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研究(1990-2000)
发布时间:2021-04-27 05:14
当代具象雕塑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重要部分,对其在上世纪90年代的转型进行研究,无论是对当代具象雕塑自身还是当代雕塑在今天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代替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明晰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脉络也将是有益的。本文把研究的重点聚焦于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具象雕塑作品和雕塑家,通过对相关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语言、表现手法和材料运用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明确其是如何转型的,以及转型的时代背景和西方当代雕塑对其的影响。本论文研究的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时间进程按当代雕塑中狭义的划分,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更为准确地说就是1990年以后。本文第一章对写实雕塑的发展脉络从三个阶段进行了梳理,分别为:写实主义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因素和现代主义因素,明确写实雕塑自从西方引入以来的发展。第二章就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的原因从知识和文化的转型、学院的变革和西方当代雕塑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明确了具象雕塑转型的具体原因。第三章从普通人物成为表现的主体、“物”成为独立的主题、人体雕塑以当代具象的面貌出现三个部分来分析具象雕塑的题材内容是如何转型的。第四章从基座的消失、姿态的求变、形体的不完整和重复的力量四...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四、国内的相关研究
五、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第一章 写实雕塑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写实主义因素
一、写实之风的倡导
二、民国时期以写实为纲的学院雕塑教育
三、早期租界写实雕塑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因素
一、红色经典
二、借鉴苏联
三、探究传统
第三节 现代主义因素
一、追求形式
二、追求风格
第二章 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的成因
第一节 知识和文化的转型
一、80年代的知识转型
二、90年代的文化转型
第二节 学院的变革
一、招生的恢复
二、教学的回归
三、学术交流的频繁
第三节 西方当代雕塑的影响
一、内部的诉求
二、外部的影响
第三章 当代具象雕塑题材内容的转型
第一节 普通人物成为表现的主体
一、命题转变
二、平民肖像
第二节 “物”成为独立的主题
一、自然之物
二、日常物品
第三节 人体雕塑以当代具象的面貌出现
一、模特选择的转变
二、表现人体的私密
第四章 当代具象雕塑形式语言的转型
第一节 基座的消失
一、走下基座的崇高人物
二、去基座的普遍化
第二节 “姿态”的求变
一、开放性的“姿态”
二、生活中的“姿态”
第三节 形体的不完整
一、人物形体的残缺
二、人物形体的隐退
第四节 重复的力量
一、图像的重复
二、重复的组合方式
第五章 当代具象雕塑创作表现手法的转型
第一节 表面的平滑处理
一、逼真的平滑
二、商品化的平滑
第二节 超级写实手法的借用
一、单一泥塑表现手法
二、复合式的表现手法
第三节 色彩运用的普遍化
一、含蓄的色彩处理
二、表现性的色彩呈现
第六章 当代具象雕塑材料运用的转型
第一节 现代材料的发掘
一、玻璃钢材料的广泛运用
二、不饱和树脂材料的运用
第二节 传统材料的再认识
一、石膏材料的再认识
二、陶瓷材料的再认识
第三节 综合材料的介入
一、塑造的材料
二、现成品材料
第七章 转型后当代具象雕塑的现状及思考
第一节 转型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现状
一、原有路径的拓展
二、图像介入具象雕塑
三、新媒体介入具象雕塑
四、具象雕塑介入社会
第二节 转型后对当代具象雕塑的思考
一、具象雕塑在雕塑学科中的地位如何
二、是否坚持具象雕塑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杨剑平访谈
附录二:焦兴涛访谈
附录三:展望访谈
附录四:刘建华访谈
附录五:蒋铁骊访谈
附录六:宋海冬访谈
附录七:李占洋访谈
附录八:张克端访谈
附录九:班陵生访谈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62839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四、国内的相关研究
五、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第一章 写实雕塑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写实主义因素
一、写实之风的倡导
二、民国时期以写实为纲的学院雕塑教育
三、早期租界写实雕塑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因素
一、红色经典
二、借鉴苏联
三、探究传统
第三节 现代主义因素
一、追求形式
二、追求风格
第二章 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的成因
第一节 知识和文化的转型
一、80年代的知识转型
二、90年代的文化转型
第二节 学院的变革
一、招生的恢复
二、教学的回归
三、学术交流的频繁
第三节 西方当代雕塑的影响
一、内部的诉求
二、外部的影响
第三章 当代具象雕塑题材内容的转型
第一节 普通人物成为表现的主体
一、命题转变
二、平民肖像
第二节 “物”成为独立的主题
一、自然之物
二、日常物品
第三节 人体雕塑以当代具象的面貌出现
一、模特选择的转变
二、表现人体的私密
第四章 当代具象雕塑形式语言的转型
第一节 基座的消失
一、走下基座的崇高人物
二、去基座的普遍化
第二节 “姿态”的求变
一、开放性的“姿态”
二、生活中的“姿态”
第三节 形体的不完整
一、人物形体的残缺
二、人物形体的隐退
第四节 重复的力量
一、图像的重复
二、重复的组合方式
第五章 当代具象雕塑创作表现手法的转型
第一节 表面的平滑处理
一、逼真的平滑
二、商品化的平滑
第二节 超级写实手法的借用
一、单一泥塑表现手法
二、复合式的表现手法
第三节 色彩运用的普遍化
一、含蓄的色彩处理
二、表现性的色彩呈现
第六章 当代具象雕塑材料运用的转型
第一节 现代材料的发掘
一、玻璃钢材料的广泛运用
二、不饱和树脂材料的运用
第二节 传统材料的再认识
一、石膏材料的再认识
二、陶瓷材料的再认识
第三节 综合材料的介入
一、塑造的材料
二、现成品材料
第七章 转型后当代具象雕塑的现状及思考
第一节 转型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现状
一、原有路径的拓展
二、图像介入具象雕塑
三、新媒体介入具象雕塑
四、具象雕塑介入社会
第二节 转型后对当代具象雕塑的思考
一、具象雕塑在雕塑学科中的地位如何
二、是否坚持具象雕塑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杨剑平访谈
附录二:焦兴涛访谈
附录三:展望访谈
附录四:刘建华访谈
附录五:蒋铁骊访谈
附录六:宋海冬访谈
附录七:李占洋访谈
附录八:张克端访谈
附录九:班陵生访谈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62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62839.html