关于文体流变的观点263-268
  • 第三节 章学诚文学史意识的当代意义268-271
  • 结语271-274
  • 参考文献274-281
  • 附录281-291
  • 附录一 章学诚著作年表281-288
  • 附录二 章学诚佚文篇目考288-291
  • 致谢291-29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92-2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君辉;;试论章学诚诗教观的思维模式及其内涵[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谢飘云;章学诚散文的特征及其文学史意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祝伊湄;;章学诚对《随园诗话》的批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春田;孔健;;章学诚的古文师承与文化场域的交往实践[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周建刚;;章学诚与乾嘉考据学的内在转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张春田;孔健;;关于章学诚的古文创作理念——兼论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常言;论章学诚的文道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张安祖,杜萌若;“清”复义说[J];求是学刊;2003年05期

9 孟留喜;究大道以为世用——论章学诚的文章观兼议文章的根本特质[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彭知辉;论章学诚的小说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章学诚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0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c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