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有/没(有)”组构的不对称及共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13:38
  本文以现代汉语“有/没(有)”组构的不对称及共现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动词用法的“有”及其否定形式“没”与其它成分进行组构的不对称;二是“有”与“没(有)”共现时的功能及其间蕴含的不对称性。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几类外在形式及内部语义功能上的不对称,从而揭示造成该不对称现象的深层机制和动因。文章主要以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互动语言学、篇章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功能语法、构式语法、标记模式的研究方法,对与之相关的各类不对称现象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并针对不同的现象做出有针对性地解释。全文共分为十三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研究现状及不足、不对称现象与标记理论;第二章是全文的概述,主要阐述了文章所谓的组构及共现不对称现象的表现,并对组构的范围进行了界定;第三章总括性地列举分析“有/没”与名词性成分组构及共现时的对称与不对称分布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说明;第四章至第八章先是界定出名词性成分中不对称的抽象名词范围,然后解释其不对称的共性,接着分别对其中较为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探讨;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是关于“有”与“没(有)”共现现象的研究;第十三章是...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2.1 学术理论意义
        1.2.2 实践应用价值
    1.3 研究现状及不足
        1.3.1 “有”字组构研究
        1.3.2 “没(有)”的组构研究
        1.3.3 “有”和“没(有)”的共现研究
        1.3.4 以往研究的不足
        1.3.5 需要解决的问题
    1.4 现象及理论
        1.4.1 不对称现象
        1.4.2 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
        1.4.3 标记理论
    1.5 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有/没”组构的不对称及共现现象概述
    2.1 “有/没”组构的不对称现象
        2.1.1 不对称的含义
        2.1.2 组构的不对称现象范围界定
    2.2 “有”“没”的共现现象
        2.2.1 “有没有”疑问句式
        2.2.2 “有X没 X”结构
    2.3 小结
第三章 “有/没”与名词性成分组构的不对称
    3.1 “有NP”“没NP”的对称分布
        3.1.1 非共现条件下“有NP”“没NP”的对称
        3.1.2 共现条件下“有NP”“没NP”的对称
    3.2 “有NP”“没NP”的不对称分布
        3.2.1 有“有NP”无“没NP”
        3.2.2 有“没NP”无“有NP”
        3.2.3 “有NP”“没NP”外部句法环境的不对称
    3.3 “有NP”“没NP”的不对称原因
        3.3.1 “有”“没”出现时间先后有别
        3.3.2 “有NP”“没NP”的语义泛化轨迹不同
        3.3.3 “有”“没”与名词组配的偏向性
        3.3.4 认知心理的倾向性
    3.4 小结
第四章 “有/没”与抽象名词组构的不对称
    4.1 抽象名词的特征
    4.2 抽象名词的肯定与否定形式
        4.2.1 抽象名词的分类
        4.2.2 抽象名词肯定与否定形式的区别
    4.3 名词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性及扭曲关系
        4.3.1 名词的肯定与否定的表义功能
        4.3.2 名词肯定与否定的扭曲关系
    4.4 名词肯定与否定不对称性的动因
    4.5 对名词肯定与否定不对称性的认识
    4.6 小结
第五章 “有/没”与抽象名词组构的语义偏移
    5.1 “有+N”与“没+N”的语义偏移类别
    5.2 “有+N”的语义正向偏移
        5.2.1 “有+N”语义正向偏移的相关研究
        5.2.2 “有+N”正向偏移的类别
        5.2.3 “N”的性状义
        5.2.4 “有+N”的语义正向偏移
    5.3 “没+N”的语义及语用倾向
    5.4 小结
第六章 “有”与抽象名词组构的语义负向偏移
    6.1 “有意见”的语义负向偏移
        6.1.1 “有意见”的语义分析
        6.1.2 “有意见”的语义偏移条件
        6.1.3 “有意见”的语义负向偏移原因
    6.2 “有问题”的语义负向偏移
        6.2.1 “有问题”的语义分析
        6.2.2 “有问题”的语义偏移条件
        6.2.3 “有问题”语义负向偏移的原因
    6.3 “有+N”的语义负向偏移
    6.4 小结
第七章 “没”与抽象名词组构的语用功能
    7.1 “没问题”的话轮分布和话语功能
        7.1.1 基于语料库的“没问题”统计
        7.1.2 “没问题”的话语功能
    7.2 应答语“没问题”及其引发语
        7.2.1 引发语的三类句式
        7.2.2 应答语与引发语的关系
    7.3 主观性及交互主观性
    7.4 “没问题”的互动机制及话轮功能的形成
    7.5 小结
第八章 表比较的“有/没”与名词性成分组构的不对称
    8.1 “有/没”句的成分分析
        8.1.1 比较主体与比较客体
        8.1.2 量度词
        8.1.3 程度指代成分
        8.1.4 表比较的“有”和“没”
    8.2 “有/没”比较句的不对称
        8.2.1 “有/没”字句语法意义的不对称
        8.2.2 C项形容词的不对称
