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情境对维吾尔族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认知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8:20

  本文关键词:不同文化情境对维吾尔族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认知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从跨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验研究方法,以同一个民族为社会系统,对汉文化与维吾尔文化情境下的青少年自我发展过程中互倚型自我建构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比较。探讨了维吾尔族青少年群体在维汉文化交汇、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自我、态度、认知和价值信念等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自我发展理论,更为和谐民族关系、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第二章的研究中,通过自我陈述测验(Twenty Statement Test, TST)分别对青少年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成人初期经历汉文化或维吾尔文化的维吾尔族青少年进行横向与纵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每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不同文化情境中都表现出不同的自我认知结构,但文化情境对于各个阶段青少年的影响程度不相同;随着社会文化情境范围的扩大,自我的差异也逐渐增大。2、维吾尔文化情境的青少年的集体自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个人自我和关系自我则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于汉文化情境下的青少年来说,关系自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个人自我和集体自我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3、在个人自我内部,个体性自我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社会性自我则递增。但在汉文化情境下,青少年早期呈现显著发展趋势,而维吾尔文化情境的青少年在中期才呈现变化;汉文化情境下的青少年的关系自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与家人的关系自我比同辈关系自我得到更大发展,但维吾尔文化情境下的青少年恰好相反。在第三章的研究中,通过验证不同文化情境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来进一步推进上述研究结果。研究1通过访谈法来确定文化情境对社会认知影响的维度,以便分别对每个维度进行研究。研究2通过群体参照效应比较两类(H1、U1)青年的自我、他人、本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研究结果表明,汉文化下的被试自我参照条件记忆成绩显著及边缘显著高于他人、内群体、外群体参照条件下记忆的成绩。本群体参照条件下的记忆成绩也显著好于外群体参照条件下记忆的成绩,外群体参照和他人参照下的记忆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维吾尔文化下的被试自我参照条件下记忆成绩显著及边缘显著高于他人及外群体参照条件下记忆的成绩,并且本群体参照条件下的记忆成绩也显著地高于外群体及他人参照条件下记忆的成绩。外群体参照和他人参照下的记忆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两种文化下的维吾尔族群体对本群体具有显著性差异,但维吾尔文化下的群体自我记忆成绩与本群体的记忆效果无差异,表明自我与自己所属群体同样重要,体现了群体集体自我的特点。研究3选取汉了文化情境(H1、H2、H3)与维吾尔族文化情境(U1)的维吾尔族青年作为被试,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测量维吾尔族与汉族文化的内隐态度。结果表明,所有被试对本民族文化有偏好,但不同文化情境下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文化与汉文化内隐态度差异显著(U1H3H1);在新疆不同区域出生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文化与汉文化的内隐态度呈现显著差异(南疆北疆乌鲁木齐)。从文化情境特点或出生地的特点来看,个体所处的文化情境对文化内隐态度有重要影响,文化情境对内隐态度的影响特点是年龄因素,它比扩大文化情境范围因素更重要。研究4探讨汉文化情境(H1、H3)与维吾尔文化情境(U1)下的维吾尔族青年被试的元刻板印象。以不同情境的被试对汉族老师(外群体)眼里的维吾尔族学生(内群体)的看法作为元刻板印象的内容,对访谈后的特质词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维吾尔文化情境下的被试元刻板印象的积极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类汉文化情境下的被试。研究5通过人物罗列技术,让不同文化情境(H1、U1)下的维吾尔族被试列出自己所尊重并渴望成为中国、西方和维吾尔族楷模人物,并评价所列楷模人物代表的价值。结果表明,汉文化情境下的青少年比维吾尔文化下的青少年能更清晰地觉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具体来说,维吾尔文化情境下的青少年能够列出体现维吾尔道德价值,以及体现维吾尔道德价值的中国楷模人物;而汉文化情境下青少年所列出的中国楷模人物与西方楷模人物,在他们看来都体现了中国道德价值。相对于维吾尔文化情境下的青年,汉文化情境下的青年(长时间接触汉文化和维吾尔文化的维吾尔族群体)未能觉知到维汉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于是只能列出能够体现汉文化价值的楷模人物,而不能列出体现维吾尔文化价值的楷模人物。综合起来,本研究发现:不同文化情境下成长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的自我发展及其社会认知特点;文化情境对青少年的影响特点是年龄因素,它比扩大文化情境范围因素更重要;众多文化情境中,教育文化情境更为重要。因此,建议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情境。
【关键词】:维吾尔群体 文化情境 互倚型自我建构发展 文化内隐态度 元刻板印象 文化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7
