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入景视角下现代汉语名词的修饰语研究:功能与语序漂移

发布时间:2020-08-03 14:13
【摘要】:本文借鉴认知入景理论(cognitive grounding theory),对现代汉语名词修饰语的功能和语序漂移(shifting)现象进行研究。长期以来,现代汉语名词修饰语的功能被纳入“限制性与描写性”或“限制性与非限制性”的二元对立框架。经过几十年的讨论,既有模式在理论自洽和语言现象解释方面,仍存有较大争议。同时,现代汉语有个较为独特的类型学特征:修饰语漂移,即名词的修饰语处于不同位置都合乎语法。譬如,指量结构与关系小句共现于名词之前时,二者可以互换位置。这类现象的研究过去很少把修饰语参项统一纳入考察范围,去探讨修饰语漂移与修饰语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其认知理据。此外,修饰语漂移还体现在前置修饰语与后置修饰语之间,典型表现是数量短语充当修饰语的情况。关于这类现象,鲜有文献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系统探讨数量短语漂移时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形态表征和认知理据。汉语语法研究的推进离不开认知语法等当代语言学理论。入景理论集中体现了认知语法的核心思想。从形式上看,名词的入景过程表现为光杆名词到完整名词短语的过程。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入景体系,汉语入景体系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尝试在描述现代汉语名词入景类型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以上争议和问题,具体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现代汉语名词修饰语研究中争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入景理论视角下认识修饰语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这种认识的认知理据是什么?(2)现代汉语名词前置修饰语之间的语序漂移与修饰语的功能有何相关性?这种关系的认知理据是什么?(3)现代汉语名词前置修饰语与后置修饰语实现漂移时,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形态表征及其认知理据是什么?本文是一项以解释为取向的定性研究,因此所用语料是非封闭性的,具体来源包括:(1)观察语料,包括北大中文语料库(CCL)、其他文献中的语料和少量作者自己在生活中收集的真实语料。(2)少量内省语料。为确保内省语料的可靠性,我们做了语感调查。本文的结论包括:第一,现代汉语名词修饰语研究中的争议与二元对立的研究框架有关。我们在入景理论视角下,把限制性和描写性都界定为言语交际双方对名词所指事物进行指别的策略,区别在于后者的指别方式是对名词所指事物的情状进行说明。所谓“非限制性”修饰语其实包括描写。因此,我们尝试提出了“限制性包含描写性”的模式,其认知理据在于,汉语名词的修饰语都是名词的入景策略和要素,已有研究中的一些争议可以在此模式下得到解释。第二,现代汉语名词前置修饰语漂移与修饰语功能相关性的表现形式并非“入景”与“非入景”的二元对立态势,而是“强入景”和“弱入景”之间的转化,基本规律是修饰语距离名词越远,其入景作用越强。可见,汉语名词修饰语的入景层级表现为动态挑选过程。以指量结构与关系小句共现为例,指量结构前置于关系小句时,前者起强入景作用,后者发挥弱入景功能。关系小句前置于指量结构时,关系小句起强入景作用,指量结构的入景功能由强转弱。这一认识的认知理据既与名词入景的认知过程相符,也是入景辖域触发项漂移的体现。第三,如果数词空位闭合,数量短语前置与后置时名词短语分别表范畴化和评价义。如果数词空位开放,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分别为数量辖域和数量述谓。评价义的词汇表征包括:名词表评价义或者有评价型无界形容词修饰,量词以个体量词为主,句法表征包括在“排他性标记”后充当表语、作定语和内主语。数量述谓义的形态表征包括:数词既可以是确数,也可以约数,量词多为度量量词,名词不表评价义,一般无隐喻义和转喻义,其句法表征包括充当宾语、话题,往往在对举句式中使用。语义特征及其形态表征的认知理据在于名词的不同入景方式及其互动。本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本文基于入景理论反思了现代汉语名词修饰语研究的既有框架,尝试提出“限制性包含描写性”的模式,以此解释了相关争议和问题,为汉语名词修饰语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或尝试。第二,本文初步归纳了现代汉语名词入景的类型学特征,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了“入景要素叠加”、“动态挑选”、“入景要素漂移”、“入景层级”、“强入景”、“弱入景”、“入景辖域”、“入景辖域触发项”和“入景辖域触发项漂移”等概念或语词,客观上对入景理论的类型学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4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5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6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7 刘丹青;语法调查与研究中的从属小句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8 J.Taylor;王寅;;《认知语法》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9 唐正大;;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7年02期

10 刘海燕,Bernd Kortmann;类型学与方言学[J];方言;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芍;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研究及其认知解释[D];暨南大学;2006年

2 卢鑫莹;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杨坤;定指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及其产生理据[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丽莲;从背景设置看完句条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9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79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