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毛南语词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8 20:18
毛南语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使用人口少且没有文字,是一种衰变型语言。毛南语使用者普遍兼用汉语或壮语。现有毛南语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语音、语法方面,词汇和语义研究成果较少。本文选择毛南语的词汇和语义作为研究对象,既可以更多地记录和保存处于衰变过程中的语料,还可以加深对毛南语结构特点的认识。由于毛南族的语言使用处于双语或多语状态,毛南语词汇系统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因此,系统研究毛南语的词汇和语义,对语言接触、语言换用、语言规划、濒危语言保护等问题的探讨,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描写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方法,研究毛南语词汇的本体特点和使用状况。在词汇本体上,一方面研究毛南语的构词法和造词法,探讨其语义类型、语义发展演变以及影响发展变化的因素;另一方面探讨亲属称谓、动植物名词等特殊词集的内涵。关于毛南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研究其语义类型和语义特点;利用义素分析法,论述毛南族历史上的四种婚姻形态,并做相应的文化诠释,目的是结合毛南语与毛南族文化,进一步阐述毛南语的特点。本文还分析了毛南语的植物、动物名词和地名,探讨其语义变化的原因和趋势,旨在充实毛南语词汇的语义研究。在使用状况研究方面,本文分析了毛南族语言的使用类型,调查汉语借词的使用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毛南语中汉语借词的使用与本族词使用相比更占优势,这将影响到毛南语本体和使用的发展变化。本文选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多语人差异五个社会参项,对汉语新、老借词的使用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属性语言使用者借词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探讨汉语借词对毛南语本体和语言使用发展演变的影响。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上,汉语借词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层次较老的汉语借词和毛南语固有词,女性倾向于使用层次较新的汉语借词。年龄上,老年人对老借词和固有词的知晓率较高,青年人在新借词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不逊于老年人,中年人各词项的使用均处于中间状态。文化程度差异上,文化程度越高的群体普通话掌握的程度越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倾向于使用层次较新的汉借词,“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倾向于使用层次较老的汉借词。职业上,农民组倾向于使用层次更老的汉语借词和毛南语固有词,而公务员、教师等对学历和普通话要求较高的职业更倾向于使用层次较新的汉语借词。多语人差异上,毛南族多数人掌握两种以上语言,掌握两种语言的群体在层次较老的借词和固有词使用上更占优势,掌握三种语言的群体在汉借词使用上占优势。从以上分析可知,部分毛南语汉借词的使用出现衰退趋势,即历史层次较老的借词正在被层次较新的借词代替。毛南族年轻人的母语水平越来越低,普通话已成为一部分少年儿童的母语。从毛南语的汉借词分布看,毛南语和汉语接触属于中度接触类型。汉语借词的使用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毛南语中汉语借词的使用与本族词使用相比更占优势,这将影响到毛南语本体和使用的发展变化。本文选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多语人差异五个社会参项,对汉语新、老借词的使用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属性语言使用者借词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探讨汉语借词对毛南语本体和语言使用发展演变的影响。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上,汉语借词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层次较老的汉语借词和毛南语固有词,女性倾向于使用层次较新的汉语借词。年龄上,老年人对老借词和固有词的知晓率较高,青年人在新借词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不逊于老年人,中年人各词项的使用均处于中间状态。文化程度差异上,文化程度越高的群体普通话掌握的程度越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倾向于使用层次较新的汉借词,“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倾向于使用层次较老的汉借词。职业上,农民组倾向于使用层次更老的汉语借词和毛南语固有词,而公务员、教师等对学历和普通话要求较高的职业更倾向于使用层次较新的汉语借词。多语人差异上,毛南族多数人掌握两种以上语言,掌握两种语言的群体在层次较老的借词和固有词使用上更占优势,掌握三种语言的群体在汉借词使用上占优势。从以上分析可知,部分毛南语汉借词的使用出现衰退趋势,即历史层次较老的借词正在被层次较新的借词代替。毛南族年轻人的母语水平越来越低,普通话已成为一部分少年儿童的母语。从毛南语的汉借词分布看,毛南语和汉语接触属于中度接触类型。汉语借词的使用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毛南语中汉语借词的使用与本族词使用相比更占优势,这将影响到毛南语本体和使用的发展变化。本文选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多语人差异五个社会参项,对汉语新、老借词的使用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属性语言使用者借词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探讨汉语借词对毛南语本体和语言使用发展演变的影响。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上,汉语借词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层次较老的汉语借词和毛南语固有词,女性倾向于使用层次较新的汉语借词。