  • 第一章 前言17-71
  • 1 青少年的自我发展19-27
  • 1.1 Markus的自我建构理论20
  • 1.2 Brewer的三重自我建构理论20-22
  • 1.3 维汉文化与自我建构差异研究22-23
  • 1.4 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认知结构及其发展23-27
  • 2 文化情境27-36
  • 2.1 维果茨基的发展性社会情境论28-30
  • 2.2 发展情境理论30-36
  • 3 社会认知36-49
  • 3.1 文化内隐态度36-38
  • 3.2 元刻板印象38-43
  • 3.3 文化价值观43-49
  • 4 研究方法与工具49-56
  • 4.1 访谈法49-50
  • 4.2 修订版的“二十句陈述测验”(自我诠释TST)50-51
  • 4.3 群体参照范式51-53
  • 4.4 内隐联想测验53-55
  • 4.5 两级特质评定法55
  • 4.6 人物罗列技术55-56
  • 5 被试的文化情境介绍56-64
  • 5.1 “民考汉”学生(Han1)57-59
  • 5.2 “民考民”学生(Uyghur1)59-61
  • 5.3 “内初班”学生(Han2)61-62
  • 5.4 “内高班”学生(Han3)62-64
  • 6 研究问题与假设64-71
  • 6.1 第二章的假设64-66
  • 6.2 第三章研究假设66-71
  • 第二章 不同文化情境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71-125
  • 研究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横向研究71-114
  • 1.1 问题提出71-72
  • 1.2 方法72-76
  • 1.3 结果与分析76-104
  • 1.4 讨论104-114
  • 研究2: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横向研究114-125
  • 2.1 问题提出114
  • 2.2 方法114-116
  • 2.3 结果与分析116-123
  • 2.4 讨论123-125
  • 第三章 不同文化情境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研究125-158
  • 研究1:社会认知差异125-130
  • 1.1 问题提出125
  • 1.2 方法125-127
  • 1.3 访谈结果与分析127-129
  • 1.4 讨论129-130
  • 研究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维吾尔族青年的集体参照效应130-137
  • 2.1 问题提出130-131
  • 2.2 方法131-133
  • 2.3 结果与分析133-134
  • 2.4 讨论134-137
  • 研究3:不同文化情境的维吾尔族青年文化内隐态度差异137-143
  • 3.1 问题的提出137
  • 3.2 方法137-140
  • 3.3 结果与分析140-141
  • 3.4 讨论141-143
  • 研究4:不同文化情境下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元刻板印象差异143-149
  • 4.1 问题的提出143-144
  • 4.2 方法144-146
  • 4.3 结果与分析146-148
  • 4.4 讨论148-149
  • 研究5:不同文化情境下维吾尔族青年的文化价值观149-158
  • 5.1 问题的提出149
  • 5.2 方法149-151
  • 5.3 结果与分析151-156
  • 5.4 讨论156-158
  • 第四章 总讨论158-174
  • 1 研究总结158-162
  • 1.1 第二章的研究总结158-159
  • 1.2 第三章的研究总结159-162
  • 2 文化情境的影响分析162-164
  • 2.1 文化情境对青少年影响的关键期162-163
  • 2.2 青少年发展中的关键文化情境163-164
  • 2.3 文化情境的缺失164
  • 3 本研究的教育人类学分析164-170
  • 3.1 实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责任165-166
  • 3.2 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与发展的教育责任166-167
  • 3.3 切实实现“多元一体格局”的教育责任167-168
  • 3.4 实现教师传承文化传递和文化繁殖的教育责任168-169
  • 3.5 实现教育能够将民族伦理道德教育与多元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责任169-170
  • 4 本研究的民族社会学分析170-172
  • 4.1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性170-171
  • 4.2 民族教育需要政策保障171-172
  • 5 本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研究展望172-173
  • 6 结论173-174
  • 参考文献174-185
  • 附录185-195
  • 附录A. 访谈目录185-186
  • 附录B1. 修订版的“二十句陈述测验”(汉语版)186-187
  • 附录B2. 修订版的“二十句陈述测验”(维吾尔语版)187-188
  • 附录C. 修订版的元刻板印象“两级特质评定表”188-189
  • 附录D1. 修订版的“人物罗列表”(汉语版)189-192
  • 附录D2. 修订版的“人物罗列表”(维吾尔语版)192-195
  • 后记195-1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果,梅林;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高学德;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研究[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祖拜热·艾尼瓦尔;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木塔力普·依克巴力;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的哲玛提(Jamaat)群体民俗与民间社会的互助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文化情境对维吾尔族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认知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0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