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桃花源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1:15
   仇英的《桃花源图》中,图像与技法的巧妙结合所营造出的效果十分独特,耐人寻味;其中所体现出的桃源幻境,可分为仙凡交界之处和隐匿之处两种。笔者通过考据仇英《桃花源图》的蓝本来源,分析仇英借用了赵伯驹《桃花源图》的布局方式并运用晋、唐和宋代的绘画技法完成此图,此图与仇英本人所作另外几幅名称、内容和形式类似的画作亦有联系。笔者通过对“桃花源图”发展脉络的梳理,将此画置于“桃花源图”的发展历史中,由明前至清纵观之,发现此图竟于其间起到承上启下之作用——仇氏“桃花源图”不仅在明代引发“桃花源图”的热潮,清代的宫廷画家、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所创作的“桃花源图”也多受仇英之作的影响。观明代画家的生存环境,皇权之专制、苛政之残酷,致文人无意入仕,转而寻求“归隐”之所,是为“桃花源图”产生的根本原因;文人创作的隐逸倾向是“桃花源图”流行的充分条件;与此同时,“桃花源”文本的传播,使世人熟识“桃花源”并不断丰富对“桃花源”的理解,是“桃花源图”得以被推崇、大量涌现的必要条件;最终,在繁荣的社会经济下,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物质生活的充盈伴随着精神文化需求的上涨,“桃花源图”蔚然成风。艺术市场对“桃花源图”的需要,加上仇英和吴地文人画家、富商的交往,直接影响了仇英对“桃花源图”的创作。观主观因素,仇英的宗教信仰对其创作影响极大。明代当权者对道教的推崇,使道教的影响范围从朝廷扩展到民间,人民不可避免地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道教仙境世界中描绘的不老不死之人、仙山楼阁、奇珍异兽不止让皇帝、士大夫们着迷,也深深地吸引着下层人民,仇英就在其中。他绘制了大量关于仙境的画卷,仙境影响着他心中“桃花源”的构建。“桃花源”本身就是一个保护归隐或逃难之人的亦真亦幻的保护所,道教的仙道思想与“桃花源”有交融之处,能够加深仇英对“桃花源”的情感;仇英擅长青绿山水技法,表现复杂场面的功力深厚,对“桃花源”这一亦真亦幻的题材的表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仇英本一介漆工,受多位文人大家提携,以刻苦努力获得画名,进入文人圈之上层。然而,他不仅仍然因身份问题为文人排挤、轻视,亦无文人画家之潇洒,后半生处于被富商馆饩,寄居他人篱下之境况——“桃花源图”予与仇英描摹心中梦想的机会。笔者通过对画面形式内容的分析,从景物、用笔、设色、布局四个方面入手,以图像学的方法层层加以诠释;对仇氏《桃花源图》生成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进行梳理,探究仇英《桃花源图》中所包含的“桃源意象”所体现出来的内在意蕴,即仇英内心中的物化之像;根据仇英生平经历与所处客观环境,结合其画作进行分析,将仇英表达的理想生活分为“仙界胜景”、“富贵生活”和“雅士之境”,由此探寻仇英心中之“桃花源”。
【学位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J212
【部分图文】:

皇帝,御笔,桃花源


31《桃花源图》(波士顿本)(图2)《桃花源图》(波士顿本)题跋(图3)从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词中可以得知,乾隆皇帝于1739年在赵伯驹的《桃源图》上提有诗作。过了四十年,乾隆皇帝欲在仇英《桃花源图》上复用之前那首诗作,却忘记了引用“钞锣溪”的出处,询问于敏中(1714-1780)(此时已是于敏中将死的前一年,估计由于身体原因,已经无法为乾隆作答)以下的翰林院诸大臣,竟无一人知晓,查找了十余年也没有找到。乾隆皇帝闲暇时偶尔翻阅旧刻元人编著的《陶渊明集》汤汉注本,才知道“钞锣溪”来源于《桃源经》,看着仇英的《桃花源图》彷佛进入仙境,好像又重新看到了赵伯驹的《桃花源图》,龙颜大悦。乾隆皇帝认为仇英本《桃花源记》的蓝本就是赵伯驹的《桃花源图》,笔墨意境都很好,遂“洵为合作”,于是在此本卷端题书,表达自己的欣赏之情。1788年初春作。美国学者艾伦·约翰斯顿·莱恩在论文中写道:“另一幅是宣纸画,在波士顿的高雅艺术博物馆,上面有乾隆皇帝题写的画跋,他知道这幅画是伪造的。”笔者在乾隆皇帝的题跋中,并没有看到乾隆皇帝质疑此画的类似信息,乾隆皇帝十分笃定是仇英真迹,全然不曾怀疑。“锣溪接武陵源,峡口通人宛见村。望去陌阡鸡犬富,迎来老幼笑言温,传神别致超凡品。避世高情足静论,粉本问从谁所得,伯驹真迹石渠存。已亥(1779)暮春御題”(图4)这首诗是乾隆皇帝于1779年题于仇英本《桃花源图》卷内的诗作。从中可以看到,乾隆皇帝在卷首之作乃是在题诗过后九年,又在卷端复题。从《石渠宝笈》的记载来看,乾隆皇帝的诗是有记录可查的,这首诗作与题《赵伯驹桃源图》的诗句并不一致。《石渠宝笈》中所载,《题赵伯驹桃源图》“书画合卷上等,宋赵伯驹桃源图一卷,上等天一,素绢本着色,?