年龄上,老年人对老借词和固有词的知晓率较高,青年人在新借词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不逊于老年人,中年人各词项的使用均处于中间状态。文化程度差异上,文化程度越高的群体普通话掌握的程度越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倾向于使用层次较新的汉借词,“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倾向于使用层次较老的汉借词。职业上,农民组倾向于使用层次更老的汉语借词和毛南语固有词,而公务员、教师等对学历和普通话要求较高的职业更倾向于使用层次较新的汉语借词。多语人差异上,毛南族多数人掌握两种以上语言,掌握两种语言的群体在层次较老的借词和固有词使用上更占优势,掌握三种语言的群体在汉借词使用上占优势。从以上分析可知,部分毛南语汉借词的使用出现衰退趋势,即历史层次较老的借词正在被层次较新的借词代替。毛南族年轻人的母语水平越来越低,普通话已成为一部分少年儿童的母语。从毛南语的汉借词分布看,毛南语和汉语接触属于中度接触类型。毛南族聚居地下南乡已经变成“毛南-汉”双语社区。毛南语系统借用大量汉语中古、近代词汇的主要途径是口语,现代汉语借词则主要通过现代媒体借入。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H27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调查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相关研究动态
第一章 毛南族及其语言概况
第一节 社会文化概况
一、族称起源
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概况
三、下南乡概况
第二节 语言概况
一、语音
二、语法
第二章 毛南语的词汇类聚
第一节 毛南语词的界定
第二节 毛南语的词汇类聚
一、词源角度的分类
二、使用范围角度的分类
第三章 毛南语的构词和造词类型
第一节 毛南语的构词类型
一、单纯词
二、合成词
第二节 毛南语的造词类型
一、摹声法
二、变音法
三、说明法
第四章 毛南语的词义类型
第一节 词义的类聚
一、单义词
二、多义词
三、同义词
四、近义词
五、反义词
第二节 义素分析例释
一、亲属称谓词的义素分析
二、植物名词的义素分析
三、动物名词的义素分析
四、毛南语地名的语义初探
第五章 毛南语汉借词的使用情况研究
第一节 调查概述
一、调查词项
二、社会变项
三、研究方法
四、调查对象语言情况
第二节 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老借词使用情况调查
二、新借词使用情况调查
三、与本语词并存并用借词使用情况调查
第三节 从汉借词使用看毛南语的变异及发展
一、影响变异的因素
二、发展趋势预测
第四节 词汇借用对毛南语和汉语接触的启示
一、下南乡成为"毛南-汉"双语社区
二、毛南语和巧语处于"语言并用"阶段
三、毛南语与汉语的接触途径和类型
结语
一、xO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832711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H27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调查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相关研究动态
第一章 毛南族及其语言概况
第一节 社会文化概况
一、族称起源
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概况
三、下南乡概况
第二节 语言概况
一、语音
二、语法
第二章 毛南语的词汇类聚
第一节 毛南语词的界定
第二节 毛南语的词汇类聚
一、词源角度的分类
二、使用范围角度的分类
第三章 毛南语的构词和造词类型
第一节 毛南语的构词类型
一、单纯词
二、合成词
第二节 毛南语的造词类型
一、摹声法
二、变音法
三、说明法
第四章 毛南语的词义类型
第一节 词义的类聚
一、单义词
二、多义词
三、同义词
四、近义词
五、反义词
第二节 义素分析例释
一、亲属称谓词的义素分析
二、植物名词的义素分析
三、动物名词的义素分析
四、毛南语地名的语义初探
第五章 毛南语汉借词的使用情况研究
第一节 调查概述
一、调查词项
二、社会变项
三、研究方法
四、调查对象语言情况
第二节 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老借词使用情况调查
二、新借词使用情况调查
三、与本语词并存并用借词使用情况调查
第三节 从汉借词使用看毛南语的变异及发展
一、影响变异的因素
二、发展趋势预测
第四节 词汇借用对毛南语和汉语接触的启示
一、下南乡成为"毛南-汉"双语社区
二、毛南语和巧语处于"语言并用"阶段
三、毛南语与汉语的接触途径和类型
结语
一、xO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景霓;;毛南语个体量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银云忠;;毛南语词末鼻音和塞音与英语相关语音的对比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覃晓航;;壮语称谓系统中ta~6、tak~8的特点和来源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容[J];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04期
4 覃凤余;;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5 张均如;;广西平话对当地壮侗语族语言的影响[J];民族语文;1988年03期
6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7 陆天桥;;毛南语的类别名词[J];民族语文;2007年03期
8 意西微萨·阿错;曾晓渝;陈南南;;藏、汉语言在“倒话”中的混合及语言深度接触研究(论文摘要)[J];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01期
9 陆天桥;;试析毛南族“名从幼称”的文化功能[J];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3期
10 谭远扬;;《毛难语简志》读后[J];民族语文;198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庐静;福建永安地方普通话共时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2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3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