        8.2.3 平比、差比的逻辑语义结构
    8.3 关于“有/没”比较句不对称的解释
        8.3.1 基于标记论的解释
        8.3.2 基于“有”“没”功能与特征的解释
    8.4 小结
第九章 共现形式“有没有”的界定与功能特征分析
    9.1 “有没有”疑问句的内部系统
        9.1.1 “有没有”询问句到反诘句之间的过渡带
        9.1.2 “有没有”疑问句的系统性特征
    9.2 测度句与询问句、反诘句的比较
        9.2.1 形式特征的比较
        9.2.2 询问句与测度句的具体分析
        9.2.3 测度句与反诘句的具体分析
    9.3 “有没有”测度句的功能
        9.3.1 “有没有”测度句的主要功能
        9.3.2 “有没有”测度句的功能层次划分
    9.4 “有没有”测度句的产生动因
    9.5 “有没有”句式的不对称
    9.6 小结
第十章 共现形式“有X没X”的结构类型探析
    10.1 “有X没 X”的特性分析
    10.2 “有X没 X”的结构类型
    10.3 “有X没 X”的语义及语用差异
        10.3.1 “有X没 X”句式中“X”的语义差异
        10.3.2 “有X没 X”的语用义分化
    10.4 “有X没 X”的语用功能及动因
        10.4.1 “有X没 X”的语用功能和表现
        10.4.2 “有X没 X”的语用动因
        10.4.3 “有X没 X”的意向模式
    10.5 小结
第十一章 共现形式“有X没X”的形式与功能及其词汇化
    11.1 “有X没 X”的形式与功能
        11.1.1 “有X没 X”的句法分布
        11.1.2 “有X没 X”的结构类别
        11.1.3 “有X没 X”的句法功能
        11.1.4 “有X没 X”的语义功能
    11.2 “有X没 X”的词汇化条件
        11.2.1 “有X没 X”的遍指义
        11.2.2 “有X没 X”的词汇特征
    11.3 “有X没 X”的词汇化
        11.3.1 词汇化产生的过程
        11.3.2 词汇化的整合过程
    11.4 小结
第十二章 构式视角下“有X没X”的特征及演变
    12.1 构式“有X没 X”的考察
        12.1.1 “有X没 X”的原型及构式义
        12.1.2 主观评价结构中“X”的语义特征
        12.1.3 “X”语义特征的鉴别
    12.2 构式“有X没 X”的语义属性
        12.2.1 “有”和“没”对焦点“X”的凸显性
        12.2.2 肯定标记“有”和否定标记“没”的不对称
        12.2.3 构式“有X没 X”的属性特点
    12.3 修辞构式“有X没 X”的显现
        12.3.1 构式“有X没 X”的语法化
        12.3.2 “有X没 X”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的互动
        12.3.3 现构式“有X没 X”的成因
    12.4 小结
第十三章 结语
    13.1 主要发现及基本观点
    13.2 本研究的启示
        13.2.1 对语言不对称现象研究的启示
        13.2.2 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启示
    13.3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参加的学术活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抽象名词肯定与否定形式的不对称性研究[J]. 陈伟.  励耘语言学刊. 2019(02)
[2]极性程度义构式“X+(到)+爆表”探究[J]. 陈伟,李静.  国际汉语学报. 2019(01)
[3]“有+N”的语义负向偏移——以“有问题”为例[J]. 陈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4]“有”与“N”组构的语义负向偏移——以“有意见”为例[J]. 陈伟.  励耘语言学刊. 2019(01)
[5]“有X没X”的类别功能及其词汇化[J]. 陈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3)
[6]“有没有”测度句的界定与功能特征分析[J]. 陈伟,李静.  对外汉语研究. 2018(01)
[7]构式“铁打的X,流水的Y”探析[J]. 陈伟,张艳南.  海外华文教育. 2019(01)
[8]“有”“没(没有)”比较句不对称现象分析[J]. 陈伟.  语言研究集刊. 2018(03)
[9]“修辞和语法的互动研究”高峰论坛述评[J]. 姚远,陈伟.  当代修辞学. 2018(06)
[10]“有+零度(中性)名词”结构的认知和语用阐释[J]. 束定芳.  当代修辞学. 2018(06)

博士论文
[1]“有X”的功能演化及相关现象专题研究[D]. 张亮.上海师范大学 2017
[2]现代汉语名词性状特征研究[D]. 刘春丽.黑龙江大学 2014
[3]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 崔维真.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 梁晓玲.黑龙江大学 2011
[5]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 张德岁.安徽大学 2011
[6]空间形容词“深”的研究[D]. 金美顺.北京语言大学 2009
[7]四类述补短语与位移事件[D]. 童小娥.北京语言大学 2008
[8]现代汉语“差比句”研究[D]. 史银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正向形容词的对外汉语教学[D]. 蔡云莹.西北大学 2014
[2]“有所”的句法、语义和词汇化研究[D]. 段晓燕.北京大学 2012
[3]存在动词对举格式“有X无Y”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 贺君.延边大学 2012
[4]“有A没B”的多角度研究[D]. 罗文娟.广西师范大学 2011
[5]现代汉语“有A无B”格式研究[D]. 王丽芳.上海师范大学 2008
[6]现代汉语字组“有×”的词汇化倾向[D]. 王志恺.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5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55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