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22:13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文人和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受到中晚唐反章句注疏之学与反浮华文风的影响,使用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来诠释儒、释、道等经典以融通三家。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中晚唐士人的思想构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在唐宋学术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是指以各种体裁的广义文学作品为载体,运用文学式思维方式,通过随文援引和诠释经典来表达个人思想、情感和体验的经典诠释方式。它与自两汉建立起来的以章句注疏为主要形式、偏重文字名物训诂、强调从政教层面诠释经典的经学训诂式经典诠释方式不同,更注重义理的阐发和情感、体验的表达,诠释风格也更为自由开放。这种经典诠释方式摆脱了章句注疏的束缚,扩展了经典的诠释空间,对于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经学训诂式经典诠释方式衰微的时代语境下,成为中晚唐经典诠释的主要方式。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一直存在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之中,但在中晚唐空前盛行。其原因有二:第一,《五经正义》颁行后,唐代经学逐渐沦为记诵之学,在经典解释与思想理论创新上丧失了活力。在反章句注疏之学的时代浪潮中,自汉代以来建立并在唐初占据核心地位的经学训诂...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1.4 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第2章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在唐代的兴起
2.1 重建思想与秩序的时代诉求
2.2 章句注疏之学的衰微
2.3 文质并重的唐代文学
2.4 文儒合流与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的兴起
2.5 白居易对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的接受
第3章 白居易对儒家经典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1 对《周易》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2 对《尚书》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3 对《诗经》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4 对《三礼》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5 对《左传》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6 对《论语》《孝经》《孟子》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第4章 白居易对道家经典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4.1 对《老子》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4.2 对《庄子》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4.3 白居易的道教信仰与经典诠释方式
第5章 白居易对佛教经典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5.1 对佛教经典的援引与解释
5.2 对佛教经典的吸收
5.3 白居易的佛教信仰与经典诠释方式
第6章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的思想
6.1 白居易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的基本特点
6.2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自由开放的思想
6.3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的宇宙人生观
6.4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的政治思想
6.5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的宗教信仰
6.6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对白居易思想的制约
第7章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唐宋学术转型
7.1 韩愈与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
7.2 柳宗元与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
7.3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中晚唐学术
7.4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唐宋学术转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J]. 朱汉民,王逸之. 中国哲学史. 2018(03)
[2]论白居易的《诗经》情结[J]. 崔萍.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儒学的自我革新与儒释道三教论衡——宋学形成路径的思想史考察[J]. 冯兵.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3)
[4]柳宗元“多元”思想与唐宋文化转型之分途——兼论柳宗元与韩愈思想比较[J]. 何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5]白居易与《易》学[J]. 邢春华,邢子馨. 中国高校科技. 2017(S1)
[6]白居易复杂思想格局的起点:渭村闲居[J]. 陈西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23)
[7]韩愈前后儒家圣人统序与经书统序的嬗变及原因[J]. 李珺平. 青海社会科学. 2016(02)
[8]唐宋道统新探[J]. 周炽成. 哲学研究. 2016(03)
[9]白居易诗歌与《诗经》互文性研究[J]. 邹晓春. 文艺评论. 2015(10)
[10]“《易》尚随时”观对白居易思想和创作的影响[J]. 梁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博士论文
[1]元白对《诗经》接受研究[D]. 邹晓春.吉林大学 2013
[2]白居易生平与创作实证研究[D]. 文艳蓉.浙江大学 2009
[3]唐代判文研究[D]. 谭淑娟.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元稹与白居易之唱和诗研究[D]. 邱月儿.复旦大学 2009
[5]中晚唐经学研究[D]. 张巍.山东大学 2008
[6]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D]. 肖伟韬.陕西师范大学 2008
[7]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中国佛学[D]. 邹婷.苏州大学 2008
[8]白居易散文研究[D]. 付兴林.陕西师范大学 2006
[9]白居易闲适诗研究[D]. 毛妍君.陕西师范大学 2006
