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文明最古老的文化遗产;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它从至少八千年前,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形声规范化汉字。现代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特的;无论它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汉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汉字的起源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活化石似的这个汉字的每一个层面叠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史。所以汉字的构形包含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一代代留下的社会理想和生活哲学。许慎言:“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古,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汉字构形的特点是隐喻,而这隐喻的核心是道德;汉字的结构和形式是人类道德精神的一个重要的证据来源。本论文通过汉字的词源和语言学的研究,揭示隐喻掩盖的汉字中的道德精神。本论文也涉及了孔子、老子和古代经典作品的关键概念解释。汉字的最基本的哲学概念是“义”和“象”的概念,这两个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它在结构上嵌入到汉字里成为汉字的灵魂。、研究者认为诠释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的隐喻对于道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西方教育进入亚洲后特别是进入中国后带来了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进而产生道德困境。网络文化迅速扩散等复杂因素,家庭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时睡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许多困难。然而和睦的世界和人类安然的生活基于大家的道德行为。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面对文化与价值观的多元化形势,任何一种合理的道德教育理论都可以对道德教育给出见解。因此,用中国土生土长的汉字中的道德精神来促进道德教育的理论是最合理的。象形符号汉字不仅是客观图形的反映,而且它本身反映着社会历史文化;尽管它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不可取代性,但在量化和细节化等方面,还有其自身所不能克服的局限性。汉字中的道德精神能很敏锐地提供中小学生认识道德的路径。中小学汉字教学中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出力不少,但是收效不大,错别字层出不穷,对汉字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汉字教学是耗时的“困难地区”。一般在课堂学习汉字时,学生们只知普通的音和义。“在目前的汉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忽视、违背汉字的文化性进行教学,单纯追求汉字的趣味性、只追求汉字数量,忽视汉字教学质量等现象丛生。”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如采取以汉字为道德教学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分析性教学,促使学生尽快掌握并且能够灵活的学会汉字,提高对汉字文化作用的认识,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道德精神的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他们这辈子写字时都会记得这个道德路径,生活会规范化,行为会具有善的有意义。本论文是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上,试图发掘汉字中的道德精神;进而基于汉字中的道德精神提出道德教育发展的进一步策略,以此来提高未来公民的道德生活质量。将道德教育跟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辅之以生动的教学,努力的促成学生的自我生成发展,形成其真正的善良和独立之人格,更新和改进道德教育现有的方法。本论文的主题部分包括导论与三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中国汉字的起源和演进。这里解释了至少八千年前从图画文字开始的汉字文明化进程,根据各个时代皇家的各种惠顾下汉字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时代逐步发展到形成表形字,下一步演变到形声汉字,中华民族的思想促进着汉字茂盛生长以致繁华;到了二十世纪汉字开始简化了,到现代以后汉字的演进过程构造了简体形声规范化汉字。第二章论述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中国道德精神体现的情况。在这章里笔者试图了解中国的道德精神背景,特别是儒家,道家等古中国的百家哲学的整体性,模糊性思想、阴阳自然辨证的思想、时空的概念,美学的概念、抽象象征的概念等。之后进行了有些汉字的具体分析,旨在诠释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的具体情况,和在汉字的道德精神中寻找人生的道德启示。第三章提出汉字中的道德精神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介绍汉字创造的故事,分析汉字本身的结构,分析汉语词语的组织逻辑等方法来应用汉字中的道德精神激发学生对道德生活的兴趣,实现道德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汉字会无声地进行道德的内化,同时树立起他们终身的楷模。以便促使中小学生灵活学习汉字同时自然地变成有道德的人。本论文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它所体现的道德精神也很明显。如果汉字能够在教育中形成长效机制,它在道德教育中亦可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概念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一些在道德教育中合理利用和传递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的策略来结束本论文。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H12
【文章目录】: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三、概念界定
(一) 汉字
(二) 道德
(三) 道德精神
(四) 汉字中的道德精神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文献法
五、研究思路与理论基础
(一) 研究思路
(二) 理论基础
第一章 汉字的发端与演进
一、汉字的发端
(一) 传说:仓颉造字
(二) 考古:汉字起源史
二、汉字的演进
(一) 先秦时期
(二) 秦汉时期
(三) 魏晋唐宋时期
(四) 近现代时期
第二章 汉字发展与中国道德精神体现
一、汉字与道德精神的相互印证
(一) 整体与模糊思维
(二) 自然辨证的方法
(三) 时空美学的观念
(四) 抽象象征的思想
(五) 保守性道德思想
二、汉字道德精神的具体分析
(一) 图画汉字
(二) 表形汉字
(三) 形声汉字
(四) 规范汉字
三、汉字道德精神的启示
(一) 认知方式的独特性
(二) 道德智慧的包容性
(三) 道德价值的普适性
(四) 精神发展的无限性
第三章 汉字中的道德精神与道德教育
一、道德教育中汉字的重要作用
(一) 道德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二) 道德生活兴趣的激发
(三) 终身楷模的树立与内化
二、汉字中的道德精神传递方式
(一) 介绍汉字形成的背景故事
(二) 阐释汉字本身的构造内涵
(三) 分析词语和短语的组织逻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忌;对文言文教学的民族性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易燕明;;道德精神与民主政治——从徐复观思想的两极看儒家自由主义的理路[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3 章恒珍;汉字历史文化积淀举隅[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4 陈浩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5 郑晓江 ,夏永翔;试论中国古代道德的基本特点及其现实意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6 刘鸣;论汉字字形的心理学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张玉金;现代汉语常用字的结构类型[J];汉语学习;1995年02期
8 申小龙;中国原始文化的结构化呈现──古汉字构形的文化解读[J];汉字文化;1994年02期
9 李传书;从汉字看中国的风俗礼仪[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王国炎,汤忠钢;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闫瑞 贾艳霞;[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合行;论道德的文化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
2832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3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