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法,用笔”概念的生成与演绎
【学位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J212
【部分图文】:
算命方法有占卜、求签、扑克算命等。随机型算命的特点是结果不可重复,同一个人卜算两次,完全可能求得两个不同签。其二为特征型:这种算命方法的代表为相骨、相手、相面、生辰等。因为人体特征相对固定,只要算命者理论基础相同,对同一人算命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特征型算命的结果可以重复,但是也会因算命者、算命时间不同而得出相异的观点。较之于随机型,特征型相术相对有理可循。“骨法,用笔”之“骨”的字义即是源于特征型相术,最典型者属于传说中的“圣人异相”,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伏羲人首蛇身(图1),神农人首牛身等。《列子·黄帝第二》说:“庖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①“相骨法”即属于特征型相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战国时期的荀子在其《荀子·非相》篇中指出:“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唐杨倞注:“相,视也,视其骨状,以知吉凶贵贱。”②荀子反对将“人之形状颜色”和“长短、大孝善恶形相”与“吉凶妖祥”相关联,但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相人风气当时是切实存在的,只是难登大雅之堂“学者不道”而已。以现存古籍来看,虽然完善的特征型相术理论出现较晚,但是关于特征型相术的运用记载却不胜枚数。以传说而言,最早的记载为尧、舜、禹相人的方法,据东汉戴德《大戴礼记》①[战国]列寇:《列子》,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7页。②[战国]荀况:《荀子》,辑录于余世存、李克《我们的经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第139页。[图1]西汉·《伏羲像》壁画河南洛阳卜秋千墓出土
26的,是《列子》中关于九方皋相马的故事,文中伯乐对秦穆公谈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①西汉刘秀在述及《山海经》的著作原因时指出:“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④具有明显的相术认知,所以,它被班固列入《汉书·艺文志·形法》。《山海经》之外,形法中另记有《国朝七卷》、《宮宅地形二十卷》、《相人二十四卷》、《相宝剑刀二十卷》、《相六畜三十八卷》等共一百二十二卷。近现代考古还发现有:长沙马王堆出土有汉初简牍《相马经》(图2),安徽双古堆出土有西汉前期简牍《相狗经》,居延出土有汉简《相刀剑册》等,类似相法简帛甚多。班固认为:“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⑤秉承的是万物皆可相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东晋郭璞的《葬书》中也有体现,他认为:“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同期后魏《齐民要术》中也提及相马法:“良多赤,血气也;驽多青,肝气也;走多黄,肠气也;材知多白,骨气也;材多黑,肾气也。”⑥约成书东晋至南朝的上清派重要科戒律例《太真玉帝四集明科经》中,对各经文传人的选择,也有很明确的骨相要求:“《左乙混洞东蒙之箓》、《右收摄杀之律》,……骨气合真。”“《三华宝曜琼文琅书》、《灵曜上箓》、《七晨素经》,……金骨玉藏。”“《玉清洞元三气金章》、《太极箓景真经》,四卷二诀,……玉骨紫藏。”“《金房度命玉字回年三华耀景真经》,……玉藏金骨。”“《解形逐变流景玉经》,……骨应玄图。”“《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玉藏金骨。”①[战国]庄周:《庄子》,[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69页。④[战国]
,或在行步,或在声响。面部欲溥平润泽,手足欲深细明直,行步欲安稳覆载,音声欲温和中宫。头面手足,身形骨节,皆欲相副称,此其要略也。夫骨法为禄相表,气色为吉凶候,部位为年时③,德行为三者招,天授性命决然。”“人之有骨法也,犹万物之有种类,材木之有常宜。”④虽然王符的理论明显可以看出对王充等人的继承,但是,他对概念的界定更加细化:他将“骨法”界定于“骨体”的范畴,而将王充“性”的“骨法”,界定为“气色”。王符所言的“骨法”(骨节)分为身(身体、手足)和形(形貌、头面)两部分(图3)。而“气色”主要指“行步”、“声响”等。①[东汉]王充:《论衡》,张宗祥校注、郑绍昌标点《论衡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55页。②同上,第60页。③彭铎认为“时”后脱一字。见[东汉]王符:《潜夫论》,彭铎校正《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406页。④同上,第408页。[图3]奇相图片采自南唐·齐邱《玉管照神局》中华书局1991年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玉峰;;中国画线条中的“骨法用笔”[J];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06期
2 何光锐;;谈谈骨法用笔中的“骨法”[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7年03期
3 郜永斌;田光磊;殷耀斌;;钩骨体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年03期
4 陈丙利;;对中国画用笔的几点认识[J];美术界;2011年11期
5 区琳;;浓情郁意[J];深图通讯;2007年02期
6 赵巍巍,周钢,王从军,莫健华;面向快速成形的骨体断层图像分割算法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8期
7 焦俊亮;;小议“骨法用笔”[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8 范景中;谢赫的“骨法”论[J];新美术;1981年03期
9 叶朗 ,王鲁湘;张彦远的再发现[J];美术;1987年12期
10 邓益民;何晓辉;;落笔留痕——试论中国画用笔的造型特质[J];美术观察;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世君;“骨法,用笔”概念的生成与演绎[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中魁;形神兼备—水墨画气韵与用笔的再认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姚丽雅;张彦远绘画鉴赏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强;骨法用笔,重在修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斌;张彦远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王华;“骨法用笔”与中国画的线性艺术[D];四川大学;2003年
6 龚宇;张彦远《论名价品第》画价理论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7 付卓鑫;“骨法用笔”—中国山水画“线语言造型”的美学认知[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许伟东;动机与策略[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9 王鹏;现代汉字甲骨体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10 林琳;张彦远的“气韵”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3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8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