[10]唐代乐府诗研究[D]. 王立增.扬州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南宋时期的白居易批评[D]. 徐翠翠.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2]白居易与禅宗思想经典[D]. 谢华平.福建师范大学 2017
[3]白居易与佛道交往诗研究[D]. 孙小青.安徽大学 2016
[4]从白居易判词看唐代婚姻家庭制度[D]. 唐楠.黑龙江大学 2015
[5]白居易《百道判》研究[D]. 李明扬.辽宁大学 2015
[6]中唐文学及文人心态的世俗化倾向研究[D]. 鲜玉坤.广西师范大学 2014
[7]白居易诗歌典故研究[D]. 李璐琳.湖南大学 2014
[8]白居易创作心态研究[D]. 曹磊.山东师范大学 2013
[9]白居易奏议初探[D]. 代颖慧.黑龙江大学 2012
[10]韩愈道统观思想研究[D]. 孔沫人.曲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52583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1.4 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第2章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在唐代的兴起
2.1 重建思想与秩序的时代诉求
2.2 章句注疏之学的衰微
2.3 文质并重的唐代文学
2.4 文儒合流与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的兴起
2.5 白居易对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的接受
第3章 白居易对儒家经典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1 对《周易》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2 对《尚书》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3 对《诗经》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4 对《三礼》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5 对《左传》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3.6 对《论语》《孝经》《孟子》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第4章 白居易对道家经典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4.1 对《老子》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4.2 对《庄子》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4.3 白居易的道教信仰与经典诠释方式
第5章 白居易对佛教经典的援引解释与吸收
5.1 对佛教经典的援引与解释
5.2 对佛教经典的吸收
5.3 白居易的佛教信仰与经典诠释方式
第6章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的思想
6.1 白居易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的基本特点
6.2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自由开放的思想
6.3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的宇宙人生观
6.4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的政治思想
6.5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白居易的宗教信仰
6.6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对白居易思想的制约
第7章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唐宋学术转型
7.1 韩愈与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
7.2 柳宗元与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
7.3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中晚唐学术
7.4 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与唐宋学术转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J]. 朱汉民,王逸之. 中国哲学史. 2018(03)
[2]论白居易的《诗经》情结[J]. 崔萍.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儒学的自我革新与儒释道三教论衡——宋学形成路径的思想史考察[J]. 冯兵.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3)
[4]柳宗元“多元”思想与唐宋文化转型之分途——兼论柳宗元与韩愈思想比较[J]. 何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5]白居易与《易》学[J]. 邢春华,邢子馨. 中国高校科技. 2017(S1)
[6]白居易复杂思想格局的起点:渭村闲居[J]. 陈西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23)
[7]韩愈前后儒家圣人统序与经书统序的嬗变及原因[J]. 李珺平. 青海社会科学. 2016(02)
[8]唐宋道统新探[J]. 周炽成. 哲学研究. 2016(03)
[9]白居易诗歌与《诗经》互文性研究[J]. 邹晓春. 文艺评论. 2015(10)
[10]“《易》尚随时”观对白居易思想和创作的影响[J]. 梁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博士论文
[1]元白对《诗经》接受研究[D]. 邹晓春.吉林大学 2013
[2]白居易生平与创作实证研究[D]. 文艳蓉.浙江大学 2009
[3]唐代判文研究[D]. 谭淑娟.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元稹与白居易之唱和诗研究[D]. 邱月儿.复旦大学 2009
[5]中晚唐经学研究[D]. 张巍.山东大学 2008
[6]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D]. 肖伟韬.陕西师范大学 2008
[7]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中国佛学[D]. 邹婷.苏州大学 2008
[8]白居易散文研究[D]. 付兴林.陕西师范大学 2006
[9]白居易闲适诗研究[D]. 毛妍君.陕西师范大学 2006
[10]唐代乐府诗研究[D]. 王立增.扬州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南宋时期的白居易批评[D]. 徐翠翠.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2]白居易与禅宗思想经典[D]. 谢华平.福建师范大学 2017
[3]白居易与佛道交往诗研究[D]. 孙小青.安徽大学 2016
[4]从白居易判词看唐代婚姻家庭制度[D]. 唐楠.黑龙江大学 2015
[5]白居易《百道判》研究[D]. 李明扬.辽宁大学 2015
[6]中唐文学及文人心态的世俗化倾向研究[D]. 鲜玉坤.广西师范大学 2014
[7]白居易诗歌典故研究[D]. 李璐琳.湖南大学 2014
[8]白居易创作心态研究[D]. 曹磊.山东师范大学 2013
[9]白居易奏议初探[D]. 代颖慧.黑龙江大学 2012
[10]韩愈道统观思想研究[D]. 孔沫人.曲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52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5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