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年随访期内自杀行为及其预测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12:30
【摘要】:目的(1)评估一年随访期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发生率;(2)描述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特征,包括自杀原因、自杀方式、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前的求助行为等;(3)从基线调查所获得的人口统计学、儿童期不良经历、家族自杀史、近期生活事件、冲动/攻击型人格、抑郁/焦虑症状以及自杀行为等因素中,筛选能独立预测大学生未来一年发生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因素;(4)构建大学生未来一年发生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风险预测指数。方法以安徽省三所医学院校(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的一、二年级共11541名在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问卷》对被试分别进行基线(T0)、基线后6个月(T1)及12个月(T2)共3次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自杀行为及其特征、早期不良经历、家族自杀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Beck焦虑症状、Beck抑郁症状、冲动/攻击性、家庭功能以及社会支持。最终7298(63.2%)名大学生全程参加三次调查、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且提供合格问卷。调查数据由Epi Data3.1软件录入,经清理后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列联表估计一年随访期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从基线调查所获的潜在危险因素中分别筛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独立预测因素;选择其中最主要预测因素与其他次要预测因素的数量进行交叉组合,计算不同组合所对应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预测概率,再通过分层特异似然比(Stratum-Specific Likelihood Ratios,SSLRs)的分析方法将预测概率的连续分布划分为足够多的、且预测(鉴别)能力不同的组别,形成风险预测指数。结果(1)一年随访期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4%(n=613);自杀未遂发生率为0.8%(n=58)。其中,10.6%的自杀意念者及32.5%的自杀未遂者有两次及以上自杀行为。(2)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主要特征:38.8%自杀意念者及32.8%的自杀未遂者在危机发生时有过求助行为,求助对象主要是自己的亲友,占比分别为83.0%和89.5%。自杀原因比例从高到底依次为学习问题、家庭纠纷、躯体疾病、心理疾病、恋爱问题。78.5%的自杀意念者以及93.0%的自杀未遂者没有自杀计划。59.6%的自杀未遂者采用工具切割,57.9%的自杀工具取自住处。近20%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后接受了医学救助。(3)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独立预测因素:在最终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中,未来一年发生自杀意念的独立预测变量有8个,其中自杀意念史,特别自杀计划史是最重要预测因素(OR=7.67-12.4),其他预测因素包括近一年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不良经历数量、有宗教信仰、女性、高自我攻击评分、高抑郁评分以及家庭功能障碍(OR=1.24-2.03);未来一年发生自杀未遂的独立预测变量有5个,自杀未遂史(OR=16.07-36.12)和自杀意念史(OR=3.66-6.96)是最重要的两个预测因素,其中尤以冲动性自杀未遂史的预测作用为最强,其他3个预测因素分别是儿童期不良经历数量、高自我攻击评分和女性(OR=1.43-3.35)。(4)风险预测指数:由自杀意念史与其他因素的暴露数量(0-7个)交叉组合所构建的自杀意念风险预测指数能有效预测未来一年自杀意念的发生(AUC=0.813)。该指数将样本分为自杀意念发生风险高低不同的5组人群:66.4%的个体属于最低风险组(阳性预测值为2.4%);17.6%的个体属于较低风险组(7.9%);其余三组人群属于高风险组,分别占样本人数的5.2%、7.4%和2.4%,其未来一年自杀意念预测概率分别为24.6%、35.3%以及48.3%。由自杀行为史与其他因素的暴露数量(0-3个)交叉组合所构建的自杀未遂风险预测指数能有效区分未来一年里出现的自杀未遂者和非自杀未遂者(AUC=0.865)。该指数将样本分为自杀未遂发生风险高低不同的4组人群:84.0%的个体被划为最低风险组(阳性预测值为0.2%);12.0%的个体为较低风险组(0.7%);2.8%的个体位较高风险组(4.9%);样本中1.2%的个体被划在最高风险组(33.%),超过一半(51.7%)的自杀未遂发生在该组人群。结论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在大学生中是较为常见的两个行为事件。其主要特征是:个体聚集性(重复发生)、自杀原因为常见暴露(如学习问题)、自杀工具容易获得(取自住处)、多为冲动性的(无自杀计划)以及求助率低等。自杀意念史和自杀未遂史分别是未来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的最为重要预测因素,但单一因素的独特效应不能明显增加未来自杀的危险性,而基于多个独立预测因素而构建的风险预测指数能以较高效度预测未来一年自杀行为的发生。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一些特征(如无计划、低求助率)提示校园里心理或精神科门诊资源的增加并不能有效增加自杀危机的识别率。因此,如何及时有效识别或预测大学生自杀危机是我们制定自杀预防计划的关键。我们构建的自杀行为风险指数为大学生自杀高危个体的筛查和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6


本文编号:2788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88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e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