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布特哈八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8 16:17
   清王朝对东北边疆民族的行政管理是以八旗制度为本,依据各民族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的。雍正十年(1732),清朝对清初南迁到嫩江中游地区的部分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打牲部落实行了一种军民合一的组织管理形式,将其编入八旗组织,设立了布特哈八旗。布特哈八旗作为清代独特的边疆经略方式,历经200余年,经历了由部族管理到地方管理,由军政体制向民政体制的转变。它的编设对于清王朝在东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和布特哈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关布特哈八旗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不曾中断的热门课题,虽历经百余年的研究,但是值得学者们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仍有不少,特别是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剖析,是如今尚少有人涉足的领域。本论文以布特哈八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其建立到消亡的过程,试图将布特哈八旗的历史发展轨迹清晰地描述出来。侧重于探讨它的管理状况、职贡差役以及布特哈八旗各族社会生活演变发展等问题。本篇论文共分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价值,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撰写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时段予以界定说明。第二部分为布特哈八旗的形成。在对清入关前索伦部的情况进行解读后,详细论述沙俄的入侵对索伦部的影响,以及索伦诸部南迁后清王朝的管理。索伦诸部南迁后,随着编设牛录的不断增多,清政府将迁移至嫩江流域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打牲部族按照八旗制度进行统一管理,编设了布特哈八旗。布特哈八旗作为一种军民合一的组织形式,不同于清朝在黑龙江地区建立的其他驻防八旗,厘清其编设的原因、原则、时间及特点是本章的重点所在。第三部分为布特哈八旗的管理。布特哈八旗由编设之初的军政管理体制到清末逐步演变成民政管理体制,其管理政策及管理机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与改造。对布特哈八旗的管理政策及管理机构进行梳理论述,借此可以全面审视清代的边疆民族政策。而布特哈各族在入旗后所承担的职贡差役也将在此部分进行总结探讨。第四部分为布特哈八旗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布特哈八旗的编设使各打牲民族原有的社会经济文化模式发生了改变,从氏族公社的阶段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诸如清政府利用楚勒罕、谙达等特有的管理方式促使布特哈各民族与外界有了广泛的沟通及交流,并通过建立旗学及私学对布特哈八旗子弟进行文化教育,发展到清末建立的新式学堂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布特哈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五部分为布特哈八旗编设的历史作用。布特哈八旗的编设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的一方面,如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清王朝在东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同时繁重的兵役、赋役也使布特哈兵丁陷入无休止的困境之中等等。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24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本课题的研究动因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史料
        一、国内史料
        二、国外史料
    第三节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本课题研究的时段
        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布特哈八旗的形成
    第一节 清入关前的索伦部
        一、“索伦”及索伦部内涵的演变
        二、索伦部的民族构成
        三、后金政权—清朝对索伦部的统一
    第二节 沙俄入侵及清入关后对索伦部的影响
        一、沙俄入侵对索伦部的影响
        二、索伦部的南迁
        三、南迁后的索伦部管理
    第三节 布特哈八旗的形成
        一、布特哈八旗编设的原因
        二、布特哈八旗编设的原则
        三、布特哈八旗编设的时间
        四、布特哈八旗的特点分析
第三章 布特哈八旗的管理
    第一节 布特哈八旗的编旗
        一、布特哈八旗的编制
        二、布特哈八旗兵丁的调遣及管理
        三、布特哈八旗佐领的数额
    第二节 清朝对布特哈八旗的管理
        一、管理机构
        二、管理政策
        三、布特哈八旗管理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 布特哈八旗的职贡差役
        一、经济职役
        二、军事职役
        三、繁差杂役
第四章 布特哈八旗的经济和文化生活
    第一节 布特哈八旗的经济生活
        一、清前期布特哈地区的经济状况
        二、清中期布特哈地区的贸易发展
        三、清后期布特哈地区社会经济的变化
    第二节 布特哈八旗的文化生活
        一、国语骑射的推行
        二、学校教育的兴起
        三、文学艺术的进步
第五章 布特哈八旗编设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布特哈八旗编设的积极作用
        一、增加八旗兵源以备随时调遣征战
        二、保卫边疆维护国家统一
        三、加强民族管理巩固清王朝统治
        四、促进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
    第二节 布特哈八旗编设的消极作用
        一、连年征战使各族人口锐减
        二、内部阶级分化明显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三、繁重的贡赋使布特哈人民陷入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亚虹;;达斡尔族文化与萨满教[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2 刘凤翥;;从契丹小字解读探达斡尔为东胡之裔[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01期

3 于学斌;;楚勒罕述略[J];北方文物;1989年03期

4 丁石庆;;达斡尔族狩猎文化之成因分析[J];北方文物;2006年02期

5 海日;朱林;;我国鄂伦春族研究综述[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6 周喜峰;;清朝政府早期对黑龙江西部地区的行政管理[J];东北史地;2006年02期

7 王海冬;;鄂伦春族桦皮工艺的传承方式[J];东北史地;2008年06期

8 冯君实;;鄂伦春族探源[J];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02期

9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鄂伦春编旗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魏鸿伯;;谈鄂温克民族起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关荣波;[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关荣波;[N];中国民族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卡丽娜;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3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孟盛彬;达斡尔族萨满教习俗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娜敏;鄂温克族狩猎故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包梅花;雍正乾隆时期呼伦贝尔八旗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王学勤;晚清民初布特哈八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黄彦震;清代中期索伦部与满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鹏;清代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管理研究(1636-1860)[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江红春;清朝东北副都统衙门建置沿革的初步研究[D];大连大学;2007年

4 李慧;清代呼伦贝尔副都统衙署的设立及其职能[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杨方芳;鄂伦春族服饰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赫;清代东北贡貂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国出墙;清代黑龙江流域贡貂之人的国家认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2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32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0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