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福祉的多尺度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06:13
  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同时也是最模糊的当代范式之一。持续什么与发展什么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终极追问与人—地关系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和一致性,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类福祉,经济、社会、环境这三个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对人类福祉也具有重大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剧烈扰动,已经引发了人类世这个新的地质时代的争论。目前在全球范围对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不仅危害环境状况、基本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等,而且有害于人类健康和今世后代的福祉。以往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对客观福祉的度量上,较少关注微观个体的主观福祉。本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福利地理学、福利三角、复杂系统理论、人地关系理论,从人类福祉的视角切入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提出可持续福祉这一新的概念,首先在微观尺度上构建了主观可持续福祉的“双核”(福祉状态和福祉环境)模型框架,提出了主观可持续福祉的“钻石”评价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截面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居民主观可持续福祉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此,采用“自下而上”的分层加权法,将微观尺度的主观可持续福祉进行宏观集成,获得宏观尺度的主观可持续福祉状态和福祉环境的水平值。通过...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可持续福祉的多尺度评价研究


论文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图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对论文中核心信息与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Term标识为Centrality(中介中心性),Threshold(阈值)设置为4篇以上,节点共277个,边数529条,网络密度0.0138,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2-1所示。发现综合评价(Integrated Assessment)、决策(Decision Making)、多标准(Multicriteria)、资源(Resource)、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工具(Tool)、影响(Impact)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指标(Indicator)、系统(System)、决策支持(Decision Support)、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管理(Management),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很高,具有较大的节点度。可以看出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领域,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与决策是研究中关键的内容。研究热点可以认为是在某个领域中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或者多个话题(李杰等,2016)。在CiteSpace的功能与参数页设置相关参数,时间为2000-2019年,时间切片为1,各时间切片阈值为Top50,Nodes type选择Keyword+Term,网络连线强度计算用Cosine算法,网络剪裁方法用Pathfinder,通过Title聚类,得到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类网络,如图2-2所示。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网络被分成13个共被引聚类(co-citation clusters),其中最大的5个聚类分别是生态技术评价(Eco-Technologies Assessment)、可持续性科学进展(Sustainability Science Progress)、中国(Mainland China)、多年生作物(Permanent Crop)、分层方法(Tiered Approach)。第一大聚类是Eco-Technologies Assessment,生态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产业生态学原理的工具,生态治理技术是应对全球生态系统退化或不可持续状态的重要手段,生态技术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在生态退化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大聚类是可持续性科学研究进展,自2011年Robert W.Kates提出可持续性科学这一概念以来,可持续性科学的学科发展概貌及研究进展就备受关注,成为国内外可持续研究的热点之一。第三大聚类是中国,中国秉持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要求高度契合。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本身就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9)。第四大聚类是Permanent crops,2015年联合国制定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消除饥饿和极度贫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从72亿增加到96亿人,这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出了重大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对策研究成为重要内容。第五大聚类是分层方法,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估核算中经常使用,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热点,聚类,可持续发展


研究热点可以认为是在某个领域中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或者多个话题(李杰等,2016)。在CiteSpace的功能与参数页设置相关参数,时间为2000-2019年,时间切片为1,各时间切片阈值为Top50,Nodes type选择Keyword+Term,网络连线强度计算用Cosine算法,网络剪裁方法用Pathfinder,通过Title聚类,得到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类网络,如图2-2所示。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网络被分成13个共被引聚类(co-citation clusters),其中最大的5个聚类分别是生态技术评价(Eco-Technologies Assessment)、可持续性科学进展(Sustainability Science Progress)、中国(Mainland China)、多年生作物(Permanent Crop)、分层方法(Tiered Approach)。第一大聚类是Eco-Technologies Assessment,生态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产业生态学原理的工具,生态治理技术是应对全球生态系统退化或不可持续状态的重要手段,生态技术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在生态退化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大聚类是可持续性科学研究进展,自2011年Robert W.Kates提出可持续性科学这一概念以来,可持续性科学的学科发展概貌及研究进展就备受关注,成为国内外可持续研究的热点之一。第三大聚类是中国,中国秉持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要求高度契合。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本身就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9)。第四大聚类是Permanent crops,2015年联合国制定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消除饥饿和极度贫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从72亿增加到96亿人,这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出了重大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对策研究成为重要内容。第五大聚类是分层方法,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估核算中经常使用,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Core Collection)中检索到的895篇文献进行时区可视化操作,得到的时区图如图2-3所示,发现国外关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在2000年高度围绕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或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对指标的高度关注是从2003年开始的,在2007年之后网络密集度开始变大,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总体上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逐渐增多。2000至2010年这十年中决策、综合评价、生态足迹、资源、工具、影响的可持续性研究及其指标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关键点和主要内容。2018年以来多标准(Multicriteria)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中一个新的重要节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态势[J]. 宋周莺,虞洋.  经济地理. 2019(05)
[2]SDGs框架下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 朱婧,孙新章,何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12)
[3]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分析[J]. 王圣云,罗玉婷,韩亚杰,李晶.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8)
[4]中国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述评[J]. 李扬,汤青.  地理研究. 2018(08)
[5]“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综合研究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石[J]. 樊杰.  地理学报. 2018(04)
[6]城镇化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和HistCite的图谱量化分析[J]. 王云,马丽,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2)
[7]地方保护、资源错配与环境福利绩效[J]. 宋马林,金培振.  经济研究. 2016(12)
[8]人类福祉研究进展——基于可持续科学视角[J]. 黄甘霖,姜亚琼,刘志锋,聂梅,刘阳,李经纬,鲍宇阳,王玉海,邬建国.  生态学报. 2016(23)
[9]地理学中人的基本假设刍议[J]. 马海龙,樊杰.  人文地理. 2016(01)
[10]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J]. 傅伯杰,冷疏影,宋长青.  地理科学. 2015(08)



本文编号:3043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43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b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