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第3窟壁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19:01
本文关键词:榆林窟第3窟壁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榆林窟第3窟位于甘肃瓜州踏实河冲刷而成的河谷东岸,窟内壁画为西夏时期作品,是研究11-13世纪河西地区石窟艺术面貌、佛教信仰特征和多民族艺术交流史的重要遗存,因文献、碑铭、题记等材料欠缺,暂时无法判定确切的绘制年代。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榆林3窟壁画的题材内容、文本依据和配置内涵,主要运用图像学和艺术史的方法分析图像构成与特点,运用历史文献学的方法挖掘梵、藏、汉、西夏文文献或出土文书中隐藏的关键信息,注重对榆林窟第3窟图像来源及传播路径的分析,并将其与河西走廊地区的其他一些西夏石窟壁画和佛教版画、卷轴画、雕塑作品作细致比较,试图构架起从整体上审视西夏石窟造像体系的理论框架。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10世纪末至13世纪党项民族和西夏政权时期佛教的发展盛况,追溯10世纪末中印之间开展的频繁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分析党项西夏与宋、辽、回鹘等政权之间的佛教交流关系,将西夏佛教艺术放置到10-13世纪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史中加以理解。 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内容。通过分析图像的构成内容和特征,仔细梳理汉、藏、梵文佛教经典中与榆林3窟图像密切相关的文本(陀罗尼、仪轨、成就法等),并检索西夏其他同题材造像与榆林3窟进行比对,可以看到榆林3窟的大多数密教题材是随着宋代中印之间频繁的佛教文化交流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法的传译、仪轨的推行和带有东印度帕拉风格插图的梵文贝叶经的流通而传入河西走廊,在西夏石窟壁画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发展序列。 第五章是从整体上把握榆林3窟壁画的图像特征,密教题材图像遵循的是以《巴哩成就百法》为代表的东印度波罗佛教造像传统,“显/密”两类图像在统一的建筑实体空间内得到“圆融”,传统佛教观念(辽代华严“圆教”、“净土”信仰)和新译密续主题并存,反映了西夏佛教发展的基本形态。 榆林3窟壁画在图像志方面基本选择沿用东印度佛教造像传统,但在图像配置内涵方面则是遵循敦煌本地图像传承和信仰模式,浓缩体现了汉地早期大乘佛教信仰、唐代密宗信仰、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引入的带有东印度波罗艺术风格的造像传统以及11世纪梵藏文密续经典所记录的全新的图像体系,并受到回鹘、辽等少数民族政权宗教信仰的影响,是11-13世纪多民族跨地域文化交流史的浓缩体现。
【关键词】:榆林窟第3窟 显教图像 密教图像 《巴哩成就百法》 华严“圆教” “净土”信仰 新译密续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8.6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5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11-15
- 二、研究史回顾15-20
- 三、研究材料和方法20-22
- 四、“显教”与“密教”图像的划分22-25
- 第一章 西夏社会佛教信仰的特征与11-13世纪多民族艺术交流25-69
- 第一节 党项民族和西夏政权时期的佛教信仰26-40
- 一、党项民族时期的佛教信仰27-32
- 二、西夏建国后的佛教信仰32-40
- 第二节 十世纪末的佛教复兴及西夏与周边各民族的佛教交流40-53
- 一、十世纪末的佛教复兴——继唐代之后的另一个取经热潮41-46
- 二、西夏与周边各民族的佛教交流46-53
- 第三节 榆林窟第3窟壁画53-69
- 一、榆林窟的西夏石窟55-60
- 二、榆林窟第3窟窟室结构与壁画内容60-69
- 第二章 榆林窟第3窟显教图像研究69-166
- 第一节 东壁中铺:八塔变70-119
- 一、榆林窟第3窟“八塔变”图像辨识与分析71-86
- 二、汉、藏文典籍中的“八塔”86-96
- 三、从印度到西夏——“八塔变”图像的流变和传播96-104
- 四、榆林窟第3窟“八塔变”与西夏时期的八塔信仰104-117
- 五、小结117-119
- 第二节 南、北壁中铺:净土变119-137
- 一、西方净土变的相关经典120-122
- 二、榆林窟第3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122-128
- 三、榆林窟第3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或“药师经变”128-133
- 四、从榆林3窟净土变中的建筑样式看宋夏之间的文化交流133-135
- 五、小结135-137
- 第三节 西壁窟门南、北两侧:文殊、普贤菩萨并侍从像137-166
- 一、榆林窟第3窟的文殊、普贤菩萨并侍从像140-162
- 二、西夏其他文殊、普贤菩萨并侍从像162-164
- 三、小结164-166
- 第三章 榆林窟第3窟密教图像研究(上)166-249
- 第一节 千手观音167-202
- 一、十一面千手观音168-186
- 二、五十一面千手观音186-201
- 三、小结201-202
- 第二节 南壁东铺:顶髻尊胜佛母曼荼罗202-230
- 一、榆林窟第3窟顶髻尊胜佛母曼荼罗的相关仪轨文书204-220
- 二、西夏其他顶髻尊胜佛母曼茶罗图像220-225
- 三、榆林窟第3窟顶髻尊胜佛母佛母曼荼罗绘制年代分析225-227
- 四、小结227-230
- 第三节 北壁东铺:摩利支天曼荼罗230-249
- 一、摩利支天曼茶罗的相关经典与图像235-240
- 二、榆林窟第3窟的摩利支天曼茶罗及其文本依据240-248
- 三、小结248-249
- 第四章 榆林窟第3窟密教图像研究(下)249-355
- 第一节 北壁西铺:金刚界曼茶罗250-277
- 一、金刚界曼荼罗的相关经典及其图像构成251-256
- 二、榆林3窟的金刚界曼茶罗256-266
- 三、西夏金刚界仪轨坛法与曼荼罗图像的盛行266-268
- 四、榆林3窟北壁西侧金刚界曼荼罗下方的多闻天王并八大马王268-276
- 五、小结276-277
- 第二节 南壁西铺:恶趣清净曼荼罗277-308
- 一、恶趣清净曼荼罗的相关经典及其图像构成278-281
- 二、榆林窟第3窟的恶趣清净曼茶罗281-291
- 三、恶趣清净曼荼罗下方的财续佛母与“七政宝”291-307
- 四、小结307-308
- 第三节 北壁西铺上方:不空偹鞴垡粑遄鹣,
本文编号:284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