字体,小楷,隶书,神态


34仇英落款(图5)整体而言,风格和字体相对统一,都是小楷且字体规矩文秀,和仇英的性格、气质感觉基本契合;从神态上看都带有一丝文雅之气,只不过莲本隶书意味稍浓,略带古拙之感;几幅字体之间的间隔亦远近相宜,看不出太大区别。书写速度上,桃本似乎稍快于其他四本,笔画之间更为连贯流畅。将单个字进行比对,所有“仇”字的单人旁都是上粗下细,但笔画的形状存在细微差别:桃本的起笔纤细,中后部份肥厚,收笔时尾部有尖,像一根香蕉;辽赤本、仙本和莲本起笔虽细,但运笔至尾笔画匀称、粗细一致,首尾呈方笔之态;嘉赤本开始部分与其余三本类似,但愈到后来笔画愈细。“仇”字的“九”字部分,五本字形的斜度基本一致,都是向左上方倾斜;桃本和莲本的倾斜角度较大,其余三本斜度较为平缓。用笔转折也类似,都再横折处有明显顿笔;桃本在顿笔时提按较高,仙本与莲本与其类似但趋于平缓;辽赤本和嘉赤本行笔路径有下降之势,在转折处有圆润之感。在最后的折勾之处桃本与其他四本出现较大的差异,桃本转折处外圆内方,且运笔上扬,勾的出峰尤其明显——尖且锋利,其余四本的转折偏弧度,运笔下抑,勾处出峰内敛且钝,有明显的回笔路径。“英”字的整体字形姿态大致相似,但细节部分有诸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笔画结构的问题。桃本“英”字的草字头部分,结构是一体的,只有一横;其余四本“英”字的草字头,在结构上则是分开的,由两个十字组成。“央”的转折处只有辽赤本是方笔,其余四本皆圆笔;“央”字中间的一横,桃本起笔是上挑的,其余四本则是下压。但仔细观察桃本,画面斑驳有剥落迹象,是否是颜料墨迹脱落而引起字体笔画视觉上的不同,仍有待商榷。五本的“实”

桃花源,故事,内容,画面


36父”、“仇英之颖“十州”、“十州仙史”(虽然仇英号“十洲”但印章的“州”都是没有三点水旁的“州”)等几方印(图6),据说还有“南”和“阳”两枚连字印,遗憾的是笔者未能找到。纵览全卷,此卷在色彩感觉画面特征上贴近仇英画作,在落款及印章上也无太大问题,再加上乾隆皇帝的鉴定跋语,笔者推断此作应为仇英之作。仇英印章(图6)(三)画面内容《桃花源图》是以《桃花源记》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作品,根据故事内容,将此图分为六个部分:一,发现并进入桃花源;二,在桃花源中的见闻;三,与桃源住民会话;四,与桃源住民同乐;五,离开桃花源;六,寻找桃花源。学者陈志衍将其分为五个部分,没有“寻找桃花源”这一部分,段落划取的部分也与笔者稍有不同,①但笔者以为,加上“寻找桃花源”才是完整的“桃花源”故事,有了这个情节故事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内涵意蕴才会更加深刻。第一部分由卷首到六颗松树之地(图7)。卷首由溪岸缠绕着枯藤的两棵高松引入画面,对岸是烟云缭绕的奇峰,距离越近轮廓越清晰,山中树木繁茂。溪岸两旁是一片桃花红白相间的桃林,一路延伸到一个山洞,是为渔人入洞之景。洞穴内部很长,历经堆积的群峰到达六棵松树之处。第二部分由六棵松到达山顶小茅亭(图8)。出洞之后是一片水泽,渔人继续驾舟前行(在第一部分渔人已经弃舟进洞了,现在驾驶的小舟不知道从何而来),两岸依然散列着缤纷的桃树。中景处是一片田地,有位农民扛着锄头行走在田径之上,前面一孩童正回头指路;继续推远有河流穿过,远景是烟雾迷蒙的远山。继续前行,溪岸旁边杂树丛生,茂密异常,被树木所遮掩的小山坡上有一座小茅草亭,里面有供人休憩的圆凳。第三部分由此茅亭到双层大宅院(图9)。从茅亭处①陈志衍《清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力;;桃花源一林 之二[J];书城;2019年12期

2 刘伯源;;水绕山环的桃花源小镇[J];新湘评论;2020年07期

3 劉照劍;;論《桃花源記》中的“元”“原”[J];书法研究;2020年02期

4 王春雨;;寻找心灵的桃花源[J];吉林人大;2020年04期

5 张紫玉;王珊;李明玉;夏汉军;;桃花源古镇文化注入与营销策略[J];营销界;2020年09期

6 孙慧敏;;研学旅行新天地 共建地理“桃花源”——参加“2018全国中学研学旅行大赛”决赛有感[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年23期

7 丁伟;;寻找桃花源[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8期

8 俞建华;;桃花源里可耕田[J];中国报业;2019年11期

9 郑科;;风口桃花源: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J];果农之友;2019年07期

10 刘亚东;;桃花源记[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晨明;仇英《桃花源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悦;解读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现代桃花源[D];吉林大学;2014年

2 孙晨;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D];暨南大学;2015年

3 伍文敏;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桃花源景区产品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玲;格非“寻找桃花源”三部曲叙事风格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金晶;名利场与“桃花源”[D];安徽大学;2013年

6 张苗苗;基于体验理念的新乡市平原新区“桃花源”主题农业园规划设计[D];河南农业大学;2019年

7 刘建权;地方课程资源视野下的古代桃花源诗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辉明;从功能翻译视角分析桃花源景点旅游宣传册翻译[D];中南大学;2012年

9 黄徐玲;心理补偿视角下古典文学中桃花源形象的建构与衍变[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10 张金桅;桃花源景区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2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82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