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词特色及其历史生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23:13

  本文关键词:明词特色及其历史生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明词研究的逐渐深入,一些基础却富有挑战性的命题必然会被触及,比如,明词到底有没有形成上不同于唐宋、下不同于清代的特色?假如这种特色确实存在的话,那么,明词特色究竟是什么样的?它又因何形成了这样一些特色?通过对明词词调选择、题材表现以及追和词创作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明词特色的确是存在的。弘治至嘉靖时期,是明词特色的滥觞与形成期,而隆庆至崇祯的晚明时期,才是明词特色集中展现的时期。首先,在选声择调上,明人不再满足于唐宋词已有调式,自创调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受诗文复古运动向词学延伸的影响,即使是沿用唐宋词调,也显现出新变的迹象;同时,一些带有古调、民歌色彩的短章小令,或顺应明代文学世俗化、通俗化的整体文化环境的“俗调”备受青睐。其次,在题材内容上,明代尤其是晚明“主情”词论的张扬,使爱情词继南宋、金元词之后出现“回潮”迹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世俗化、民歌化的全新面貌;“玩赏”、“隔离”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方式,以及“艳逸”的词体定位与审美追求,改变着晚明咏物词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使其整体上呈现出艳情化、闲逸化的风格取向以及浅媚轻绮的特异情调;晚明山林隐逸风气的煽动,加之江南造园之风成为一种时尚,造就了文人闲逸化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令晚明写景词更多地融入反映文人日常生活情趣的俗景、乐景,显示出情感缺失的倾向;浸润于晚明“山人”氛围中的闲适词,受制于山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呈现娱乐化、世俗化的特点,进而突破了传统词作幽婉感伤、意在言外等美感特质,表现出鄙俚、纤佻、儇薄等异质元素以及逸乐化的审美追求。最后,在追和词创作上,明代后期的追和词较之前期,相对数量有所减少,这也是晚明词人自足自立意识的具体表现;同时,在追和对象的选择上,更多的作家选择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唐五代词作为学习或模仿的对象,从而突破了视北宋词为正则的词史观,呈现多元化的审美追求。明词特色的生成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制约。内部因素是词体演进的需要。一方面,词体作为文学之一体,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整体性的改变;另一方面,词体为避免或延缓自身走向衰亡的趋势所进行的自我调节,从而为自身注入新的动力,引发其局部特质的改变。外部因素又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词人主观的审美理想,通过明代词学理论中的词史观、词体观以及词体雅俗观加以体现。二是明代社会文化环境对词体创作潜移默化的渗透。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主要有三种:一是明代词人主体人格及创作心态的变迁对明词创作的影响;二是明代后期主情、好色、尚俗的风俗人情对明词的浸染与薰陶;三是明代诗文、小说、戏曲、民歌等文体样式与明词的互动及对明词的挤压与重塑。
【关键词】:明词 时代性特质 历史生成 文化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20
  • 一、明词及明词特色研究现状10-12
  • 二、对论题的界定12-17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7-18
  • 四、研究意义18-20
  • 上篇 明词特色的内涵探析20-174
  • 第一章 明词用调的继承与新变21-72
  • 第一节 明词用调情况的历史考察21-38
  • 一、明词用调情况的数据统计22-25
  • 二、明词用调情况与唐宋词的比较25-28
  • 三、明词择调对宋词的继承28-29
  • 四、明词用调所呈现的新变29-38
  • 第二节 明代常用词调论析38-62
  • 一、明代文化思潮与《竹枝》创作——兼论《长相思》、《调笑令》38-45
  • 二、明代应酬之风与《喜迁莺》创作——兼论《千秋岁》等45-51
  • 三、明代文学的“俗”化取向与《西江月》创作——兼论《一剪梅》51-56
  • 四、词学创作传统与明代《苏武慢》创作56-59
  • 五、江南地域文化的集结与《江南春》创作59-62
  • 第三节 明代新增词调辨证62-72
  • 一、明代“伪词调”衍生的主要形式62-67
  • 二、明代新增词调辨析67-72
  • 第二章 明词题材的泛化与变异72-149
  • 第一节 明词题材的多样性呈现74-84
  • 一、词学传统题材在明词中的表现75-77
  • 二、明词题材表现对词学传统的突破77-84
  • 第二节 k⒕颇榛ㄈ挝铱瘛勖鞔榇实幕爻,

    本文编号:278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8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3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