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8:26
   先天综合判断要成为可能需要一个将其主项和谓项联结起来的第三者。《纯粹理性批判》和《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此种意义上的第三者。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较多地涉及了纯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判断的第三者,但对超验的自然形而上学判断的第三者涉及得很少。 《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指明了联结数学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第三者是直观,“先验感性论”和“先验方法论”的一些论述则进一步向我们表明了第三者是先天直观(空间和时间),而不是经验性直观。石里克否定存在着先天直观,这是其否定存在先天综合判断的题中应有之义。石里克以现代数学物理学的发展反驳康德的先天直观理论其实是一种外部反驳,因而他的反驳是不成功的。 康德所谓的“纯粹自然科学”指一般自然的形而上学和有形自然的形而上学(理性物理学)。《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通过一个例子初步提示了联结纯粹自然科学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第三者是单纯概念,“先验分析论”和“先验方法论”中的一些论述进一步向我们表明了范畴就是第三者。虽然在纯粹自然科学中存在着三种不同意义上的第三者,即先验图型、由内感官、想像力和统觉组成的一个条件整体以及范畴,但真正联结纯粹自然科学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第三者是范畴。 超验的自然形而上学由理性心理学、理性宇宙学和理性神学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以灵魂、世界和上帝为研究对象。在超验的自然形而上学中不可能形成类似于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具有建构性的先天综合判断,而只能形成具有调节性的先天综合判断,它们是理性的统一性、多样性和连续性这三条原则。可是,康德并没有给出上述三个先天综合判断的逻辑表达式(判断形式),也很少给出它们的第三者的相关论述,这成为研究康德哲学的一个重大难题。 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康德明确指认定言命令是一个先天综合的实践命题(判断)。“一种定言命令是如何可能的?”对此问题的解答涉及到定言命令的第三者问题。围绕着对“定言命令的第三者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解答,学术界形成了两种研究思路,即先天型思路和混合型思路。研究表明,混合型思路是行不通的,研究定言命令的第三者只能采取完全先天的思路;定言命令的第三者是自律的意志。 康德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概念受到了现当代分析哲学的严重质疑。其质疑的主要对象是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分;质疑的焦点是分析概念。分析哲学的质疑对我们澄清哲学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对分析概念澄清之不足,对综合概念和区分分析和综合判断之意义的忽视以及缺乏对先天综合判断的意义的应有重视。分析哲学的质疑涉及到知识的标准问题。先天综合判断作为一种知识标准有其合理的因素和价值。同样,探究“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纯粹数学判断、自然形而上学判断(包括纯粹自然科学和超验的自然形而上学)和定言命令的第三者都有形式和对象这两面。第三者作为联结先天综合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中介对先天综合判断具有在逻辑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上奠基的作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第三者是不一样的,因而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第三者是贯穿康德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其对我们研究康德哲学乃至现当代的西方哲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B51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广华;康德的范畴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李福岩;;康德的哲学革命与先验自由观[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3 胡好;;康德定言命令式的演绎[J];道德与文明;2012年02期

4 俞吾金;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康德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及其当代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邓安庆;;从“形而上学”到“行而上学”:康德哲学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邓晓芒;;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读与解[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8 童世骏;大问题和小细节之间的“反思平衡”——从“行动”和“行为”的概念区分谈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舒远招;;从Metapysik角度看《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序言——与Metaphsik相关的几个德文词的理解和翻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邓晓芒;;康德时间观的困境和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818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18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0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