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洪流中的艺术选择 ——王琦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1934-1965)

发布时间:2021-04-21 09:17
  王琦,从20世纪30末至90年代末,一直是活跃在中国艺坛的一位重要美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他的《嘉陵江上》《侯水》《石工》《晚归》《老榕树》等已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以至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经典;在艺术理论方面,他积极参与理论争鸣,撰写了大量美术文论,已成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美术思潮的重要文献;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曾在重要的历史时刻担当中国美术界领导等。王琦已然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洪流中涌现出来的一代美术家的杰出代表。同时,王琦独特的艺术生涯使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转型的历史洪流之中,并在其中不断被裹挟、被整合、被改造,既构成了一种“整一性”,也同时包含着矛盾性和复杂性。以王琦为个案,正恰切地揭示了在时代艺术洪流的磅礴涌动中个体与时代、艺术与政治(或革命)所构成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体艺术家在其中所遭遇的矛盾心态和艰难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以至“文革”前这一重要时段,构成了 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中一段加速“整合”的特殊时段,而王琦正成为我们审视、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转型问题的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艰难的抉择: 王琦早年的艺术学习与思想转型(1934—1938)
    第一节 洋画的信仰——20世纪30年代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与王琦的艺术取向
    第二节 艺术,还是抗战?——王琦在武汉政治部三厅的宣传画创作
    第三节 苦闷与抉择——王琦的鲁艺学习及其矛盾选择
第二章 生活的自觉: 王琦在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艺术选择(1939—1945)
    第一节 运动,还是研究?——“后鲁艺”与王琦的艺术选择
    第二节 从战斗之美到生活之美——王琦抗战时期的艺术选择
    第三节 王琦与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新现实主义”
第三章 隐含的苦闷: 王琦抗战胜利后至香港时期艺术诸问题(1945—1950)
    第一节 走向批判?——抗战胜利后国统区木刻运动与王琦的艺术选择
    第二节 规训与改造——王琦香港时期的艺术选择
第四章 宏观语境与个体选择: 新中国时期王琦艺术诸问题(1950—1965)
结语
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
    1、王琦年表
    2、王琦著述文献目录
    3、回忆与评价——王宏建谈王琦先生几个问题
    4、怀念我的父亲和老师王琦——王炜访谈
    5、社会各界深切哀悼王琦同志
    6、王琦《朝霞映船台》画里画外
    7、难以割舍的情怀——王琦画笔下的香港
    8、并非老生常谈——李桦、王琦纪念个展解析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布衣识高洁 南冠客思深——怀念蔡仪先生兼论他的学术思想[J]. 王宏建.  美术研究. 2018(02)
[2]异域、家乡和共同体——牛文藏族题材版画的一种解读[J]. 邹建林.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7(06)
[3]到“前线”去:胡一川对革命工人的视觉建构[J]. 吴雪杉.  美术研究. 2017(05)
[4]“剥去皮看到本然,那才是生命力最强的”——由《矿工图》谈周思聪的艺术觉醒与风骨实现[J]. 曹庆晖.  文艺研究. 2017(05)
[5]革命历史画创作中的“解放”与“自由”——重读胡一川《开镣》[J]. 李公明.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7(02)
[6]社会各界深切悼念王琦同志[J]. 郝斌.  美术. 2017(02)
[7]论20世纪初期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表达的模糊性[J]. 季水河,季念.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6)
[8]从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中国新文学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接受与阐释[J]. 旷新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9]回忆上海美专[J]. 王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2(06)
[10]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巫鸿教授访谈录[J]. 巫鸿,朱志荣.  艺术百家. 2011(04)

博士论文
[1]抗战初期青年知识分子赴延安研究[D]. 杨军红.中共中央党校 2015
[2]1938年:国家与艺术家黄鹤楼大壁画与抗战初期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D]. 蔡涛.中国美术学院 2013
[3]梦在山外—民国(1912-1949)版画中的西方视角[D]. 张文松.中国美术学院 2013
[4]常玉艺术研究[D]. 顾跃.清华大学 2008
[5]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艺术研究[D]. 谢春.四川大学 2007
[6]现代化—现代性在中国美术中的表述[D]. 顾丞峰.南京艺术学院 2003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展览的研究[D]. 沈娟.西南大学 2014
[2]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D]. 杨德忠.南京艺术学院 2009
[3]抗战时期重庆对外美术交流研究[D]. 彭进.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1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51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1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