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01: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文化认同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和发展力的基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根基。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以文化认同为视角,探索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而提升文化向心力、感召力、协同力、影响力和聚合力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理论和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归纳演绎法、历史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文化认同为视角,对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系统研究文化认同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基础上界定了双方关系:文化认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内在源泉。梳理我国文化认同和软实力建设历程,总结了我国软实力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弘扬,文化获得感提升;社会主义文艺活动日渐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交流频繁,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民族整体与认同意识增强,民族团结事业得到发展。有待提升之处在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缺乏协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分析对美国、英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文化认同循环作用过程
42图3约瑟夫·奈的软实力观点2.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约瑟夫·奈在其年出版的《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提出,在书中他阐述到,软实力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影响他人的思想和主观意识,如意识形体、社会体制和文化等相关软性力量。①力量分为两种,一种可以通过直接命令式来行使权力,另一种是间接的权力行使方式,可称为同化式的权力行为或软实力,它与军事和经济实力这类有形权力资源相关的硬性命令式权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和制度规范等相关软性资源相连紧密。这种关于软实力的阐述便是其概念的最初起源。3.“软实力”理论的发展在界定完软实力概念基础之上,约瑟夫进一步强调软实力的重要性及其时代意义。他进一步将软实力和现代国际标准、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并得出结论,价值观念是软实力资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要高度重视软实力资源,将软实力掌握手中。恩格斯也反复指出,要极为重视思想文化等软实力在内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应把历史唯物主义说成是主张经济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他明确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但它们又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结果。”②紧接着,约瑟夫·奈在《美国霸权的悖论—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一书中谈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和军事手段的使用同样重要,通过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用①魏明超:《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与当代》2013年第8期,第26-27页。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9-91页。
43一种不强迫的手段,让别人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被称作软实力。这是约瑟夫·奈自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对软实力概念的又一系统总结。①随后便是软实力概念的系统化梳理和运用,他在2004年出版的《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则有了对软实力思想更加高深层次的表述,不仅对软实力的定义进行了解释,更是解决了来源的问题。并在《权力大未来》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界定了世界的新型权力关系,他指出两种实力,一种是权力从其他国家转移到强大国家的实力转移。另一种是指随着全球化发展,实力在各个国家、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弥散开来,称为“实力扩散”。②并对软实力战略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提出“软实力不是将权力最大化或维护霸权”,而是在“新情景下结合各种资源形成成功的战略”。随后,其它学者对软实力的定义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图4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二)“软实力”理论的构成在约瑟夫·奈看来,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明显区别,软实力是对资源的柔性运用。相对于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而言,软实力更体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外交影响力和社会思想等相关无形力量。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够产生软实力的资源丰富多①徐艳红、伍小乐:《中国软实力理论研究综述》,《前沿》2008年第6期,第18-20页。②张劲松:《政府软实力历史回顾与全球借鉴》,《人民论坛》2013年第17期,第21-23页。③汲立立:《传统文化与中国公共外交》,《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327-330页。
本文编号:2896775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文化认同循环作用过程
42图3约瑟夫·奈的软实力观点2.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约瑟夫·奈在其年出版的《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提出,在书中他阐述到,软实力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影响他人的思想和主观意识,如意识形体、社会体制和文化等相关软性力量。①力量分为两种,一种可以通过直接命令式来行使权力,另一种是间接的权力行使方式,可称为同化式的权力行为或软实力,它与军事和经济实力这类有形权力资源相关的硬性命令式权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和制度规范等相关软性资源相连紧密。这种关于软实力的阐述便是其概念的最初起源。3.“软实力”理论的发展在界定完软实力概念基础之上,约瑟夫进一步强调软实力的重要性及其时代意义。他进一步将软实力和现代国际标准、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并得出结论,价值观念是软实力资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要高度重视软实力资源,将软实力掌握手中。恩格斯也反复指出,要极为重视思想文化等软实力在内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应把历史唯物主义说成是主张经济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他明确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但它们又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结果。”②紧接着,约瑟夫·奈在《美国霸权的悖论—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一书中谈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和军事手段的使用同样重要,通过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用①魏明超:《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与当代》2013年第8期,第26-27页。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9-91页。
43一种不强迫的手段,让别人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被称作软实力。这是约瑟夫·奈自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对软实力概念的又一系统总结。①随后便是软实力概念的系统化梳理和运用,他在2004年出版的《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则有了对软实力思想更加高深层次的表述,不仅对软实力的定义进行了解释,更是解决了来源的问题。并在《权力大未来》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界定了世界的新型权力关系,他指出两种实力,一种是权力从其他国家转移到强大国家的实力转移。另一种是指随着全球化发展,实力在各个国家、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弥散开来,称为“实力扩散”。②并对软实力战略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提出“软实力不是将权力最大化或维护霸权”,而是在“新情景下结合各种资源形成成功的战略”。随后,其它学者对软实力的定义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图4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二)“软实力”理论的构成在约瑟夫·奈看来,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明显区别,软实力是对资源的柔性运用。相对于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而言,软实力更体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外交影响力和社会思想等相关无形力量。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够产生软实力的资源丰富多①徐艳红、伍小乐:《中国软实力理论研究综述》,《前沿》2008年第6期,第18-20页。②张劲松:《政府软实力历史回顾与全球借鉴》,《人民论坛》2013年第17期,第21-23页。③汲立立:《传统文化与中国公共外交》,《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327-330页。
本文编号:2896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9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